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牧业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的,所以不仅要重视畜牧业技术研究,而且也要重视畜牧业经济研究。过去,我国畜牧业经济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是与畜牧业落后状况分不开的。当畜牧业还处于副业地位,自给程度高,经济活动、经济关系都很单纯的情况下,是没有开展经济研研的条件和要求的。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生了深刻的、历  相似文献   

2.
一、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畜牧业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畜牧业产出的增长,包括畜产品的增长和畜牧业产值的增长。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对畜牧业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的分配、组合和使用方式,其本质内容是畜牧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方式。从畜牧业生产要素的使用方式来看,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所实现的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型增长;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的增长,属于集约型增长。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决于对增长的需求拉动、技术进步、经济运行的外部制度…  相似文献   

3.
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来看,畜牧业在整个农业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建立合理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生态平衡、改善人们食物构成的需要,是农村脱贫致富的需要。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辽宁畜牧业经济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本世纪末全省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的发展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蒙古国是典型以农业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国家,畜牧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分析了蒙古国肉类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贸易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提高肉类产品经济附加值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畜牧业经济学中引进生产经济理论开展畜牧业生态经济研究,是充实这门尚未成熟的学科并使之成为解决畜牧业经济问题的有力工具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对畜牧业生态经济的几个问题做粗浅的探讨。一、畜牧业生态经济研究在畜牧业经济学中的地位畜牧业生产是利用动物的生命活动经过人工取得畜牧产品的生产部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作为生命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的。也就是由生命系统和  相似文献   

6.
家庭畜牧业在整个畜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城乡畜产品的主要来源之一。广大农村和国营农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户投入了更多的剩余劳力、资金和饲料,为家庭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当前,有效地提高家庭畜牧业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八五”时期广东省畜牧业经济增长的特点、方式、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转变广东省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促进畜牧业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对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新农村的生产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畜牧业生产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应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促进我国畜牧业大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兽医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一)畜牧业经过“八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开始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目前已处于调整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表现是生产发展缓慢、市场波动频繁、产销矛盾突出。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出现并逐步加深,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成为阻碍农民畜牧业增收的主要因素。从江西...  相似文献   

10.
新巴尔虎左旗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SWO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巴尔虎左旗作为典型牧业旗县,是呼伦贝尔市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其畜牧业生产条件薄弱、畜产品交易体系不健全、畜产品缺乏品牌效应、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后,为畜牧业转型升级研究提供了最理想的综合研究单元。系统深入地研究县域尺度畜牧业转型问题,对于提高典型牧业旗县域经济竞争力,丰富农业组织及农业经济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该研究以新巴尔虎左旗为研究对象,利用入户调查数据和社会统计资料,采用SWOT分析探讨了不同畜牧业转型升级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结果表明:结合牧民的生产经验,根据草地的生态承载力和市场的运行规律,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包括生产技术、信息服务和资金等等,实现从传统、分散和要素单一的传统畜牧业,向有组织、适度规模与具有综合功能的现代畜牧业的转型,从而有利于牧区社会和谐、牧民增产增收、牧业高效优质和草地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畜牧业区划》,由云南省畜牧局主持,邀请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云南省畜牧业区划研究组,在完成畜牧业资源调查、畜禽疫病普查及与畜牧业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状况调查,并认真总结建国以来云南省畜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了云南省畜禽发展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业在农区占有重要位置,农区畜牧业是我国畜牧经济乃至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农区农业的研究和牧区牧业的研究相比较,农区畜牧业的研究似乎是块“撂荒地”而少有顾及。本文试就我国东北农区的一些实际情况,对发展农区畜牧业的几个战略问  相似文献   

13.
《农场经济管理》2006,(1):F0003-F0003
黑龙汪垦区的畜牧业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40多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垦区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特别是“九五”和“十五”期间,垦区深入贯彻国家和黑龙江省关于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通过强化领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龙头带动、科技牵动、典型引路等强有力措施.使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极大增强。垦区畜牧业实现了年平均22.6%的增长速度。至2005年10月份,垦区主要畜禽存栏和产品产量为:大牲畜存栏79.5…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业的发展在保障畜产品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我国畜牧业发展正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今年以来肉禽蛋奶主要畜产品价格低迷、价格跌幅加大,养殖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现阶段垦区畜牧业经济的运行质量还不高,主要表现在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较低,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已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协调、持续和稳定发展。笔者在此从对策角度谈些看法。一、垦区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现实选择目前制约垦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第一,认识有差距。部分同志在思维方式上不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没有把畜牧业当作“中轴”产业来抓,仍然将其置于从属地位,甚至当作“包袱”;没有从调整产业结构突破口、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6.
第七次全国畜牧业经济理论讨论会前不久在天津召开。会议上来自理论界、企业界和管理部门的同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范围就畜牧业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对农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半农半牧区和城郊畜牧业等不同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业是兴安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发展畜牧业,对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2005年兴安县的畜牧养殖必须抓住机遇,把进一步加快畜牧业的发展作为该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工作。根据兴安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开发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坚持以牲猪、鸡、鹅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算2010—2019年全国畜牧业产业集聚度并研究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及渠道路径。[方法]文章利用区位熵指数测算畜牧业产业集聚水平,构建畜牧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模型,结合调节模型、中介模型来检验畜牧业产业集聚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机制,并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1)畜牧业产业集聚具有门槛效应,只有超过门槛值之后,畜牧业产业集聚才能推动经济增长;(2)在畜牧业要素禀赋多的地区的畜牧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要素禀赋具有调节作用,畜牧业子产业具有中介效应。(3)内蒙古、吉林、湖北与新疆4省区位于产业集聚U型曲线右侧,畜牧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4)辽宁、湖南、海南、西藏、云南、贵州6省区刚过畜牧业产业门槛,畜牧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初步呈现;(5)广西、四川、河南和安徽4省区处于U型曲线左侧,需调整或改变他们的产业结构;(6)江西、河北、青海、黑龙江的畜牧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有倒U型作用,且这4个省畜牧业产业集聚度已超过最优点,需注意规模不经济问题。[结论]各地应根据本地畜牧业要素禀赋与产业集聚情况,采用对应的产业政策,推动畜牧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畜牧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畜牧业生产的高速增长 ,全国畜牧业产业化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 ,畜牧业产业化已日益成为畜牧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对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正发挥着与日俱增的作用。本文将就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历程、存在的问题和基本经验进行论述 ,并提出新世纪初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业生产的布局不仅受到其经营形态、市场及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农法的较大影响。本文通过与日本的比较研究,认为我国农业经营中的家畜机能由于其农法的变化不大而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加上我国的畜牧业生产与耕种农业的结合度较高,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布局尚未有大的变化。这与日本的畜牧业布局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