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张雪娥 《金卡工程》2009,13(6):174-174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就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现行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的转移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李霞 《中国证券期货》2013,(2X):237-23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作为构成中国社会人口主体的农民群体及其生产生活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决定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轨迹,下面笔者将从该问题的成因,具体现状和解决对策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据劳动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目前约有1.5亿剩余劳动力,但据亚洳开发银行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亿。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一农村实际劳动力数量一现阶段技术条件下农业必需就业量一已经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数量”的计算方法,我国2000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大约为1.566亿(谢培秀,2004)。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必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另一方面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但是转移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分为制度因素和劳动力素质因素。处理好这些问题成为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优化产业政策、合理的城市化政策、提高农民进城就业概率、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和减少农民的转移成本五个方面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6.
朱静 《投资与合作》2011,(11):245-246
2010年.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多途径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其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提出要求。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就业问题。湖北省农村发展近年来正面临着由于耕地减少,人口增加而带来的就业困难等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总结并分析湖北省成宁市成安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做法,来研究当前湖北省整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邱枫 《时代金融》2014,(29):63+67
农村劳动力就业不仅仅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稳定和发展的社会问题,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民生问题。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文化整体程度偏低、缺乏必要的组织信息指导、外出就业缺少上升通道等问题,从政府、社会相关机构和农民自身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云南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南涧是滇西县城的一个典型,通过收集南涧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料,发现了制约南涧农村剩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从而对加快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就业不仅仅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稳定和发展的社会问题,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民生问题.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文化整体程度偏低、缺乏必要的组织信息指导、外出就业缺少上升通道等问题,从政府、社会相关机构和农民自身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10.
江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也带来了江西省城镇化率的不断攀升。本文首先对江西劳动力人口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对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估算,再剖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难题,最后就如何合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