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的是美好的服装业:一位个体户和国有公司的对比杨鑫8年中,他谨小慎微,摸着石头过河,如今终于成了集服装生产经销于一身的个体大户。他说,搞服装必须投石问路,所以,小有小的优势。问一位在天津大胡同市经营装的温州个体户收入如何,他憨厚地淡然一笑:“还可以,...  相似文献   

2.
程澎 《光彩》1994,(11)
90年代谁领市场经济新潮流程澎本文作者是很有影响的《第四代人》一书的作者之一,他也是研究探讨个体户起步、发展及未来前途的《草莽英雄》一书的作者。目前,他已从理论进入实践,正在搞公司。下文是他在商海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值得仔细一读。“游击队”完成先锋使命...  相似文献   

3.
随同执法人员下基层执法,发现有一个体户经销的棉被外包装上印有“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几个字。执法人员向个体户出示了中央电视台的声明,告诉她中央台从没搞过什么上榜品牌排名活动,其行为涉嫌虚假宣传,要没收违法商品。  相似文献   

4.
解放前,郑举德的父亲做的是针头线脑的小买卖,靠着吃苦好学,生意渐渐做得有声有色,养活了一大家子人。1982年,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年仅27岁的郑举德也走上了经商之路,成为了汉正街第一代个体户、赫赫有名的“拉链大王”。后来,他搞过房地产,卖过服装,一直在改革的大潮中游弋。时光荏苒,20多年后的今天,许多与郑举德同时代的汉正街商人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有的破产,有的收山;而他,不仅有服装厂和“和昶”注册商标,而且在寸土寸金的汉正街拥有10多个铺面。更令郑举德欣慰的是,郑家的第三代生意人已经新鲜出炉——他的大儿子和大女儿志…  相似文献   

5.
睢建华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个体户,但他死后竟然有数以万计的村民主动前往吊唁。凡知道他的人都说,睢建华是个好人,一个跟雷锋一样的大好人。  相似文献   

6.
刘佳 《光彩》2011,(6):23-23
个体户,一个与改革开放相生相伴的词汇。他在"投机倒把"、"资本主义尾巴"的恶名下起步,却以草根的顽强迅速成长,并成为"先富起来"的代名词,遍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个体户引起过许多争议,也得到了许多扶持,有的渐渐消逝,有的在磨砺中成长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领军人物。如今的个体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为了儿子的事,武汉汉正街个体户余七林发愁了一个夏天。他和妻子每天一大早就要出摊卖小菜,一直干到深夜,之后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营生,当然,还得照顾4岁的女儿余罗。儿子余翔8岁了,已经在乡下老家的小学上了一年学,因为顾不上督促管教,成绩很差,老师劝他留一级。其实,就算再上一个一年级,如果没有父母管着,又能有什么进步?可是生意这么忙,又哪能顾得上他?这期间,余七林偶然听说汉正街上就开有一所小学,是口区个协办的,名叫“个体户小学”,里面都是像余翔这样的个体户子弟。8月27日,余七林一家来到这所小学,“先看看…  相似文献   

8.
从一个高中都没有毕业的个体户,发展成为这个地方知名的企业家,周天一的发家史充满了传奇色彩。80年代初期,已过而立之年的周天一动用全家仅有的100元钱,做起了蔬菜买卖,当周天一发现自己在农贸市场蹲一天竟然赚了20多元之后,他义无反顾地在农贸市场里租下了两个摊位。  相似文献   

9.
吴虹飞 《市场周刊》2010,(7):127-127
我和王小波有着许多共同之处,首先我们都是学理工的,都学过熵大于零定律,都写小说,而且,我和王小波有共同认识的人.比如他的外甥。没错,就是他的杂文里教育过的那个外甥,我们都是在大学里搞摇滚的人。10年前他长得瘦条个,其实很像王小波,但我完全没在意这个事实。他借给我一些磁带,  相似文献   

10.
是谁捐了100万许向前在浙江省金华市街头,随便问哪个人,都知道前段时间有个个体户拿出100万元捐助教育事业。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位热心人是谁?反过来他们也许还会向你打听,他到底是何许人也?在今年2月3日,这位引起许多人关注的普通个体户拿出这笔数额惊人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为人忠厚、守法经营的个体户 ,一个温馨和睦的幸福家庭 ,却在一夜间命赴黄泉四川省达州市素有“川东北门户”之称 ,由于地处川、陕、鄂、渝的结合部 ,使这里成了川东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市区那条已有上百年历史的兴隆街 ,如今便是全市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800多家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个体户 ,在这里经营着自己的生意。35岁的肖启全 ,自1994年下岗后 ,就和妻子唐中纯在这里搞个体经营 ,夫妻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倒也幸福美满。1999年岁末 ,市场上生意已逐渐由淡转旺 ,个体户们一天比一天地忙碌起来。12月…  相似文献   

12.
俺跟税亲     
《光彩》1995,(7)
俺跟税亲山东省平度市张戈镇个体户积极为国家纳税,无私多做贡献,被人们传为美谈。修宝“献宝”张戈在镇西村农民王修宝,1993年在镇驻地开了一家饭店。刚开张那阵子,生意不景气,每月纳税只有80元。过了几个月,生意开始红火起来7。他想,收入增加了,就该到税...  相似文献   

13.
用信念点燃夕阳──安徽萧县个体户郭超凡敬老扶残记苏仁先这位早已年过花甲的农村个体户,10年来,把全家人辛辛苦苦赚采的30万元用在一群原本与己无关的老老少少身上;3000多个日日夜夜,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1993年6月1日,...  相似文献   

14.
江雄属于那种很有经营天赋的人。早在1983年,年仅16岁的他高中毕业后,凭着600元启动资金开始投身商海。十几年来,他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先后经营过食杂、电器、服装鞋帽、酒店、摩托车,搞过长途运输,承包过乐队,还贩卖过宠物……令人惊叹的是,他就...  相似文献   

15.
章边 《致富天地》2007,(4):11-11
在河南省民权林场申甘林带东隅,有个面积达300多亩的“绿色庄园”。这里林木郁郁葱葱,水丰鱼肥,呈现勃勃生机。这个绿色庄园的主人叫李富军,今年53岁,是民权县王桥乡大樊村的农民。早在高中毕业时,他就走上了务工经商之路。他当过电工,搞过运输,经营过农机配件门市部,从事过农副产品外销。1994年春,李富军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同民权林场签订承包了300亩低产林改造采伐基地,合同期为20年。但是,当时他所面临的现实却丝毫不容乐观。刚采伐过的地上树墩林立,地下树根纵横交错。他投入耕翻土地的4台拖拉机,5天就掰坏了60多个犁铧。同时,这里春天的风沙肆虐无常,李富军临时搭起的窝棚被刮倒了好几次。因无法烧火做饭,他竟连续两个月都是吃干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孙承杰是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南车门村的个体户。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鼓舞下,从1983年搞个体运输开始,16年来,他先后开办了采石厂、医疗室等,成为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孙承杰挣钱有道,在花钱上也有自己的“小九九”,从不乱花一分钱。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提起百万富翁,人们总会联想到那些身穿名牌服装,手拿大哥大,出门坐豪华轿车的大款形象。可是,初次见到孙承杰的人,却一点看不到这样的影子。他衣着朴素,神态憨厚,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展示着他那辛勤劳作的人生履历。孙承杰不是享受、“装备”不起,而是他感到人生的价值不在自…  相似文献   

17.
<正> 去年,我根据市场需求和专家预测在我地率先引进了非洲雁养殖项目。由于非洲雁易饲养,好管理,6个月开始产蛋了。望着种蛋我犯愁了,因为种蛋数量少和资金短缺;所以不能购买孵化设备。正在我犯愁之际,一个朋友告诉我邻镇有一个姓王的个体户专门搞孵化赚钱。他在附近村庄很有名气,干了许多年了,你何不找他试试。第二天,我找到了这个姓王的,和他讲明了来意。他答应可以孵化。我问他孵化率时,姓王的说这要根据种蛋质量来定,如果种蛋质量好,孵化率就高;相反孵化  相似文献   

18.
吴岩 《光彩》1994,(10)
京都有个皮带王吴岩常言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皮带也是一个值得推敲的乾坤世界么?小小一个腰间物,却被个体户任忠义推敲了个底儿掉。于是,他的摊位前人头攒拥;于是,众人传说──头一次和忠义见面是在二龙路工商所。他长得很年轻,中等个头,...  相似文献   

19.
从写春联到工艺美术连锁店陈英伟苦难和磨炼有时也是一种财富,返城知青王艺就是一个吃过劳苦经过磨炼,靠卖字走出辉煌人生之路的个体户。卖字改写了他人生之路窗外飘舞着雪花,王艺背上包,拿上写好的春联上路了.他不敢到熟人多的地方去卖,怕他们看见了笑话自己;他不...  相似文献   

20.
崔晨 《销售与管理》2005,(11):46-46
付丰忠下岗后,贩运过水果、卖过服装,搞过锅炉和空调清洗,不是因市场竞争激烈,就是他不懂技术,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几年下来,折腾得焦头烂额,贫病交加,负债累累,后来是一瓶红茶菌使他绝处逢生,摆脱了困境,走上了致富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