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翁新汉 《中国经贸》2009,(22):74-75
加强闽台制造业对按,对于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制造业取得快速发展,产业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闽台制造业合作也日益深化。文章在阐述福建省制造业发展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闽台制造业对接的特点及其今后对接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进一步推进闽台制造业对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婷  王昕 《亚太经济》2013,(1):135-142
本文通过对闽台高新技术产业深度对接的SWOT分析,探索出闽台高新技术产业深度对接的四种备选模式。并进一步运用QSPM矩阵模型构建出以融合对接模式为主、链式对接模式和聚集对接模式为辅、扩散对接模式为补充的闽台高新技术产业深度对接模式体系,以推动闽台经济一体化进程,创造合作双赢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翁伯琦 《亚太经济》2009,(6):110-113
文章阐述了闽台农业合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闽台农业合作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以高科技为标志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的合作模式。为适应新时期闽台农业合作发展的要求,促进闽台农业优势互补与开拓发展,需要对产业开发与发展战略进行优化调整,由"资源互补"迈向"高端融合",并就此提出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正在大力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推动闽台科技产业合作向纵深领域拓展是加快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当前闽台科技交流合作的现状,提出了创新闽台科技交流合作互动机制的若干建议:建立健全闽台科技交流合作管理协调机制,培育提升闽台科技交流合作创新平台,不断深化闽台高科技重点产业对接互融,建立促进闽台科技人才资源共享的新机制,积极营造闽台科技交流合作的环境氛围等。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TFT-LCD产业为例,对以闽台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光电子产业对接进行了分析;揭示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光电产业对接中存在的五大问题。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光电产业对接的总体思路,阐明了对接的目标与重点、区域与布局、方式与途径、对接的运行机制、对接的策略等。  相似文献   

6.
ECFA进一步拓展了闽台两地服务业合作领域,通过描述福建与台湾服务业合作现状以及两地服务业合作的优势,分析ECFA对闽台服务业的机遇与挑战,提出ECFA下闽台服务业合作遵循的原则,建议在ECFA下通过提高对接水平、构建合作机制和加速人才培养等措施,深化闽台服务业合作和交流,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为两地人民带来福祉。  相似文献   

7.
闽台两岸产业对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是台商投资大陆的初始地,吸收台商投资具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台资已成为福建省利用境外资金的第二大来源,实际利用台资额占全国吸收台资总额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各省区第3位。闽台两岸产业对接,关键在于把握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机遇,发挥闽台合作优势,明确产业对接重点,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上海周边地区对接上海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区域之间的融合、对接与辐射也成为必然趋势。文章围绕沪启产业园区对接,总结了启东产业园区发展对接上海的基础和比较优势,分析了沪启园区对接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闽台两地专门化分工与合作的资源条件为线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闽台两地专门化分工与合作的特点,并提出了推进闽台区域经济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若干对策,以期能继续深化闽台两地经贸合作与交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闽台产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秋斌 《亚太经济》2006,(5):117-120
本文在现有区域专门化分工与区域产业合作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闽台区域经济分工的现实差异和深化分工与合作的支撑条件,提出了推进闽台区域经济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对策思考,以期继续加强和深化闽台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1.
蔡而迅 《科技和产业》2011,11(10):16-19
自从海峡两岸关系缓和以来,在双向投资、产业合作等方面,闽台两地以其独特性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本文从闽台产业合作的环境入手,分析当前台湾、福建所处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互补互利的闽台产业合作进入转型升级时期,提出建设两岸产业合作平台、增强先行区功能、拓宽闽台产业合作领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提升国际产业链分工地位等发展闽台产业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魏澄荣 《亚太经济》2007,(3):113-116
目前福建制造业配套能力还存在着产业层次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分工协作程度不高、市场辐射能力较弱等问题。福建要抓住国家支持海峡西岸发展的有利机遇,强化产业链招商,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推进开发区整合转型,加强闽台产业合作,促进内外资企业的有机对接,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庆  赵航  陈洪昭  林卿 《乡镇经济》2008,24(3):86-89
在推进闽台农业舍作纵深发展的过程当中,借鉴台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福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构建闽台农业长效合作机制,提高福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小梅 《科技和产业》2011,11(10):28-31
ECFA的签署为两岸金融界提供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与此同时,福建对台金融合作的先行先试获得中央的认可和支持。在此背景下,闽台金融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明确加强闽台金融合作的历史契机和现实挑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后ECFA时期深化闽台金融合作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推进闽台金融合作试点,深化两岸金融合作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叶汉建  林翊 《科技和产业》2011,11(11):60-63
农地流转是闽台农业合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闽台农业合作持久性。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当前合作过程中农地流转的所面临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加以探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措施以促进闽台农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技术预见与闽台科技协同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台科技必须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同时加强区域协同创新。作为区域创新的战略导航系统,开展技术预见已成世界潮流。联合开展闽台技术预见活动,有利于推进跨省区域合作,促进闽台科技协同创新走向深入,构建更加紧密有效的闽台合作机制,统筹协调闽台科技交流合作的功能分工,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的对接能力。  相似文献   

17.
ECFA时代福建制造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FA的签署是福建制造业发展历史性重要契机,关键在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福建制造业发展离不开闽台产业合作和对接台湾制造业,尤其是要建设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8.
黄俏梅 《科技和产业》2009,9(12):19-21,60
在金融危机余波未消及两岸直接三通之际,从闽台两岸港口物流合作的必要性入手,分析闽台两地开展物流合作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闽台两地港口物流合作的基本思路与方案,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