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论我国现行农地制度中公平与效率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是我国农地制度变迁一直面临的两难抉择.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过程与其说是尝试不同的制度安排过程,不如说是公平与效率的博弈过程.现行农地制度中农地分配、农地调整、农地流转、农地征用等方面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本质上都是公平与效率的博弈.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变迁的方向是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建立农地制度拓扑模型,从农民认知视角对我国农地制度变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农民认知对农地制度变迁具有重要影响.农村改革以来,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善、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民对农地制度的认知状态明显好转,推动了我国农地制度逐步变迁.变迁的方向是制度边界不断减小.为了加快农地制度的有效变迁、提高农地制度的适应性效率,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包括明晰农地产权的内涵、改革现行征地制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的可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日本农地制度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变迁过程,一方面实现了总交易费用的最小化,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制度体系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日本农地制度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即鲜明性、系统性、互补性、动态性.日本农地制度的演化及其特点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具有启示作用,应该明确农地制度改革的目标;从系统论的角度推进农地制度改革;保证农地制度体系中各个部分的有机协调;保证农地制度的灵活性,使其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  相似文献   

4.
农地发展权制度构建方法的选择是农地发展权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比较分析方法,探索了分别以制度移植和制度创新两种方式构建我国农地发展权制度的利与弊.研究表明:以移植的方式构建农地发展权制度具有成本小、制度运行不确定性小和为相关制度改革提供较多契机等优点;以从无到有的方式建立农地发展权制度有利于该制度与我国的宏观制度环境、非正式规则等相融合.结合我国制度和非制度方面的具体情况,我国农地发展权制度构建的方法为:以制度移植为主,以制度创新为辅.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比较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研究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结果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获得的制度收益为0.5891亿元/km2、发展收益为0.1532亿元/km2,制度收益是发展收益的3.8453倍.研究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表现为制度驱动型,制度收益是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现行农地保护政策由于经济管理手段的缺失,不能对地方政府谋取制度收益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受制度收益的驱动而人为地加快了农地非农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中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立农地私有产权制度的初期,俄罗斯农业绩效没有提高反而下降.而后俄罗斯通过构建农地流转制度,使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规模得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农业的绩效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选取中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路径及绩效进行比较,并提出我国在既有的农地产权制度下成本最小的制度完善模式是建构农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7.
农地制度是我国农地价格形成机制缺陷的表面原因,而农村人地比例过高是其深层次原因.因此,要解决农地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必须从"三农"问题的实际出发,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农地制度,规范农地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户籍制度、农地非农化以及农地制度变迁问题,都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对相关研究综述进行剖新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背景下人口迁移、农地非农化和农地制度三方面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就农地制度、户籍制度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行了政策选择,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暂时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资源是农业的基本要素,农地产权制度是构建在农地上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文章首先对影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四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农地产权供给不足、农地承包制度供给不足、农地经营制度供给不足、土地使用权流转不完善四个现存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中较为重要的缺陷.最后,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地发展权的产生和创设是土地权利随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的历史必然趋势.当今中国运用农地发展权这一产权手段解决土地管理实践问题已迫在眉睫.基于现行土地产权体系基础上的农地发展权的制度设计,必须完成农地发展权由概念向制度的演进,包括权利性质、归属、类别、配置规则与运行机制等,以建立起中国的农地发展权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