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按发言先后排序)李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建设高质量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智库要在四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资政辅政,启迪民智,平衡分歧,聚贤荐才。张军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从2010年起系统整理出版年度研究成果,让过去主要为中央和国务院决策服务的智库成果直接为经济研究和具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智库被认为是现代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智库的文化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智库自身的软实力。在9月13日举行的"国研智库论坛2014"年会上,来自中央级智库、高校智库、地方智库和民间智库的多位代表,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主题展开研讨。其中,智库文化这一话题,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集中关注。智库文化有共性也有个性"成功的智库不仅要拥有体制机制、人才、资金等条件,还要具备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智库的文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正"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国智库业迎来了阳光灿烂的季节。尽管我国的智库发展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即诞生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官方智库,并涌现出一批民间智库,他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智库真正受到举国上下的关注,还是最近一两年的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表述,和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2014年1月两次针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劳动保障科研智库,对于我国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8家劳动保障领域典型智库的分析,发现虽然当前中国劳动保障领域官方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都有分布,但普遍具有较浓厚的官方色彩.我国劳动保障领域智库发展,面临着定位不准确、民间智库发展滞后、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对于中国特色劳动保障科研智库建设,一方面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发,培育良好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从智库本身出发,增强人才、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研究成果转换和推广能力,扩大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智库的作用越发凸显,其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在新形势下,如何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9月1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国研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承办的"国研智库论坛2014"年会于北京举行,主题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开幕式上就此发表主题演讲,国务  相似文献   

6.
智库作为现代决策体制的产物,其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国家"软实力"水平的展现.而民间智库是指处于政府系统之外的专门从事政策研究和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机构,其组织形态和运作方式大同小异.民间智库作为政府决策咨询的"理性外脑",是政府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决策过程中,民间智库仍然是缺位的,因此有必要对民间智库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揭示民间智库发展的现状困境,从而对症下药,促进民间智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9月13日)智库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需要准确把握智库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持续研究有关重大问题。一、全面准确地理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  相似文献   

8.
智库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影响力是智库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智库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旨在探究中国智库影响政府决策过程的途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制约智库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正无论是从政府、社会对智库的认识、需求,还从是智库面临的政策环境来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确实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而让智库跻身一流行列,不断产生高质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培养和吸纳一流人才参与其中是非常重要的智力支撑。9月1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主办的"国研智库论坛2014"年会  相似文献   

10.
依托大学而建立的高校智库不但是官方智库的重要补充,并且有着强烈的时代需求。相比官方智库与民间智库,高校智库在高层次人才聚集、学科门类齐全、信息渠道畅通、研究氛围宽松等方面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高校智库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些许启示与借鉴。然而,我们也必须结合中国具体的国情,通过确保智库核心价值,建立多渠道成果发布及多方的协同创新,探索出一条颇具"中国元素"的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远见》2013,(11):27-27
现代社会中,有人将智库称为与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第四大机构,可见其对社会决策的巨大效用。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机构,贴上了智库标签,而今"智库"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知识界和精英界的热门词汇。在学界,智库研究从不为人重视的"冷门"逐渐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跨学科的显学。在业界,无论是官方智库还是大学研究机构纷纷寻求智库发展的新模式,一批以建设现代化智库为导向、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目标的研  相似文献   

12.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要精益求精、注重科学、讲求质量,切实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的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首批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按照中央要求,开展了大量改革创新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密切结合我们工作实际,用四中全会精神来指导智库建设和各项具体工作,不断增强战略谋划和综合研判能力,为服务中央科学决策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企业智库是以高端咨询团队为企业提供科学决策意见的一种自主创新组织,被称为组织的外脑,作为一种咨询研究机构,是以集体的智慧服务于决策的组织机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这是新时代第一次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命题,全国各地兴起了智库建设热潮,航天企业智库建设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航天事业...  相似文献   

15.
顺应中央对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的热潮,探讨地方特色新型智库的内涵特征、组织形式、战略定位、管理模式等等。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比如,传统机制体制束缚地方智库转型、信息建设滞后带来的研究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组织形式僵化产生效率低下、管理模式老套带来的瓶颈等等。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必须开展智库市场化运行机制建设、加快地方智库信息化建设和完善智库新型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可以概括为"四个新":新时代、新动能、新格局、新理论。本文认为应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国民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方面来理解新时代的特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电子商务、分享经济、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来理解我国经济新动能新在哪里;从开放发展新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等方面理解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优化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等方面理解新理论。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全球智库发展数量的增多,国外智库的发展越来越完善。我国要应对国内外的环境挑战,破解发展难题,需要强有力的智库支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面对国家的大力提倡与政策支持,高校智库的发展在三大智库中的地位越加明显化。应对社会的创新发展,政府不仅仅要注重民生,对于建设具有新时代精神的高校智库也应加快脚步。  相似文献   

18.
<正>智库是一个新的知识生产体系,是围绕现实问题、发展趋势,聚集各方面力量进行知识生产、思想理论推进的有机组织。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把企业智库列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202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增列为五种生产要素之一,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相似文献   

19.
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杜传忠教授的专著《转型、升级与创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系统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索。总体上看,该书主要有以下特色:第一,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和深化。关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人们多是从工业化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公布了2012年度全球智库排名。除综合影响力排名总榜单外,此次还公布了包括按地区、研究方向划分的榜单。在榜单排名的背后,全球智库有何发展趋势,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组织该排名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和公民社会研究项目"主任詹姆斯·麦甘(James McGann)对《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