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广点通超值回报和令人惊讶的营销故事,令我们开始重新审视QQ空间的营销潜力和流量价值。在QQ空间,雷军卖红米郁亮卖房子,靠谱吗?腾讯QQ空间长期被外界诟病为用户群"低龄化"和"消费力不足",只能依赖黄钻等增值服务和游戏来实现营收。然而在腾讯社交体系的自助竞价广告系统——广点通的推动下,2013年雷军和郁亮参与的两场买卖,让这个存在已久的社交平台突然亮瞎了不少人的眼睛。2013年8月12日中午12点,短短90秒,QQ空间开始的10万台红米手机首发全部售罄。13天,小米手机认证空间粉丝数由100万突破1000万。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缘起"。  相似文献   

2.
王晓丹 《成功营销》2013,(9):I0024-I0025
不久前,小米公司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了它的首款低端产品——红米手机。靠着小米之前建立起的品牌资产和799元的理想价位,红米每次发售都在瞬间销售一空。虽然这一仗打得很热闹.但人们还是不禁对小米此次策略产生怀疑:它为什么瞄向千元机市场?为什么要做这种”量大利微”的事?红米的推出对小米品牌本身和消费群体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迅猛发展,国产各大手机品牌纷纷开始自主研发。小米手机从发布时起就以其高端的手机配置以及独特的经营模式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在当今激烈竞争的手机市场,小米可谓"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小米的成功之道在于其有效地把社会化媒体营销与互动营销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小米90秒销售10万台红米手机,万科3万元投放换取400万销售额,韩都衣舍2万元广告投入换取8万余元的成交额。这些广告投放高ROI(投资回报率)的背后推手,便是营销后起新秀广点通——腾讯效果广告平台。  相似文献   

5.
从2011年8月16日第一款小米手机发布以来,通过互联网模式销售手机的小米公司和创始人雷军就成了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2013年小米继续发力,先后推出了小米3、小米电视、红米手机等多款产品。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小米手机出货量首超苹果,加上新闻联播的多次报道,这些都让这个成立仅三年多的公司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6.
邓黛 《成功营销》2014,(5):54-55
正粉丝节的成功是厚积薄发、理所当然,还是有秘密可寻,有经验可分享?同时,这也引发传统手机厂商触网的深思。4月8日22:00,小米公司宣布2014年米粉节12小时支付金额破15亿元,刷新小米2013年"双11"4.5亿元的纪录。小米将米粉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吸引1500万用户参与,凸显了之前未被充分关注的电商属性,完成电商成人礼。  相似文献   

7.
小米手机是小米公司研发的一款高性能发烧级智能手机,小米M1于2011年8月发布,主要针对手机发烧友,采用线上销售模式,是世界上首款双核1.5GHz的智能手机。2017年,小米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3.7%增长到7.4%,在全球市场份额上排名第5。本文重点研究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以市场营销理论为依据,分析正确的营销策略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粉丝营销的概念频繁地出现在市场以及学术界,很多活跃的互联网公司依靠粉丝营销打开市场或维系消费者,小米公司正是其中的佼佼者。笔者以个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粉丝营销研究的整理总结,提出了小米公司用户级别及聚合、沟通渠道、多元化互动粉丝营销模型,在对小米公司的粉丝营销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注重产品创新,提升品牌价值,主动加强与粉丝的沟通,重视物流配送问题,开发和管理手机网络游戏,增加发展空间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产品已经遍及全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导致手机市场竞争也是愈演愈烈.小米手机诞生最晚,却在短时间成为国产手机四大巨头之一,这与小米手机品牌营销策略密切相关.本篇选择小米手机为例,介绍小米发展概况,分析小米手机发展环境,通过4P理论分析小米品牌营销策略内容,指出...  相似文献   

10.
尚文捷 《中国品牌》2013,(12):30-31
每个手机品牌都有成为下一个乔布斯的梦想,而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小米手机品牌选择走更彻底的互联网模式:充分听取用户声音,快速试错,快速迭代要问2013年,哪个企业最火?或许非小米莫属。红米、小米3,再加上即将面世的小米电视、路由器……几乎每一款产品甫一上市都被抢购一空。小米的成功逆袭被解读为"用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企业的游戏规则":它的商业模式是不靠硬件靠服务赚钱;定位发烧友手机并形成了独特的粉丝文化;而每年它的身价都会"三级跳",  相似文献   

11.
由于小米手机的火爆热销,促使人们在思考是什么在推动其成功?本文以小米手机成功的饥饿营销技术为载体,通过分析小米手机的营销手段,介绍了饥饿营销的实施条件,最后总结了对其他企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曾经的小米手机凭借其独创的营销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为国内手机行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但是,从2015年开始,小米手机的发展开始显出疲态,早先的营销战略似乎已不能再继续支撑小米手机的发展,"新营销"的概念逐渐发展起来。本文将通过研究小米手机的营销战略,对小米手机调整完善其营销战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小米手机在国产智能手机中异军突起。本文将通过SWOT分析小米手机社会化媒体背景下营销的优劣势,针对主要问题给予个人建议,从而为其他企业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熊捷  张欣瑞 《中国市场》2014,(34):12-1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新产品购买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消费者彼此之间这种基于社会网络的交互作用对企业新产品扩散活动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小米公司为例,介绍了小米公司在对其2013年发布的红米手机开展新产品扩散活动过程中,是如何利用微博平台吸纳用户参与活动的,并总结概括了小米公司所采取的策略,包括以用户价值为导向、发起趣味性话题讨论、与其他网络媒介相结合等。最后分析了红米手机扩散活动所产生的效益,以及对其他企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以小米手机的新媒体营销策略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媒体营销的基本概念,由浅入深地分析小米手机新媒体营销模式。 通过对小米手机微博营销、话题营销、微电影营销的研究,详细分析出小米手机在新媒体营销策略方面的得失。 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包括小米手机应该采取加大研发力度,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利润率;加强合作,增加宣传渠道;增加线下体验,加强售后服务等。 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虽然国内不乏一些依托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创新型企业,其中小米的成功最具有代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小米的营销创新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小米的出现为其他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营销提供一种新的商业模型和发展方向,为正考虑进行转型及将要使用新媒体营销策略的企业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歹钰珊 《中国市场》2014,(48):18-19
近4年来,小米手机神话般的崛起引发了人们对国产手机的关注,神话般崛地而起的小米缘何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我们将视角锁定小米手机,发现了饥饿营销的魅力,透过小米一窥饥饿营销的奥秘,并通过分析小米手机的营销手段挖掘饥饿营销给国产手机营销策略带来了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电子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机在越南手机市场的份额中上升两位至第四名。小米手机凭借其精美的外观、强大的配置、相对低廉的价格以及合理的促销策略等,赢得了越南市场上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在当地手机市场上与其他领先品牌竞争时,小米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其品牌和产品的独特性不足。进入越南市场后,小米产品缺少独有的特点、产品名字繁复,导致消费者难以记住品牌名称,形成深刻的品牌认知。笔者通过分析越南市场中小米手机品牌的优、缺点,以帮助小米手机品牌在越南国内市场更有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小米公司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精湛的营销艺术是其成功的关键,具体表现为:精准的营销定位、精到的营销组合与精深的营销创新。小米公司将目标顾客精准定位到爱玩手机、关注手机操控体验、对手机互联网功能有需求但购买力有限的消费者上,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同时具有"低价格"、"高性能"、"好品牌"三种特质的小米手机。为提供超值、低价、高性价比的产品使用户"发烧",小米公司从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等方面系统实施了精到的市场营销组合,并将精深的营销创新贯穿于整个营销过程。巧妙的"饥饿营销+期货价格"模式、高超的整合营销与事件营销能力,共同将小米公司的营销艺术推向巅峰。  相似文献   

19.
王斌 《商界》2014,(7):30-30
在花费80亿元进行大收购后,马云依然不认为阿里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门票,这次将UC收入囊中,在侵占又一个入口之余,也为上市后的整合大戏加码。雷军曾说,小米不会出低端手机,结果没多久红米出来了;周鸿祎曾说,360不会出杀毒软件,没多久360撇开金山、诺顿、卡巴斯基推出360杀毒;  相似文献   

20.
《商》2015,(36)
小米手机自2011年首发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就在激烈的手机市场上站稳脚跟,打响了品牌知名度,堪称国产手机的奇迹。小米公司的傲人成绩和营销模式密不可分,本文基于4P理论分析小米手机公司营销模式方面的创新,以期对我国其他国产手机的发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