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林裕  徐雄波  韦源源  陆建宇 《市场周刊》2020,(19):0157-0157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乡村建设发展的主要路径,而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创新的关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宁市上林县和隆安县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县人才结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分析得出两县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两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乡村教育振兴的人才培养策略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为上林县和隆安县在新时期提高乡村振兴工作水平、加强乡村教育振兴与人才培养和应用能力,继而助力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特别需要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高职教育在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振兴龙江经济进程中大有作为。发展高职教育,振兴龙江经济要做到"五个适应",即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高职专业建设;适应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适应生产实践需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适应"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深层次合作;适应产业、行业和企业的人才要求,加强高职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化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与关注。新形势下发掘和发扬根植于乡村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来培育乡村文化产业,不仅是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现分析了乡村振兴的当代背景和国内及日照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两点发展方案,其中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业;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力量;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乡村振兴的保障等。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历来密不可分。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其密切关系已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重视。在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应借鉴发达国家经济和教育互动发展的经验,一方面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也要牢牢抓住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强烈需求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努力培养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实现经济与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我国"三农"问题长期性、整体性、全局性的谋划和方略;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乡村振兴总体战略、乡村振兴竞争战略和乡村振兴职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要从描绘战略愿景,构建乡村振兴战略"施工图";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和方案,推进乡村振兴落地生根;因地制宜、特色驱动,确保乡村振兴个性成长,整体发展;实施产业、绿色、人才、组织、文化职能战略,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等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7.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农村教育存在"空洞,"农村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大力发展经济;振兴教育事业;加强社会治安;整治村容村貌;创建精神文明;塑造先进典型;健全长效机制,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农村教育存在“空洞”,农村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大力发展经济;振兴教育事业;加强社会治安;整治村容村貌;创建精神文明;塑造先进典型;健全长效机制,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只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论依法治教     
王蕾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280-280
依法治教是振兴我国教育的主要手段,首先分析了依法治教的内涵;然后提出实施依法治教的必要性;最后指出有效的实施依法治教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发现:红色资源是革命老区宝贵的特色资源,具有独特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不仅是革命先辈留给老区人民不可多得的物质财富,更是不可复制的精神与文化财富。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不仅有助于革命老区保护红色文化遗产,也有助于其传承红色精神、繁荣乡村文化,更有助于革命老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面振兴。革命老区要发挥红色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助力老区振兴。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产业的发展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对红色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管理;运用数字技术为红色资源产业化发展赋能;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打造红色乡愁产业;做强红色文创产业,延伸红色价值链,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丽 《北方经贸》2002,(4):121-121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教育振兴 ,全民有责”。为了适应面向 2 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和开拓进取 ,努力寻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之路 ,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围绕大学生振兴乡村创业培育,探索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振兴乡村创业培育体系,反思当前高校对乡村振兴中的返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靶向,不仅从政府宏观政策视角进行分析,更侧重于从高校和大学生个体出发,完善高校创业培育模式,同时进一步提出共同富裕背景下高职大学生振兴乡村创业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农机企业肩负着发展农机工业、支持三农建设的历史使命和重大担当。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发展机遇,应主动将企业战略融入国家战略,实施资源聚焦,加快能力提升,注重创新驱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中履行使命担当,实现更高层级发展。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5.
赵小莹 《北方经贸》2004,(4):127-128
文章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高职教育应结合地方工业的特点实施教学 ,重点要办好三件事 :动态化的课程改革 ;基地实训与仿真模拟并进 ;为企业精心培养基层管理干部。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总理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走出一条全面创新的振兴之路。改革的春风,在白山黑水、辽河两岸飞荡。东北各族人民住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振兴东北重大国策,乘势而上,努力突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把东北老工业基地推上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前台。此中,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他们既有为党为人民日夜操劳的政府官员,又有为振兴东北大声疾呼的知识分子;既有为振兴东北保驾护航的公、检、法干敬,又有为振兴东北奋战一线的普通群众……本刊有振兴东北数不尽的风流人物中,逐期推出“让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让东北地区经济腾飞,让一亿多东北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代表性人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按照“遵循主流指标、尊重行业特色”原则,以政策资源、文旅支持、社会组织、新媒体、技术知识、人才资源、人口分布和经济指标为维度,利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构建和比较老字号振兴的营商环境组态。研究发现:单个营商环境要素并非构成引致老字号振兴的必要条件;四种营商环境组态引致老字号振兴工程第一阶段经济效益层面的振兴,包括以人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型、科技助力下的文旅驱动型、政策资源主导下的技术驱动和人口分布型、科技创新缺失下的社会组织驱动型四种组态;在老字号振兴工程完整阶段,引致经济效益层面振兴的营商环境组态包括政府主导逻辑、市场主导逻辑两种形式,引致品牌影响力层面振兴的营商环境组态包括市场经济主导下文旅支持和技术知识联合驱动型、人口分布主导下新媒体驱动型两种形式。另外,两阶段差异和振兴效果差异的进一步比较与分析表明,省域老字号营商环境组态与制度机会窗口的匹配程度在各阶段均显著影响经济效益层面振兴的效果;老字号营商环境组态实现从以外生性助力为主导向外生性助力与内生性成长动力协同作用发展的重要逻辑变迁;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完整振兴阶段中成为契合老字号外生性助力与内生性成长动力的重点;技术知识在品牌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20年脱贫攻坚战宣告全面胜利后,中央企业帮扶工作随乡村振兴新时代的开启,进入探索和实践新阶段。中央企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在“两不愁三保障”和“五大振兴”方面开展工作,时间更为长久,任务从未减轻。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推动乡村现代化,核心是城乡融合发展,并且需要发展和美学相结合;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是乡村振兴时期央企开展帮扶工作的关键领域。为做好央企帮扶工作,建议:尊重农民意愿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科学研定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打造示范亮点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捷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全面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振兴乡村,教育先行。振兴农村教育,可从多方面入手。在农村教育治理管理方面,要从完善农村教育治理体系、发挥乡镇乡村等主体性和坚持育人为本优化学校布局入手。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大力发挥师范院校的作用,培养全科教师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用人问题。在学校建设发展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特色,以此为吸引,促进人口回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建立“以校为主”家校共治的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关注民生,教育先行,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对促进经济方式转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