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营者》2012,(11):121-121
作为北京汽车自主品牌的首款轿车,E系列把目标客户定位在了注重经济使用的消费者,加上吸收了合资品牌的科技、安全、环保理念,或许这款车多少能够改变你对自主品牌的固有看法。  相似文献   

2.
雷霆生 《经营者》2014,(6):66-67
大多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就像白板一张,即便有合资背景也没让他们的自主品牌沾染上什么光环,要想在未来有所斩获,就要自己努力在白板上画出色彩  相似文献   

3.
方芳 《经营者》2013,(11):122-128
中国人选择物件有时候有一种溯源的迷思。有着一汽这个根红苗正,家底殷实的妈,奔腾作为它旗下的自主品牌,总是让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多了一份累积的信用额度。再加上奔腾的高装备、低价格以及与合资品牌共用主要零部件的策略,让奔腾产品的核心实力要大于同期的其他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4.
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车市在“自主向上,合资向下”方面,呈现出实质性的变化:自主品牌向高端主流市场挺进,而合资品牌则开始关往低端市场。尽管如此,即将到来的2014年,自主品牌将面临着合资品牌更为戏酷的竞争,苦日子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5.
贾可 《经营者》2011,(11):112-117
在合资自主眼看着一哄而上的所谓后合资时代,必须深层次地研究和阐述合资自主品牌建设模式的得失利弊和对中国汽车工业长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宝华 《经营者》2012,(18):86-87
合资品牌汽车很难迅速采用最新技术,并且往往从高端产品开始,自主品牌则可能打破这一规矩并引领潮流  相似文献   

7.
《经营者》2012,(6):15-15
合资自主来了,来得轰轰烈烈,理念、宝骏、启辰、首望…一连串的新品牌正在充斥着中国的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中,特别是在合资品牌企业,正在兴起一股新潮流,那就是多代车型同堂销售。一方面提升自身销量,另一方面打压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岌岌可危,但这种"同堂销售"的意图是什么呢?这是否会给国内消费者带来实惠呢?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中国市场,是一个变数极大的市场。这不仅因为中国市场大,发展快,品牌众多,竞争激烈,同时也因为中国的消费者在不断走向新的境界。当前的中国消费者不断从各方面接受新的信息,消费理念因此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所以,要想在这样一个急速发展的市场上迅速胜出,没有一套好的品牌策略是不行的。在品牌定位的过程中,找到一个适合品牌生存的“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中国市场,是一个变数极大的市场。这不仅因为中国市场大,发展快,品牌众多,竞争激烈,同时也因为中国的消费者在不断走向新的境界。当前的中国消费者不断从各方面接受新的信息,消费理念因此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所以,要想在这样一个急速发展的市场上迅速胜出,没有一套好的品牌策略是不行的。在品牌定位的过程中,找到一个适合品牌生存的“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广阔的消费市场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外优秀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榜样,目前尚处于弱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如何塑造自己的品牌?一、品牌命名与时俱进汽车品牌名称是汽车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品牌名称既要反映生产商的价值追求和市场把握,也要显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2012,(20):152-152
长安铃木天语尚悦上市至今,—直受到消费者广泛的关注。天语尚悦定位于家庭轿车,以打破同级价格坚冰的高性价比、同级鲜有的高通过性与国际化的轿车品质,持续引领多功能家轿风尚。合资品牌破冰价打造超高性价比天语尚悦定价7.58万起,与自主品牌产品相近的售价,一举打破合资品牌价格坚冰。让消费者在轻松拥有的同时,更享受合资品牌带来的更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到底有无存在的合理性,它对中国汽车工业是促进还是伤害?合资自主是否是中国汽车工业迷失在合资道路上的遮羞布?  相似文献   

14.
在去年的整车销售比例中,自主品牌车型在全部车型中仍然占有很少的比例。不得不承认,在众多消费者眼里,自主品牌车型仍然被冠以低价、低质的帽子。不过,很多的自主品牌也在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车型,试图达到与合资品牌车型分庭抗礼的实力,比亚迪G3就是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5.
《山东企业管理》2010,(9):68-68
“十一”黄金周过后,汽车市场开始降声一片,各品牌经销商都开始为完成年终销售目标展开最后冲剌,价格战硝烟弥漫。值得关注的是,来自一线销售市场的信息反馈显示,大多数合资品牌圆满完成任务已不是难事儿;而自主品牌本已微薄的利润,在合资品牌大规模降价的冲击下,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销量状况堪忧,甚至出现了数日零成交的惨淡局面。  相似文献   

16.
杨与肖 《经营者》2012,(18):100-107
尽可能在传统汽车领域通过政策支持自主品牌发展,同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为自主品牌构建平等环境,或许正是中国政府坚持支持合资自主的真正理由  相似文献   

17.
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汽车的畏惧召回心态,缘于缺乏自信。3·15前夕,当各式媒体一年一度照例挖空心思为广大消费者谋划做些事情的时候,在腾讯网站看到"今日话题"栏目里的一组讨论文章:《丰田车该被中国人嘲笑吗》。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20年之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53年一汽奠基开始,中国汽车工业的前30年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发展的,这使得中国汽车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从1983年开始,中国汽车工业选择了合资合作之路。但是,结果却是矫枉过正,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几乎失去了原有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没有成功的自主品牌。不管是生存还是发展,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都显示出了危机和对外资更大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刘涛 《中国企业家》2007,(14):26-26
自主品牌企业独自扛过了最难熬的日子,这一轮合资是它们打开视野、全球布局的开始当合资的字眼越来越多地围绕着自主品牌企业出现,昔日中国汽车产业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合资企业与自主品牌正在变得界限模糊。6月29日,哈飞汽车集团与法国标致雪铁龙签署了共同组建合资公司的可行性理解备忘录,合资公司将生产并销售10座以下的商务车,双方各持有50%的股份。一周之后,自主品牌的先锋企业奇瑞汽车与美国克莱斯勒集团在北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克莱斯勒将从奇瑞已经和正在开发的产品中选  相似文献   

20.
Angelito Tan 《经营者》2010,(14):11-11
如果中国本土奢侈品牌全球化想获得成功,在制定市场战略的时候就必须将西方元素纳入考虑范围之中。如果品牌无法成功吸引海外消费者。品牌所传递的文化理念也不能得到非中国市场的认可,那么该品牌也永远不会立于今天的世界顶级奢侈品牌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