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始终和政治不可分离,其内在的逻辑关联表现为: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起步以政治格局的调整为前提,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为政治体制变革提供动力,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对现实政治框架变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另外一视角,政治性因素的适应性调整无不促进了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政治视角的策略考量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战后中日关系之“人民外交”的生成:过程与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日本人民”的历史经验认识和意识形态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发展“人民间”贸易、协助日侨回国等“人民外交”政策。“人民外交”之不同于“民间外交”,在于其政治性、中国官方行为性和争取与“日本人民”建立和平友好关系的目的性。通过人民外交,中国可以满足“日本人民”的利益要求;但“日本人民”不掌握日本国家资源,中国的利益要求就因为日本政府的阻挠而得不到有尊严的相应满足。“人民外交”隐含的这种偏于“日本人民”利益的不平等性,决定了它刺激中国国内发生政治紧张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刍议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度”谷原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度”。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度”;是个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表明二者紧密相关,它们共享自由、平等的基本价值理念。市场经济能给民主政治建设以积极的推动和影响,政治民主也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即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彼此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异质排斥的一面,即负相关关系;同时,二者的这种相关性又是非绝对的、具体的和历史的。  相似文献   

5.
经济伦理思想的变化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社会伦理道德变迁的前沿。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变革方向与学理指南。从经济伦理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变革旨在以此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自身的不断发展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经济伦理思想的变化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社会伦理道德变迁的前沿。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也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变革方向与学理指南。从经济伦理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变革旨在以此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自身的不断发展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1840年以前,中国用自身原创的理论治理和发展国家,创造了一套古老的‘‘中国模式”。1840年,古老的“中国模式”被打破,中国开始不断向外部世界学习治国之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框架,将这种向外部世界的学习推进到最高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理论核心是外来的马克思主义和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仍然是一种通过向别人和古人的“学习”而推动的发展模式。未来,中国共产党应该逐渐创造出原生的,先进的,具有吸引力的智力财富,以此解决自身问题,突破自身瓶颈,完成从“学习”到“自身创造”的蜕变。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的人事劳动关系逐渐从政治关系转变为经济关系,从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平等的契约关系,现有的人事档案工作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因此,对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优化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是平等的。首先,从两种所有制经济的含义看,它们是平等的。“公有制为主体”的实质,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质,是“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从两种所有制经济的历史演变看,它们是平等的。从建国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限制”、“必要补充”、“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袁先欣 《开放时代》2023,(6):54-71+6-7
“民间”深度参与了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尤其对中共“人民”构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要真正把握这一历史演进的意义,必须对“民间”范畴自身的现代演变做出考察。“民间”作为中国思想传统的内生范畴,从古到今一直维持着自身释义结构的稳定性,也使得大家忽略其在微观和内部层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民间”范畴的现代转型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在对“民”的群集的界定和指称上,经历了从传统之“民”向国民、公民,到20世纪20年代又向庶民、平民的转化。在对“民”的空间属性的想象上,“地方”首先呈现为承载现代之民的空间构造,而随着国家和社会安排的危机,乡村/农村和边疆地区也逐步成为理解“民间”的重要空间。正是在上述要素的汇集中,“五四”前后发生了“到民间去”运动,其中包含的主题为中共“人民”构想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三进”工作对于进一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三进”工作的主体力量是老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理论素质,树立“发展是第一要义”的世界观。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和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问题,形成“育人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的“国家财政”转变为“公共财政”,必然引致从社会意识、立法规则到政府行为的一系列巨大变革,其中,传统财政理论研究与财税实践中,一直为我们所忽视的纳税人权利也将成为“公共财政”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民间投资国际拓展的障碍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谈论的热门话题,学者们各抒己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概括起来,阻碍民间投资国际拓展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国际国内及民间投资主体三个方面。国际障碍主要是某些国家对外资的限制措施,以及政治风险等;国内障碍包括政府的政策、体制及以投资环境等;而民间投资主体自身实力的不足也是阻碍其国际拓展的根本原因,本文将从这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的核心特徵是:“次贷”转为“次债”CDOs;从间接融资领域追入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领域;从美国金融市场跨越到国际金融市场;骨牌效应前所未有,皆归因于近年来美国金融衍生品经济的无限制膨胀。金融衍生品不断创新与发展基于上世纪70年代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的崩溃,是自由市场经济为解决自身矛盾在金融领域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金融衍生品经济为发达市场经济运行带来了正效应,但其本质是虚拟经济运行,对实体经济必然呈现反向“锋刃”。近15年的环球金融风暴,无处不见发达市场经济金融衍生品泛滥的身影;规避的根本途径是:第一,约束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衍生品经济的发展规模,其实体经济总规模应是“虚拟经济”交易总规模的理论最高值;第二,重建环球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货币稳定机制与汇率稳定机制,建议建立环球中央银行,并构建环球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即国际通行储备货币与国际金融平衡调节货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不仅要实现“物的现代化”,更要实现“人的现代化”。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切实方案。这需要深入挖掘和利用资本创新潜能,使其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做大蛋糕”,从而实现“物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就要驾驭资本创新,规避和克服以“资本为中心”的消极作用;创新国家,消灭私有制;解放雇佣劳动,实现工人阶级的共享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三个“主体”地位: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两个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主体地位,更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创新发展这一主体地位以“分好蛋糕”,确保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6.
李娟 《时代经贸》2007,(8Z):214-215
中国传统税法学研究强调税收之“权力性、强制性与无偿性”,因而认为税法应以效率为价值追求,然而.从依法治国之宪法意旨和市场经济之内在要求来看,税法应以公平为价值追求。税法的公平价值体现为:形式正义——税法的平等适用、实质正义——税法的征税公平、本质公平——税法的起源。  相似文献   

17.
现代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市场经济,传统市场经济以自由放任为特点,而现代市场经济强调政府干预;有效的宏观调控,是任何国家确保其经济系统有序运行的客观需要;中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二元金融长期存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并对农村资金供给产生不同的作用。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非正规金融组织对农村资金供给的功能已经超过正规金融机构,这显然偏离了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意图。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利用“委托-代理”均衡和“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等方法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提出应逐步放宽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约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科学管理和规范民间非正规金融组织,构建多层次信贷主体;大力整治农村金融信用环境,进一步提高信贷主体的信息处理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当微观经济主体越来越激发起其在激励机制基础上的创新动力时,当国家建立起并逐步完善其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机制与手段时,中国就将稳健地走上以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为标志的中国经济大转变的新时期。由刘国光、李京文主编的《中国经济大转变》一书,通过一个总报告和十七个分报告,共55万字,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在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经济大转变这一历史进程的来龙去脉为贯穿,全面、系统、深刻、具体地展开论述,就我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了系统创新观点和若干重大政策建议,在理论上有重大开拓性,在实践上有重要指导性,是值得经济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部成功力作。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斯坦自前苏联解体以来,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其间历经国家独立、政体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等复杂阶段。十年来,哈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宏观上看,虽然哈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原料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观念,确立了以“创新”为主导观念的经济发展战略,但其整体国力和经济实力仍远未达到 90年代初的水平,十年的演变和沉浮、经验与教训,值得哈政府进行认真的回顾和总结。现将哈十年来的经济科技发展状况综述如下: 经济发展状况   从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是哈独立以来经济体制变革的根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