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本文是对四川省最大外来人口聚居地成都金牛区进行全方位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揭示出当前外来人口现状及管理所面临的新挑战,进而形成针对外来人口管理、服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借鉴意义的"金牛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秀鹏  蒲涛 《中国市场》2015,(8):163-166
如何正确认识并妥善解决因人口流动性增加、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而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是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与时代课题。北京是中国外来人口涌入规模最大的大城市之一,传统的外来人口管理体制在特定时间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以传统的管理体制为基础,结合交叉学科的研究视域,从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的角度,比较国同类型城市的管理经验,对北京外来人口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创新探讨,不仅可以厘清政府管理权力运行中的理论困惑,亦可对实践中诸多矛盾的解决起到正面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口的流动必将越来越频繁.了解外来人口流动规律,对于制定完善的外来人口管理法规、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五普数据分析中国外来人口流动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 ,人口的流动必将越来越频繁。了解外来人口流动规律 ,对于制定完善的外来人口管理法规、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 ,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州市外来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1980年代以来广州市外来人口在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其空间分布格局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原来主要集中于中心区转向主要集中于近郊区,并逐渐向远郊区延伸.针对外来人口的空间变化规律,提出了加强城市人口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广州市外来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1980年代以来广州市外来人口在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其空间分布格局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原来主要集中于中心区转向主要集中于近郊区,并逐渐向远郊区延伸。针对外来人口的空间变化规律,提出了加强城市人口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1982-2000年间外来人口的分布发生明显改变,目前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省会、首府城市.影响外来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和经济结构.外来人口聚集地区是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在这些地区进行改革要充分注意到今后因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外来人口分布改变问题.  相似文献   

8.
外来人口分布与户籍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 2 - 2 0 0 0年间外来人口的分布发生明显改变 ,目前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省会、首府城市。影响外来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和经济结构。外来人口聚集地区是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 ,在这些地区进行改革要充分注意到今后因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外来人口分布改变问题  相似文献   

9.
朱钰 《现代商业》2014,(15):78-79
本文通过对积分制的概念以及作用的概括,并结合我国某些省市积分制管理的实践,提出积分制应该在外来人口户籍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魏晓晖 《商》2016,(4):71
外来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实质就是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主体也有着不一样的利益追求,这一情况也导致了社会保障工作难度的增加。文章现主要针对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陈昕 《适用技术市场》2011,(10):117-118
外来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以苏州市为例,揭示目前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教育的平等性已成为苏州解决外来子女教育问题的关键,并从政府、学校和家庭等方面寻找对策,以期能为缩小外来人口子女与本地居民子女义教育上的差距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外来人口生存状态与社会融合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极为特殊,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外来人口(或农民工)集团。试图提出一个新的城市化模型解释中国城市化的这一特殊性,并为打通中国城市化推进的瓶颈、解决庞大外来人口集团在城市的社会融合问题提供政策思路。以上海为例,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趋势、外来人口在城市的居住、就业“生态”及其在社会生态金字塔中的“生态位”。外来人口在城市的生存状态相对恶化,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城乡”差异呈扩大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社会稳定。据提出的城市化新模型和对上海外来人口生存状态的实证结论,从宏观角度提出了中国推进社会融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对在京外来人口的管理工作 ,北京市统计局在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调查人员的配合、努力下 ,于 1999年下半年抽取 16 4个街道、乡、镇 ,30 1个居、村委会 ,对共 13153户 ,112 4 52名外来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 :1999年 11月 30日 2 4时全市在京居住一天以上的外来人口为 2 15 8万人 ,比 1997年的 2 2 9 9万人 ,减少 14 1万人。其中 :城区 33 6万人 ,近郊区 136万人 ,远郊区县 4 6 2万人 ,分别比 1997年减少 3 2万、8 5万和 2 4万。来京务工经商人员为 16 9 8万 ,比 1997年的 180万 ,减少 10 2万人。外来人口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务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极为特殊,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外来人口(或农民工)集团.试图提出一个新的城市化模型解释中国城市化的这一特殊性,并为打通中国城市化推进的瓶颈、解决庞大外来人口集团在城市的社会融合问题提供政策思路.以上海为例,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趋势、外来人口在城市的居住、就业"生态"及其在社会生态金字塔中的"生态位".外来人口在城市的生存状态相对恶化,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城乡"差异呈扩大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社会稳定.据提出的城市化新模型和对上海外来人口生存状态的实证结论,从宏观角度提出了中国推进社会融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城市融合相关理论,使用2016年北京市外来人口城市融合调查问卷数据,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融入中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显示:就业质量对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在组成就业质量的七个指标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自我发展和工作收入,说明外来人口融入城市首要的还是靠收入生存以及期望获得长远发展;工作环境及就业平等与城市融入存在一定相关关系,最终模型却未被列入,说明当前阶段外来人口所处就业状态依旧不佳,工作环境和平等理念尚未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颜丙玉 《商》2013,(10):266-266,261
以市场化为特征的社会转型使得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走进城市,不可避免的产生城市居民与外来人口之间利益冲突,影响群体间的社会认同。理顺这一时期城市居民对外来人口的社会认同理论,将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城市实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出台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从苏州市来看,实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具有可行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充分论证,认真决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实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出台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从苏州市来看,实行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具有可行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充分论证,认真决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外来人口统计数据和国家统计局1999年中国城市统计数据,通过对中国城市地区吸引外来人口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定量分析,将全国29个省市城市地区分为四种类型并分析其特征,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地区吸引外来人口的社会经济因素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 2 0 0 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外来人口统计数据和国家统计局 1 999年中国城市统计数据 ,通过对中国城市地区吸引外来人口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定量分析 ,将全国 2 9个省市城市地区分为四种类型并分析其特征 ,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