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如何适时调整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中等收入国家改革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1950~2011年两类国家的经验研究发现:(1)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成功实现了主要增长动力由要素投入向要素使用效率的转型,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形成了对要素投入增长路径的依赖。(2)政府干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以要素投入为主要增长动力的发展阶段,政府干预通过引导资源配置、促进要素积累的途径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该效应随着发展阶段的演进逐渐减弱;而在以要素使用效率为主要增长动力的更高发展阶段,政府干预则会抑制要素使用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这意味着,尽管中等收入国家的政府干预面临两难权衡,但适时淡出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东北三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源泉分析,特别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要素投入、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三个部分,发现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是要素投入,但是其贡献率趋势却逐渐下降,而依托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上升。同时发现目前资本效率下降以及技术效率增长率下降将会对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在指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C-D生产函数分阶段研究了不同时期影响江苏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但大体而言基本遵循要素投入、要素配置效率、要素使用效率的逻辑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4.
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未来五年经济改革的主线。笔者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角度看要素投入方式的变革,分析单纯以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为主都不具有可持续性,必须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杨育土 《商业科技》2011,(14):167-167
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未来五年经济改革的主线。笔者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角度看要素投入方式的变革,分析单纯以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为主都不具有可持续性,必须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我国环境保护投融资的区域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保护投融资配置状况与区域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程度等密切相关,经济发达的地区和经济效率相对较高的地区,环保投融资投入较多、效率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环保投融资投入就较少、效率相对较低。本文试图以实证数据来比较不同区域环境保护投融资的状况,为从深层次来分析不同区域环境保护投融资差异的内在原因铺垫必要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25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尽管它内部矛盾重重,然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成绩是有目共睹的。这样的经济增长是怎样的呢?用经济学来分析,增长的必要条件是投入要素的增加和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包括要素配置效率和科学技术造成的硬件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制度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主题,通过对浙江省和江苏省1995~2007年间的实证研究,进行两省的比较分析。首先应用GRANGER因果检验讨论变量间合理的关系,并依次应用C-D生产函数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测算江、浙两省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后,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制度因素,尤其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江、浙两省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制度借助于物质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产生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江苏经济增长的要素供给增长率,得出江苏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要素供给机制,推进供给体系质量和结构;改善传统以资本和劳动投入为主的发展方式,重视并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需两侧发力,增强创新投入、人力投入以及市场制度改革的"保驾护航"作用。以便努力构建江苏经济增长新动力机制,进一步激发江苏经济发展的潜在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0.
早在古典经济学时期,威廉·配第提出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源泉。正是这种思想带给了历代学者研究与创新的灵魂。从古至今,从国内到海外,通过理论与实证的研究经济学家证明了不同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利用不同的模型来对比湖南省的劳动力投入、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分析湖南经济发展背后的支撑点,并根据其结论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各界人士研究讨论的重点。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的不同,使人们希望能找出全球范围内、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及其相关因素的一般规律。本文定义的增长支撑条件是指为保证经济增长达到既定目标需要具备的经济运行系统的内部政策和外部条件,包括除经济增长以外的其他目标、常规要素投入、资源要素投入、管理系统产生的政策工具、对执行系统的结构调整以及国际经济环境。一、支撑条件与增长关系分析1.增长要素对增长要素的分析,除考虑资本和劳动力外,投入要素还考虑了资源因素(耕地面积、森林面积…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效率的提高,以生产效率的提高丰富农业内涵。而不同的农业生产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效率有不同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各个农业生产要素的基础上研究农业生产全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效率的提高,以生产效率的提高丰富农业内涵。而不同的农业生产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效率有不同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各个农业生产要素的基础上研究农业生产全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左菲菲 《现代商业》2014,(24):153-154
本文根据索洛余值理论,运用计量方法测算出安徽省1980-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且分析各种投入和因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0%左右,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的增长决定安徽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技术发展较为滞后。安徽省应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GDP增长的贡献率,使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镇等级体系中处于顶端的核心城市,具有综合服务、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对外开放和人文凝聚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综合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关键在于郑州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其周边的国家中心城市武汉相比,目前,郑州经济发展存在经济总量偏低、经济投入偏少、经济集聚力不够等问题。加快郑州经济发展,必须加快项目引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城市融合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力资本的苏州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一力 《江苏商论》2004,(3):112-114
分别利用包含人力资本的有效劳动模型,对1978~2002年苏州经济增长的各要素进行了计量分析,估计了各要素对于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分析表明,劳动投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少,资本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包含劳动力质量的人力资本的贡献开始体现。指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下一个增长关键因素将会是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与生产力密切相关,生产力又彰显着技术创新的情况,同时技术创新可以产生新的生产函数,这种新的生产函数又包含了投入要素结构与产出产品的比例,所以,经济发展、制度演进同结构调整三者是通过生产力与技术从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本文从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GDP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从业人数之间关系的角度,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过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了各自经济增长的差异.结果发现长三角地区当前正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综合技术水平对上海市的经济拉动强于江浙两省,江浙两省主要还是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同时江浙两省的经济指标有许多相似之处,产业结构不合理,与上海市还有一定的差距.文章最后提出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广西农业经济的增长,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广西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通过对广西2012-2019年间的农业数据进行测度进而测量出广西农业要素生产率(TFP)。通过实证分析测量分解得到的各项指标表明,农业技术的进步是促进广西农业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广西14个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强;此外,影响广西14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因素具有地域性、时段性差异。为提高广西农业生产力水平,可以采取提升农业研发投入,合理化投入要素规模,发挥各自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等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节利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1978-2009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进行估计,并进一步考察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质量。研究表明,如果不存在技术进步,仅仅依靠资源、能源、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从长期来讲是难以持续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可以为技术效率提升营造一个上升的空间,也可以推动持续的技术进步,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高质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