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存在长期供给明显不足,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在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的背景下,当前应该重点做好农村学前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便民服务等四方面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强调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多次部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关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靖江市围绕"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试验主题,紧扣"多元化供给、均衡化配置、精细化服务"改革试验目标,围绕"五大服务"机制创新,着力推动城市功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有力地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均衡。一是健全农村社区管理服务。大力开展城乡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先后投入近1亿元,新建、改扩建城乡社区服务中心,镇级社区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而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在实践中已经广泛地参与到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当中,日益成为推进农村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文章以文献回顾的视角,归纳了学术界对于合作社供给农村公共服务这一主题的核心观点,并针对合作社供给农村公共服务的概念内涵、理论逻辑和实践功效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合作社供给公共服务不仅对外服务社会,也对内服务社员;不仅服务于农业生产,亦服务于农民生活。第二,合作社供给农村公共服务在理论上具有内在合理性,在现实中则受到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相关政策激励两种推拉力量的影响。第三,合作社供给公共服务,除了有助于实现社员的福利提升和合作社自身的经济收益之外,还溢出了许多社会效益。当然合作社供给农村公共服务目前也存在一些定位不准、水平不高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政府和合作社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非均衡严重制约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10-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模型、空间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和空间格局演化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2012年以前快速上升,之后呈现缓慢的"U"型增长趋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时空分异明显,大体呈现"东—中—西"分布格局;东、中、西部地区绝对差异不断扩大,西部地区相对差异呈缩小迹象,中西部地区则呈现一定的扩大趋势,地区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发展不均衡;基本医疗服务、基本文化教育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是影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分析河北省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所持态度,研究探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形成原因,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建立多元供给体制;提供规模化的高效率行政管理服务;提供切合实际需求的公共服务;构建农村居民需求表达机制,搭建其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平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公共服务创新弥合农村数字化需求鸿沟的视角,考察广东省“12221”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匹配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营销需求的过程,以研究地方政府如何创新性地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进而达到满足农村快速增加的数字化需求的目的。研究发现:广东省“12221”市场体系建设行动的公共服务供给创新表现为地方政府构建公共服务生态系统,以营销行动推动系统中多元主体的服务资源与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化需求匹配,实现价值共创,从而达到促进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营销的目的;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成功实现的原因在于,多元主体的长尾式数字化服务供给对接了农业经营主体广泛细分的、小众场景的、个性化的长尾式数字化需求;地方政府的系统服务提供了实现数字化营销所需要的便利条件和转换因素,使农业经营主体得以突破可供性约束,数字化营销可供性得以实现;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共创价值保证了参与各方获得相应收益,从而能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的数字化营销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全产业链拓展数字化应用。  相似文献   

7.
乡村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石,事关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国家财政能力的增强,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从理念走向现实。然而,实践中诸多提升农民生活福祉的服务举措不仅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使基层政府陷入责任泛化困境。从以政府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服务为代表的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举措中,可以发现,在乡村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主要由政府投入资源的背景下,基于资源使用的安全性与公共服务落地的时限性目标,地方政府越来越普遍地采用中心工作化的服务供给模式,对服务权实行集中支配。基层公共服务的供给被简化为公共行政管理技术的应用过程,缺乏对乡村社会性质的基本观照。服务权集中支配与乡村社会不规则性之间存在错位。这种错位给农民针对政府的权利诉求提供了滋生土壤,并造成政府责任的过度卷入,使政府责任泛化。要破解这一困境,需要将服务权下移至村庄,重置基层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和农民的角色,确立农民在基层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源供给面临配置不均衡、利用率不高、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供给方式单一,供给主体对体育公共服务资源的认识不清晰。为更好地满足当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需要,既要结合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背景,体现农村体育服务的特色,也要引入市场调解机制,实施多元化、多层次供给。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旗 (县 )、乡两级政府部门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以及农户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进行了分析 ,供需分析表明 ,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需错位 ,政府服务部门以管理为主、服务为辅 ,不能有效提供服务 ,必须重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公共服务民营化大背景下,近年来作为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方面产生了一定效果,但也随之产生了诸如扰乱城市公共秩序、服务系统瘫痪、服务押金缺乏监管等问题。文章以公共自行车服务为例,选取上海闵行、武汉的有桩公共自行车服务以及成都、北京、广州、深圳的共享单车服务作为典型案例,从授权、融资、执行、绩效评价与监管四个方面诊断服务供给状况,最后针对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供给提出政府需端正对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市场化的认识、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和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监管等五条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既缺乏效率又显失公平,主要表现为供给严重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偏好没有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决策者的重视。要使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实现有效与公平供给,必须建立反映农民需求偏好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管理民主,创新农村服务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培育农民社会化组织。  相似文献   

12.
为效果付费债券运用于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均有着巨大裨益。融资方式的创新有助于以市场化的手段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激发市场活力与效益;政府实践功能从被动抑负转变到主动增益,有助于将社会利益的增进内化为制度机制构造的基本目标;服务理念从工程服务为主转向以效果服务为主,有助于经济领域做大增量到提升质量的理念运用到社会领域,进而在质的层面改善目标对象的生存状态。为效果付费债券的模式结构联合政府、市场、社会、个人等多方主体,涵盖理念、规范、信息、知识、共识五大要素,有助于解决当下农村公共服务层级供给、协同供给、自我供给的主要困境,就具体领域而言,供给实效直接取决于公共服务在理念、规范和技术三大维度之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存在供给主体单一、供给对象受限、供给内容不当和供给标准不明等问题。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但固化的二元户籍制度仅仅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表象,而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成本收益不对等及不完善的分税制财税体制才是导致制度困局的关键。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不在只停留在农民工市民化现象的本身,而是从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着眼,深入剖析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制度层面的原因,这对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了探讨。案例分析表明,农村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不必然带来供给效率的提高,也有可能会对供给的公平性造成损害。效率与公平的兼顾,既取决于具体公共服务的经济学属性,也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一个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中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公共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及环保减灾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2010-2019年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时空分异、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整体偏低,但呈上升趋势,四大区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空间分异特征。(2)区域间差异是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但呈下降趋势。(3)全国和四大区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动态演进差异较大,东北和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极化现象。(4)全国和四大区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权程度、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水平及农村人口密度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变化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根据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构建取决于公共治理价值取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现状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三个方面。基于公共治理价值取向转变视角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迁、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现状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分析,构建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协同供给模式有其必要性。在界定此种模式概念及探索其构建必要性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协同供给模式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7.
推动农村公共服务智慧化对于加快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针对农村的智慧化治理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基础设施、信息化认知等各方面的不足,政府针对农村的智慧化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一定困难,不利于农村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也很难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效率。本文从农村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了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智慧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农村公共服务存大的主要问题 农村公共服务是一种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服务,它是由法律授权的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组织和单位在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中所承担的职责。多年来,晋宁县的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经过建设,从总体上说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农村的生产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与城市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在不同程度上受抑于传统官僚制、政府部门利益分割、城乡差序格局的影响,供给“碎片化”问题愈演愈烈,业已成为掣肘乡村振兴的重要梗阻,如何打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困境,实现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的表征、深层成因进行研究,提出整合供给主体形成多元协同机制,整合供给决策机制确保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政策的系统性,整合供给标准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等路径突破“碎片化”藩篱,以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人口结构的多元性、土地利益的复杂性和社会阶层的多样性,使得城市近郊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着特殊而复杂的难题。本文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加以应对:一是构建城郊新型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均衡;二是健全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加快构建各利益主体公平、公开、公正参与社会管理的公共平台;三是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机制,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社会自主与自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