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日益复杂,企业所处的环境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收益表内容不全面、报告不及时、存在收益操纵的可能性等局限性,使业界对改革传统收益表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从全面收益报告的国际研究现状出发,讨论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君 《财会月刊》2007,(18):20-21
本文通过论述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全面收益报告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具体规定,指出在我国运用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进而提出应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推行全面收益报告。  相似文献   

3.
刘君 《财会月刊》2007,(6):20-21
本文通过论述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全面收益报告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具体规定,指出在我国运用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进而提出应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推行全面收益报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全面收益的涵义入手,介绍了国外全面收益报告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新会计制度环境下,在决策有用观的确定及公允价值的适度运用等条件下,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已具有可行性,并指出了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必要性;最后,论述在全面收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实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氩 《广西会计》2001,(3):34-35
利润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利润的计算一直是会计体系的核心与灵魂,而收益表也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传统的收益表逐渐暴露出其缺陷,因为它只反映企业已实现的收益,而那些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收益则绕过了收益表直接报告在资产负债表的权益部分,使收益表的净损益同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期初净资产变动缺乏联系。因此,很多国家对财务报告进行了改革,引入了“全面收益表”。然而,对很多人来说,全面收益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术语。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全面收益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美国公司呈报全面收益方式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美国公司全面收益的呈报情况进行了研究,以确定在SFAS130发布后的几年间,美国公司主要以何种方式报告全面收益。研究显示,大多数公司在股东权益变动表列示其它全面收益和全面收益总额。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全面收益能更好地预示未来现金流量或对股票价格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阐述了全面收益的概念,说明了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披露全面收益的理论依据,进而对报告全面收益的不同模式分别加以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披露全面收益的必要性、披露的方式以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收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概念之一,会计理论的重心.近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不断变化,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报告全面收益的会计环境日益成熟.本文分析了我国的会计环境,并为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了全面收益的概念,说明了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披露全面收益的理论依据,进而对报告全面收益的不同模式分别加以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披露全面收益的必要性、披露的方式以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张国永 《会计之友》2009,(15):62-63
传统利润表已无法如实反映企业全部的未实现损益,利润表的改革是国内外会计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全面收益理论的发展,国外主要会计机构如ASB、IASB等已在利润表中加强了全面收益的披露。我国新准则中的利润表仍以传统模式为主,随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不断深入,需要在利润表中充分披露更多的全面收益。本文以全面收益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全面收益的披露方式,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1.
收益法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得到广泛使用,其评估结果的高增值率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以软件信息行业2013—2018年的90个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为样本,详细分析各项评估参数,对比评估报告预测和实际利润实现状况,发现90份评估报告收益预测模型单一、收入预测依据简略、折现率预测主观性较强,存在比较明显的高估的现象。并据此提出了完善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建立行业数据库或统一的信息平台、强化企业风险评估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赵丽娟  邢如其 《价值工程》2008,27(3):155-157
目前,铁路企业仍然实行以利润表观为指导理念的企业会计制度。根据财政部的部署,我国所有企业都必须实行以资产负债表观为指导理念的企业会计制度。因此,研究在资产负债表观下如何对铁路企业效绩评价财务效绩指标的改进是非常迫切的;通过对资产负债表观和利润表观的区别分析,结合铁路企业的特点,提出了对现行财务效绩指标分五个方面进行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特点及其核心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会计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所得税会计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财政部新颁布了《所得税会计准则》,本文对所得税准则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对其核心内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废止应付税款法和递延法,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改革的目标,会计实务暂时仍应统一使用损益表债务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浅议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小虹 《价值工程》2011,30(24):291-292
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税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税调整直接关系百姓钱袋子,在通胀形势下成为关注热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增多,但是作为调节贫富收入差距的"个人所得税"这一税收杠杆却滞后于我们经济的变化,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税收调节经济的功能,而且对社会稳定也极为不利。本文在阐明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学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臧秀清  刘筠童 《价值工程》2007,26(2):157-159
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历来被公司各方利益相关者密切关注。然而由于我国众多上市公司存在着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行为,使得以净利润为核心的财务评价指标无法反映公司的真实业绩情况。由此,基于现金流的盈余质量分析孕育而生。文中从现金流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正确认识企业盈余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与企业之前适用的旧准则进行对比分析,回顾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历史沿革,从所得税会计差异的分类、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财务报表列报与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新准则实施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需求,同时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全面收益观发展动态及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全面收益概念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关注收益信息的披露。适应全面收益观对财务业绩报告进行改革是国际趋势,我国新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反映出了全面收益观的应用,引入了利得和损失概念,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并对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存在一定的误区:税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流转税、当前个税属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收模式、劳动所得作为个税的改革核心等。反思改革误区,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应实现三点突破:一是个税改革重点应由劳动所得转向资本所得,以股息和红利所得作为资本所得课税的改革核心,取消根据持有时间长短而差别计税的优惠政策;二是不断扩大个人所得综合征税的范围,逐步实现对资本所得的综合课税、以半二元模式作为我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模式;三是缓步实现对个人所得税的"增税"调整,促进我国税制结构向"双主体"模式合理过渡。  相似文献   

19.
高红梅 《价值工程》2010,29(18):5-5
收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所以在收入上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作为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要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收入舞弊的种类、收入审查的重要关注点和重要审计程序的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