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当前技术跨越问题的理论研究纷繁、凌乱,部分研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技术跨越的概念从提出到完善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和内在逻辑性。如果遵循这一内在逻辑,可有效减少当前研究的凌乱局面,提高研究效率。这一逻辑性要求技术跨越的理论研究依次围绕跨越思想的渊源或由来、技术跨越的涵义、技术跨越的可能性和机会、技术跨越的产生机理、技术跨越的影响因素等议题展开。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是理解技术跨越理论的关键,也是技术跨越中其它相关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是技术后进国赶超技术领先国的唯一途径,技术跨越已经成为我国在短期内缩短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必由之路。很多学者纷纷从后发优势或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新机遇等角度论征了我国实施技术跨越的可行性,但是却忽略了技术跨越的内在根本——文化。技术跨越的文化根据是分析技术跨越何以可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技术跨越基本模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5年 ,荷兰学者LucSoete在通过对新兴工业化国家为主的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考察 ,比较早地提出了技术跨越(technologicalleapfrogging)这个概念。[1]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认为 :“技术跨越发展是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集成自主创新和国外先进技术 ,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 ,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 ,进而形成优势产业 ,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2]基于经济学并技术创新原理 ,本文提出了技术跨越的基本模式 :自主跨越、引进跨越、合作与并购跨越四种基本模…  相似文献   

4.
关于产业技术跨越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技术跨越对后发国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现实意义。通过结合前人成果,重新定位产业技术跨越概念,对其内涵和实施条件作了深入的揭示。  相似文献   

5.
廉阳 《经贸实践》2010,(9):37-37
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势头良好,实现了三步重要跨越。 跨越一:从理论探索到产业政策制定 我国提出再制造的理念是10年前。工程院院士徐滨士在1999年6月西安召开的“先进制造技术国际会议”上作了《表面工程与再制造技术》的特邀报告,在我国率先提出“再制造”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不同角度的"技术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跨越是技术后进国家赶超技术先进国家的重要途径,那么,究竟什么是技术跨越?从不同角度界定的“技术跨越”有着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技术跨越与技术无飞跃及赶超战略与非赶超战略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0):165-166
对某些学者提出的技术无飞跃与非赶超战略观点做出了解释,探讨了技术跨越与技术无飞跃、赶超战略与非赶超战略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英  杨志 《时代经贸》2006,(8):93-93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预示着会计技术手段由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会计信息化意义在于:它不再是会计技术手段的简单替代、或电子计算机的延伸,而是由此引发的对传统会计理论的整合以及对现行会计特征的挑战,由此提出了“网络财务”或“网络会计”的全新概念。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技术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带来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使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过程中陷入困境,由此提出技术跨越是赶超之利器。  相似文献   

10.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铜业(集团)技术创新活动引起的经济、技术各项指标进行了评价,使其技术创新活动不但从理论上被界定为技术跨越过程,也对该种界定予以了量化的证明,从而验证了传统业企业同样可以通过正确的模式选择实现技术跨越。同时,本文所构建的技术跨越绩效评价体系对于企业,尤其是冶金等传统业企业技术跨越绩效评价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