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河口市把“一推双带”活动作为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课题,全市城乡奏响劳动力转移旋律。目前,全市农村向农产业转移劳动力4.7万人,占剩余劳动力65%,农村劳务经济收入4亿元,平均每户农民靠劳务增收1400元。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消息,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计划培训280万人,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由去年的2.5亿元增加到4亿元。  相似文献   

3.
至2000年底,金坛市已转移劳力12.8万人,占全市农村总劳力的53.2%,按出外人均可挣回7000元计算,每年可掐回近9亿元,占农民总收入52%,劳动力转移迎来了金坛市农村经济发展的“艳阳天”。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增收。洛阳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该市“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2006年洛阳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5.3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提前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目标。但从目前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今年把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列入全省28项民生工程,安排2.54亿元,培训新型农民56万人。皖北农业大县太和县,共承担新型农民培训103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4300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10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5000人。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不可忽视职业技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  赵忆杰 《农业经济》2004,(12):30-3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此,国家农业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委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农村劳动力这一“商品”贴上标签,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不可忽视,也不应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农民收入现状 近年来,中央连续对农村发展发了“一号文件”,奉贤区委、区政府也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经济保持健康协调发展,农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全区8个镇,5个开发区,277个行政村,3185个村民小组,涉及农户总数14.68万户,农村人口37.28万人,劳动力23.65万人,2005年全区实现农民所得28.1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所得51746万元,第二产业所得179045万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苏省金坛市建昌镇把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作为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作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依托本镇优势,拓展转移渠道,实现了全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快速转移。深化认识,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富民强镇、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改变长期以来单纯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思路,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来抓,更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抓,把农业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的议事日…  相似文献   

9.
一、转移特征 1992年,安徽阜阳地区农村人口1158万人,农村劳动力581万人,若按每个劳动力耕种10亩土地计算,全区1700万亩耕地需要劳动力170万人,加上目前乡镇企业已吸纳近百万人,余下的300万左右成了“驱人归农,无田可耕;驱人归业,无技需人”的富余劳动力。人多地少的生存压力,外部世界的强烈诱惑,传统习惯的惯性作用,邻里之间的模仿效应,引发这些“三个月种田,一个月过年,八个月空闲”的农民带着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开阔视野、学习技术的双重目标,源源不断地从种植业中转移出来。据初步调查,目前,全区每年向区外出劳务已达百万左右。人均年纯收入多在1500元以上。纵观阜阳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衢州市2003年开始实施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一年多来,该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深得民心。据衢州市农办劳动力输出工程处的同志介绍,截至2004年7月。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共培训农民18.9万人次,累计组织外出务工农民近40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34%。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再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笔者在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农村劳动力这一“商品”贴上标签.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国家六部委全面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中央财政安排了2.5亿元专项资金,按照“四个一”培训模式对参加培训的农民按人均1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共在26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安排了1393个县(市、区)开展示范性培训工作,有5215个培训单位承担了培训任务,全年培训转移250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效:自2004年至今新增转移8951人,新增劳务收入4000多万元,全县年劳务收入已达10975万元,并呈现“三主体”、“五为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富裕农民,必须转移农民;转移农民,必须提升农民。”今年以来,盐城市把加快农村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坚持城乡统筹,“五化”(即知识化、市场化、组织化、城镇化和产业化)联动,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世纪工程”,全面掀起技术大培训、市场大开拓、劳务大出征“三大浪潮”,农村劳务输出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1-6月份。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93万,总数达127万人;实现劳务人均收入369元,同比增长14.4%,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21.7%,劳务增收占农民增收的比重达39.8%。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29日,团中央领导带领全国各团省委领导200多人,专程来镇江视察镇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康桥工程”。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对康桥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镇江的经验在转移农村青年就业、服务农民、帮助农民增收方面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各地团组织要认真学习镇江的成功经验。镇江市这项旨在转移农村青年农民就业的致富工程,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村工作通讯》2006,(4):28-29
一是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内外联系”的转移机制,摸索出了“多渠道、经常性、小批量、多批次”的运作模式,让一大批农民通过外出打工致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效应包括配置效应、节本效应、聚集效应和提升效应。本文在界定这些概念、建立测算公式和收集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其经济和社会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会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消费提供资金,促进耕地资源合理配置,还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成本,创造就业机会,促进GDP增长,加速城市化进程。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负面效应是它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用工制度”和“城市二元社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溧水县把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通过制订政策,建立网络,登记造册,开展培训等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2003年.全县农村劳务输出人数达8.1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6.5%,其中:2003年新增转移1.14万人。农民获得劳务收入3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5%,比上年增加110元,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由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月 4初正式启动。为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 2003 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 —划》,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部等六部委从今年起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是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受训农民转移就业为目标。按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非农产业,不断开辟新的就业岗位;通过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做优做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平台;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完善劳务中介组织,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