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劳动价值的框架范围内,可以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说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不创造价值的劳动参与价值分配的合理性在于:由于它们节约了大量的交易费用,因而使得创造价值的劳动可以利用节约的时间等成本在单位时间内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劳动价值论的框架范围内,可以引入交易成本的概念说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不直接创造价值的劳动参与价值分配的合理性在于由于它们节约了大量的交易费用,因而使得创造价值的劳动可以利用节约的时间等成本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问题不同见解的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相互关系上,国内有些学者提出了“无关论”和“统一论”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剖析了这两种观点各自的合理性与缺陷,深入探讨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相互关系。本文提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创造价值的主体无论与何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相联系,都必然要以某种方式参与价值分配;主要源于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可以存在不统一、不完全统一和高度统一等三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5.
逄越 《经济师》2013,(8):27-28
当前,知识经济、资本经济日益受到青睐,使劳动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文章通过重温马克思劳动价值及其分配理论,旨在呼吁全社会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特别是在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国梦的大潮中,更加突出劳动创造新价值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柏春 《当代财经》2008,1(5):17-21
在蔡继明教授看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不具有科学性”、遇到了“十大理论难题”。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是否经过了逻辑和经验的验证”这样的疑问,并作了否定的回答。事实上,蔡继明教授关于劳动价值论还未经过逻辑和经验验证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他提出的其他几个所谓的“理论难题”也是不存在的。其文章的要点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行了,解释不了现实。根据他的意思,只有他的“广义价值论”才行,才能说明现实,这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8.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规律要求价值在创造主体与分配主体之间对称 ,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加了人们认识上的困难 ,但深入研究就不难发现 ,生产劳动的发展遵循社会化分工协作规律时 ,表现出间接化、社会化、层次化、科技化的规律性。把“四化”规律引入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分析 ,完全能够在坚持劳动价值论本质规定的前提下 ,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统一起来。同时我们还会发现 ,创新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实际上是劳动创造价值的新的表现形式 ,要素价值论是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创造价值 ,按生产要素分配或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是按配置生产要素的劳动及其贡献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9.
戴达远 《当代财经》2000,(11):25-29
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公式(商品价值=c+v+m)是正确的,否定马克思商品价值公式的理由不能成立。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理由难以使人信服。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不是一回事,“谁创造,谁分配”是错误的,分配是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11.
劳动、价值、分配“三论”新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科技革命的新形势下,作者结合我国改革实践,从劳动论、劳动价值论分配论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再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2.
陈冠玉 《经济经纬》2007,2(2):13-1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只承认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而作为社会劳动凝结物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是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同时也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笔者梳理了理论界对传统劳动价值一元论的新认识,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按分配原则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资本主义分配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逻辑起点。只是以往我们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最本质的含义理解不够透彻。实质上,应该说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最本质的内容包括三点,即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劳动量的大小为依据,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承认能力本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仍然没有偏离这三点本质的含义,但已经有了新的特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三种价值论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劳动价值论存在四大问题:一是社会必要劳动量难以计量;二是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倍加比例难以准确确定;三是无法解释自然产品为何也具有价值、价格;四是存在价值归属上的理论悖论。生产要素价值论不能全盘否定,但资本、土地不能“创造”价值,只能“生成”价值。边际效用价值论所揭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正确的;应当正确看待用效用衡量商品价值;事实上,马克思的商品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多元要素参与分配愈来愈显示出它的“经济效率的威力”,劳动价值一元论受到质疑甚至于批判。实质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一元论并不排斥“多要素”在经济分配中的作用,关键在于怎样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及什么样的“多要素”不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原则?使用价值多元论对现阶段的分配理论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首先是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贡献,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和尺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产权关系和商品经济原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贡献在现实经济关系和法律上的体现,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直接原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这两个方面都有科学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讨中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展开的研讨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研讨的核心问题并不突出.笔者认为,劳动价值论研讨中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价格决定问题,二是价值本质问题.尽管存在具体理论和概念上的分歧,在价格决定问题上各种观点已经事实上形成了共识.当前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是价值本质问题.晏智杰对劳动价值论的反思及其同卫兴华展开的激烈争论已经将价值本质问题凸现出来,但全面深入的研讨尚未展开,这应当是劳动价值论研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继承和发展了斯密、李嘉图等人承认人类财富主要来源于劳动的理论 ,既表明了劳动与物的共性 ,又表明了劳动与物的区别 ,为我们结合现代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收入分配理论 ,奠定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创立适合中国实际和需要的能够解放劳动、保护劳动的收入分配基础理论 ,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符合经济学现代趋势 ,适应中国发展要求 ,是一项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我国现阶段分配问题时应该重视研究劳动所得,不应把重点放在非劳动收入上,劳动所得可以通过按劳分配获得,也可以通过按要素分配获得。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不等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中的“贡献”是指对使用价值生产的贡献,不能用分配工作的具体形式的某些共同性模糊不同分配方式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20.
全球价值链中市场剩余分配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多层中间商交换模型”得出:在生产者一消费者,以及生产者一多层中间商一消费者共存的均衡市场中,市场总剩余的大小与消费者意愿相关,市场参与者所获剩余是非对称的,生产商获得的剩余随中间商数量的增多而减少,所以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的生产企业利润微薄现象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为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取更多由销售环节丢失的巨额利润,改善实物份额与价值份额“大背离”状况,着力打造中国自己的“商业航母”,提高市场拓展和扩张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