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去年下半年起,农业银行的储蓄系统逐步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可以预料,农业银行的通存通兑网络将很快成为中国覆盖面最广的资金高速公路。与储蓄系统相比,农业银行的对公业务系统尚未联网,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说储蓄系统是资金的高速公路,那么,即使对公系统有电子汇兑,  相似文献   

2.
对公存款和储蓄存款仍是当前农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在这两大负债业务中,对公存款以其来源广泛,付息率低而成为农业银行低成本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过去在资金组织工作中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开展对公存款业务始终没有摆到与储蓄存款业务同等重要的位置,导致负债业务比例严重失调,高成本资金占幅过大,付息率高,制约了农业银行“效益兴行”战略的实施。因此,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负债业务增长方式,重新确定对公存款业务在资金组织工作中的市场定位,不仅有助于我们寻求优化负债结构,提高经营效益的新路子,也是加快农业银行改…  相似文献   

3.
浙江农行对公门市业务应用软件综述农业银行浙江省湘州市分行莫仲森一、应用系统构成及各系统功能1.系统构成和层次关系多用户对公门市业务应用软件主要由环境子系统、日间子系统,日终子系统三大系统构成。另外由环境子系统振生出系统管理子系统,日间、日终子系统派生...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微机陆续进入我区农行系统各基层行,现已有二十多个行、部、所应用微机处理项目电报、会计月报表、统计、储蓄、对公业务等。微机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显著,因而,普遍受到基层行的重视。我区农行系统的微机应用面还比较窄,县级行一般只用于统计和会计报表方面,这主要原因是人们还没有全面了解它的性能,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简略介绍微机知识及其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并以荔浦支行使用微机为例,浅谈微电脑在基层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浅谈XENIX系统下对公系统的使用及维护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信息电脑处孟小强合理地使用和及时有效地维护好对公软件是利用计算机处理对公业务的关键之一。如何搞好对公软件的使用与维护,是各级负责对公业务的计算机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现结合笔者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国库业务电算化展望李霞,金玉珍近年来,微机在金融银行界的开发和应用逐年扩大,已形成国内银行电算化的一个重要层次。微机在国库业务中开发应用近十年,通过国库系统各级基层国库系统各级基层国库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改进,微机在国库会计的应用中得到较广泛的普及,取...  相似文献   

7.
交通银行对公业务微机处理系统的维护方法交通银行南通支行张忠兵交通银行总行电脑部1992年推出的"交通银行对公业务微机处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具有设计合理、功能丰富等优点,因此迅速在交通银行系统内得到了推广。本文介绍一下我们对该"系统"的软件维...  相似文献   

8.
对构建农业银行高效负债体系的思考杨华清构筑农业银行适应市场经济的高信誉、高增长、高质量、高效益的负债体系,必须在稳定拓展储蓄业务的同时突破性地发展对公存款业务。1.突破观念障碍,构建对公存款网络体系。在对公存款突破上必须把建立对公存款的组织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9.
基层农行计算机网络建设与发展农业银行浙江省宜兴市分行张洪大一、微机网络建设的背景1994年我行的电子化建设虽然在本地金融系统中居领先位置,但在建设速度和应用水平上仍然滞后于业务的发展,计算机柜面业务仍处于脱机单点运作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自身业务的...  相似文献   

10.
摘要:农业银行江苏分行年初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实施对公业务一把手攻坚克难工程”。一方面,表明全省农行对公业务发展不充分,另一方面,彰显了全省农行发展对公业务的战略决心。在金融市场竞争更加残酷的形势下,对公业务作为农行的支撑业务必须主动转型,超前与市场接轨、与客户需求合拍。本文针对基层行对公业务竞争力不强、市场理念不新、业务渠道不畅、服务技能不济、团队营销战斗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就着力加快转型步伐,用全面混业经营的战略性思路来提升对公业务市场竞争力等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县域金融的对公业务是各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如何继续保持农业银行在县域金融市场对公业务份额的“龙头”地位,是当前亟待研究的紧迫课题。本文以苏北某县域支行为样一本,总结分析制约县域农行对公业务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问题,对如何克服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升对公业务市场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较为务实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现代金融》2014,(7):33-34
加快对公业务营销体系建设,提升对公业务竞争力,是实现城市主流银行和一流标杆银行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对公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从更新对公营销理念、发展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营销体系和对公经营机制入手,不断加强对公营销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刍议提高基层农行业务经营能力曾僖仪《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为基层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但是,目前基层农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与《商业银行法》的要求差距甚远。正视和认真解决基层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把农业银行在本世纪末建成具有...  相似文献   

14.
1988年以来,我区县级农业银行已普遍应用微型电子计算机汇总信贷项目电报、会计月计报表及处理对公存款、储蓄存款等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业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但是在使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县级农业银行计算机推广应用管理现状1、微机拥有量不断增多,但利用率极低。目前,我区农业银行各县级支行至少拥有5台(套)以上微型电子计算机(含备用机),但是,利用率很低,如德保县支行拥有各类微型机7台(其中2台为备用机)及分行发配套应用软件系统3个。投入使用的只有3台(套),满负荷工作的有1台(套),用于处理储蓄业务,另2台一个月仅分别使用10天左右汇总信贷  相似文献   

15.
农业银行计算机网络Unix平台集中式对公业务系统V1.0版是农总行推广的系统内重点应用软件。系统在应用中出现一些故障 ,现将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的经验总结如下 :故障现象1 :在以Dgcenter或Dgclient从F1屏注册时 ,屏幕上出现“Terminaltypeisansi”后 ,只有光标在闪动 ,敲回车键时 ,只有光标移动 ,敲“Delete”键时 ,屏幕上才会出现“中国农业银行U nix应用平台集中式对公业务处理系统 ver sion1.0 版权所有 :总行信息电脑部1996 -1997”。再敲回车键 ,…  相似文献   

16.
一、项目背景介绍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在金融信息化建设中一直走在全行的前列,为配合工行总行的规划,浙江省分行在1999年就完成了对业务网络的大机延伸改造;2001年1月,浙江省工行又率先完成了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对公业务部分的改造,IP网络覆盖到分理处一级,满足了综合业务系统对公业务的需求。对公业务的改造,使得省、市分行中心当前都同时存在两个网络:新的IP主干网运行对公和OA等应用系统;而原有的SNA网络系统运行储蓄和信用卡等应用系统。二、需求分析浙江省工商银行原有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浙江工行目前网络整…  相似文献   

17.
“四金”产品系列:是农行对目前现有所有金融产品的品牌整合,包括金光道、金钥匙、金穗卡、金e顺四大门类,分别涵盖农行目前对公业务、个人业务、卡业务以及电子银行业务等,业务品种总数达232个。“四金”的推出是农业银行首次将现有产品进行梳理整合,对农业银行今后实施产品战略具有标志性意义。今后,农业银行新开发的金融产品也将陆续纳入“四金”产品系列中。“四金”将成为农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鲜明标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农业银行现有网点对公营销服务能力在支持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普惠金融政策,保障对公业务发展,应对资本市场发展、互联网金融兴起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为完成农业银行使命,支持国家发展战略,履行社会责任,有效应对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与机遇,提升网点对公营销服务能力的必要性。提出了以"明确网点对公营销服务功能定位、夯实网点对公业务发展基础、提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培育新型业务能力、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为核心的网点对公营销服务能力提升思路,给出了提升能力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业银行计算机综合信息软件系统大体包括两个方面,即管理信息软件系统和业务信息软件系统.本文拟对我区行社业务信息软件系统开发引进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并就系统的功能设想意见,谈些个人看法.一、业务信息软件系统应用情况与功能设想.(一)软件系统缺乏一体化功能.我区基层行社目前应用的会计对公存款业务、储蓄业务、管理行帐务、信贷现金项电统计、三维报表等业务信息软件系统,都是由有关专业部门按照各自业务范围,根据不同层次、时空提出的业务需求,经上级行立项并委托地方行承担开发任务的.由于各地设计编程人员受到地方处理业务长期形成的习惯以及业务、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编制出的系统程序,往往成为各自独立、互不接口的软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反映出两个问题:1、系统之间互不兼容,技术缺乏继承性,致使整体业务信息分割成若干部分,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20.
银行系统条形码对公业务帐务查询农业银行广东省东莞市分行朱玢近年来,在银行业务处理电子化进程中除了自动柜员机、信用卡热之外,以条形码识别卡客户帐户查询服务为特点的热潮正在悄悄兴起。这是因为条形码技术的硬件投入相对比较小,而从改善银行形象、争取顾客,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