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包容性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丰富性发展,体现了当代社会对发展公平性要求和发展价值的主导取向新的定位,作为一种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对以往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进一步扩展,强调发展主体的多元性和发展内容的丰富性和非排斥性,发展主体之间以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起点、发展过程、发展结果的平等性与公平性。从发展的重点来看,包容性发展特别强调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社会底层阶层平等的参与发展过程和分享发展成果,是面向大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道路     
发展道路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发展目标。在谋求发展的历程中所采取的发展方式与途径的最核心特征,是发展方式与发展过程的有机统一。正是由于发展起点不同,发展资源不同。发展主导模式不同,发展目标和要求不同,造成了不同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对于发展道路的思考是立足于消除发展中所存在的困难,并寻求发展过程的合理性。要沿着正确的发展道路前进,至少要有以下几方面作为保障:拥有一个坚强统一的领导核心.保证持久有效的制度供给,建立灵活稳健的政策体系,注重国家间的战略互动。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中央重大的宏观战略部署。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福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持续创新,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探索切合福建实际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最终探索形成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福建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了科学发展与跨越发展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天津经济》2011,(5):84-86
《中国产业发展之路》是《产业发展之路》一书的姊妹篇。《中国产业发展之路》和《产业发展之路》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浓缩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梳理产业发展的脉络,提炼出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并在对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研究中.探索产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以便把握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分析了发展江苏江阴软件园的意义和优势所在,提出了加快发展的主要举措,即:制定发展规划,建设发展载体;筹措发展资金,优化发展环境;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新的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继承和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只有解放思想抓发展、抢抓机遇抓发展、强化责任抓发展、求真务实抓发展、才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增强市委“十二个坚持”的主动性、自觉性、坚定性。才能坚持既定的正确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措施和发展重点,落实责任、统筹兼顾,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发展、又快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三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人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的劳动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思维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由人的发展来体现,不能促进人的发展的生产力就不是真正意义的生产力;人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统一于人类社会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郑州地处中部,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连贯南北的重要作用,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郑州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不但可以促进中原崛起,而且对推进中部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郑州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明确了其物流业发展的优势,同时提出郑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科学定位、发展理念、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朱刚 《珠江经济》2006,(4):63-67
城市产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准确判断产业发展和演进的阶段,是明确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战略的前提。在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在现存的所有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的情况下,在我们还需要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背景下,进行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其重点毫无疑问是产业的规划。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根本指南。科学发展观不是不要发展,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重要论断,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义所在。科学发展观首先还是要发展,其关键在于发展不能再走老路。发展不能脱离"人"这个根本,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这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要城乡协调、地区协调。发展不能断送了子孙的后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好日子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力行 《科学决策》2017,(12):19-34
本文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了一些基础性研究。积极探索正 确处理城镇化与乡村发展关系的途径,谋划乡村发展新机制和新思路,促进乡村由“历史自然” 发展转向“规划引导”发展,由“被动”发展转向“主动”发展,由“输血”型发展转向“造血” 型发展,由“自然散居”型发展转向“相对集居”型发展,整体、综合、内生促进乡村经济社会 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李亚萍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1,(收录汇总):29-3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的主题,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这其中民营经济就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山东同全国一样,民营经济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着力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重视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展,而非片面追求"唯高端化"的发展;第二,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不要速度的发展,而是速度与质量并重的发展;第三,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过度金融化,实行舍本逐末式发展,而应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第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针对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坚持落实好经济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效度,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4.
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与统筹发展是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具有青海特点的的科学发展模式。“四个发展”的提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海西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当前的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不够;建设和谐海西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要全面发展生产力,既要发展物质生产力,又要发展精神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动力,必须发展科学技术。而发展精神生产力,其核心是精神劳动者即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发展精神生产力的过程中,尤其要侧重脑力劳动者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这是对我国现实的科学判断,也是对未来的正确抉择。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点,始终注重通过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始终注重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生态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以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为标志,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江苏要在这一时期保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争创区域竞争优势,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和发展路径,走科技自主创新之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要转折点:发展特征和动力的嬗变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以占全国1.1%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回顾了30年来安徽省的科技发展情况,根据政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把安徽省科技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创新的发展阶段。总结了每个阶段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在推进发展与现代化过程中,经历了经济增长与经济自发式发展、社会变革与社会自觉式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否思性发展等发展方式。建设性发展方式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绿色、文明、和谐、理性的新的发展方式和以人为本的内生性的现代化道路,回答了“何谓发展”、“实现何种发展”,而构建了新的超越式的战略性新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后发展地区如何实现跨越发展?这是我们在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来,江苏泰州走出了一条以重视打牢基础,突出特色优势,狠抓开放创新,实现民生幸福为主要特色的错位发展之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适合泰州实际的跨越式发展的新路,为后发展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