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鱼种早放。早放养鱼种,可使鱼儿提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提早吃食,提早生长,相对延长了生长期。一般从冬至到立春是放养鱼种最好时期,因为这段时间里气温和水温比较低,鱼的鳞片紧密,捕捞放养操作中不易弄伤鱼体,可降低鱼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投放鱼种应选择在温度不太低的晴天进行,温度过低的雨天或下雪冰冻、刮风天气都容易冻伤鱼体,不宜放养。  相似文献   

2.
<正>冬至到春节前后,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而且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此时放养鱼种极有有利,并且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同时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可利于鱼种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但冬季水温较低,在放养细节上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3.
<正>冬至到春节前后,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而且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此时放养鱼种极为有利,并且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同时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可利于鱼种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但冬季水温较低,在放养细节上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4.
<正>冬至到春节前后,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而且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此时放养鱼种极为有利,并且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同时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可利于鱼种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但冬季水温较低,在放养细节上要多加注意。一、鱼塘改造。要及早着手鱼  相似文献   

5.
<正> 冬季食用鱼出塘后,新的养殖周期开始,要适时做好冬放鱼种的投放工作。其关键技术是:一、立足一个“早”字 提早放养可使鱼种较早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在温度适宜时,可使其提早开食,提前生长,相对地延长了生长期。最佳放养时间为冬至到立春之间。  相似文献   

6.
<正>"春季忽视防鱼病,夏秋两季慌了神",这句话道明了春季抓好鱼塘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而做好春季鱼病的预防主要抓住"三早、四定、五消"关键技术措施。一、"三早"所谓"三早"即指早放养、早开食、早管理。春季放养鱼种要尽量提早,各地一般在春节前后投放鱼种较适宜,这时水温较低,  相似文献   

7.
鱼种,是养殖户养鱼的基础,不放养鱼种,就无成鱼收获。因此,别小看鱼种问题。在冬季,由于水温低,鱼类活动量小,鳞片紧,不易受伤,放养成活率高。所以,一般都选择在冬季放养。同时,鱼种早放、早开食,生长时间比春放增长,产量提高。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说说冬季鱼种的挑选、运输和放养要求,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常言道"腊水放养,鱼种猛长",常规鱼种投放一般选择在冬末春初为宜,其中"冬至"、"春节"前后尤为淡水鱼种的投放佳期。因为这段时间气温较低、水质稳定、鱼体结实、鳞片紧密,拉网、运送、投放不易受伤,染病率低,可以早成活,早生长,早增重,早获利。因此,池塘冬放鱼种宜早不宜迟。根据我县养殖情况,笔  相似文献   

9.
冬季养鱼     
<正> 一、鱼种池的综合利用 冬季并塘后到翌年放养夏花前,大部分鱼种池将有半年左右的空闲期,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提高鱼种池的利用率。下面介绍冬闲鱼种池的两种利用方法。 1、养成鱼 利用冬闲鱼种池可以养一季成鱼。由于养殖期限较短,温度较低,应采用以下技术:(1)提早放养:即在鱼种并塘后即行放养,以充分利用生长期。放养量以最大水  相似文献   

10.
一、早清塘、早消毒、早放养。在12月末就要将鱼池清整、消毒。在立春前选择晴天没有西北风的天气,将鱼种投放。冬天气温低。鱼的活动能力差,鳞片紧密,不易脱落。在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程中不易受伤,可减少水霉病、赤皮病的发生,在寒冷的冬季水中寄生虫较少,可减少寄生性病原体的寄生。早放养可提早恢复鱼体的疲劳,提早适应新的养殖环境。有利于提早开食。  相似文献   

11.
<正>鱼种是养鱼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到饲养过程中的成活率、成长速度和鱼产量。因此,对放养鱼种的要求是早放养、早开食,种类齐全,数量合适,规格整齐统一,个头适中,体质健壮无伤。一、优质鱼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怎样投放鱼种 冬春季节是放养鱼种的有利时机,尤以冬放最为适宜,因为鱼种经过一个冬天的环境适应,来年开春一个转暖便可大量采食,生长速度快,可提高单位面积的年产量。 (一)放养水温。投放鱼种时,池塘水温以5℃-10℃较适宜。这时鱼种活动力弱、鳞片紧,拉网、运输、下池鱼体不易受伤,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冬季放养鱼种是提高鱼种成活率,获得来年渔业丰收的一个重要举措。因为鱼种经过秋季培育,体质健壮,鳞片紧密,适应能力强,加之冬季水温低,此时鱼的活动力弱,捕捞与放养过程中不易受伤,成活率高,宜早放养早生长。冬季放养鱼种要掌握以下措施:1、清塘消毒经太阳曝晒后,将池塘中过多的淤泥挖去,只保留15—20cm,铲除杂草,加高加固池埂。池塘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枯等。生石灰因为消毒效果好,且能改善池塘底质,是渔民朋友常用的消毒药物。生石灰带水消毒方法是:平均水深1m,每亩用生石灰120—150kg全池泼洒。生石灰干法消毒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14.
②早放养、早开食,做到“四定”投饲和合理施肥。早放养,改春放为冬放或秋放鱼种,使鱼类提早适应环境,深秋、冬季水温较低,鱼亦不易患病,同时开春水温回升即开始投喂,鱼体很快得到恢复,增强了抗病力。广东等地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相似文献   

15.
放养要早 因为鱼种换了一个新环境,要有一段适应时间,早放养,就能在天气转暖后立即吃食,延长生长期。在放养鱼种时,一定要选择好天气,阴、雨、雪天都可能使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正>一要注意天气。要选择晴天无风的日子进行放养,阴雨天、冰冻天不宜放养,以防冻伤鱼体,影响成活率。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确定放养的具体时间,一般在春季水温6~8℃时就应放养,此时气温低,鱼活动弱,不会因剧烈碰撞而受伤,且早放可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稀疏精养,较早适应环境,充分利用生长期,促使鱼较早生长,提高产量。水温适宜时就应及时放养。鱼种质量的优劣影响放养成活率及产量,保证鱼种质量可提高放养成活率,增加产量。好的鱼种规格整  相似文献   

17.
<正>在水产养殖中,要消灭一切病原体是不现实的,但可从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法和健康的生态养殖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鱼体抵抗力,获得事半功倍的养殖效果。主要措施如下:一、精选优良品种一定要到正规的有资质的育苗场选用优质、纯正的苗种,了解其亲本来源、规格、繁育年龄等,优良品种生长速度快,上市规格大,抗病能力强。二、尽量提早放养实行早放养,改春季放养为早春放养鱼种(水温7-10℃),使鱼种提早适应  相似文献   

18.
<正> 鱼种越冬的好坏关系到来年成鱼生产的产量。应了解越冬池死鱼的原因,采取积极措施提高鱼类越冬效果。培育大规格鱼种 培育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是保证鱼种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每年6—8月3个月是水温高,鱼类摄食生长最旺盛的季节,采取强化喂养的措施,使鱼体健壮、肥满,规格达到15厘米以上的规格鱼种。降低夏花鱼种的放养量,一般每亩放养  相似文献   

19.
<正>冬放鱼种,可以大大减少发病机会,从而显著地提高放养成活率;冬季鱼种的价格相对来说也较低;冬季放养鱼种,放养早,开食早、生长期较长,可以提高养殖产量,提高养鱼的经济效益。因此,冬放鱼种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水产养殖技术,应引起养鱼户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冬放鱼种,要做好以下几个关键工作。一、鱼塘整修鱼塘整修要求达到"五改":小塘改大塘(8-10亩)、死水改活水(水能进能排)、浅  相似文献   

20.
<正> 早春水温低,鱼儿不易生病,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机。但鱼种规格多大合适,要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规律来确定。一、青鱼最好放养尾重0.25—0.75公斤或0.5—1公斤的2龄鱼种。这种规格的青鱼能大量摄食螺蚬,生长快,年底出塘时平均尾重可达1.5—2.5公斤,甚至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