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于敏 《财会通讯》2005,(8):45-46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权益法是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可能大于零或者等于、小于零。当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大于零时,称为股权投资借方差额(本文称股权投资借差);当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小于零…  相似文献   

2.
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指属于有表决权资本所享有的部分)的差额。通过确认股权投资差额,使投资者的投资成本等于应享有被投资者的所有者权益份额。对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通过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调整投资企业的利润,避免虚增或虚减。但在实务中会遇到特殊的股权投资差额…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即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关于股权投资差额的现行会计处理,笔者认为存在两处不尽合理或不够完善的地方,现提出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4.
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关于股权投资差额的核算,笔者认为应注意四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初次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的会计处理;二是追加投资产生新的股权投资差额的会计处理;三是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时涉及股权投资差额的会计处理;四是股权投资差额摊销产生的纳税调整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5.
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在期末检查各项长期股权投资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如果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等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应按当期应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如果投资企业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不一致时,根据初始投资成本是大于或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在计提、转回和转销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时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即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办法。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时,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权益法指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本文试就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在会计核算上应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8.
一、股权投资差额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1.差额确认标准不同。按照会计制度及柑关准则的规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庖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处理;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作为资本公积处理,不计人损益。按照税法的规定,企业为取得另一企业的股权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应全部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不确认任何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不同而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也就不存在股权投资差额摊销计入当期损益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一、股权投资差额形成的原因 股权投资差额是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权益法下,投资方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该份额即可视为投资方股权投资可实现的未来经济利益。根据资产要素的定义,股权投资成本也就应该按被投资方账面所有者权益和持股比例计算确定。但在实务中,取得股权时的交易价格往往以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依据,如果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或者存在未入账的商誉,则投资方支付额可能高于计算确定的投资成本,形成借方差额;如果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或存在未入账的负商誉,则投资方支付额可能低于计算确定的投资成本,形成贷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从理论上看,只要是长期股权投资,无论是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核算,都可能有投资差额出现。只是在成本法核算下,根据重要性原则不予确认罢了,如果追加投资,变更为权益法核算时,准则要求进行追溯调整。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与旧准则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比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权益法下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等。  相似文献   

11.
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根据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代价确定长期投资的初始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由于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方式不同,核算也不一样。本文以非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为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企业,应分别设置“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股权投资差额”四个明细科目.“投资成本”科目最初反映的是取得投资时的初始投资成本,如初始投资成本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有差额的,反映的是新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科目反映的是企业取得股权投资后,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股权投资准备”科目反映的是因被投资单位  相似文献   

13.
一、权益法的适用范围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准则第八条明确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而将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情况由原来采用权益法核算改为采用成本法来核算,但在编制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中往往会产生两种差值:股票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和股票投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价值之间的差额。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将前者称为“股权投资差额”,后者称为“长期投资减值”。本文拟从差值产生的原因,传递的信息,会计核算等方面对两种差值进行比较性探讨。 一、差值产生的原因   根据我国投资准则定义,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投资者在投资时按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的投资成本记入股权投资…  相似文献   

15.
李家瑗 《广西会计》1999,(11):38-40
股权投资差额主要作用于“长期股权投资”入账成本的调整;同时,也涉及到对损益的调整。因此,股权投资差额确认及计量的正确与否,既涉及到会计要素确认的客观性,也涉及到国家税收的正确性。一、股权投资差额的产生及确认时点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在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下面两种情况均会产生股权投资差额:一是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当其投资的账面成本与所应拥有的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股权投资差额;二是企业如果原来采用成本法核算,后改为权益法核算时,也会产生股权投资差额。股权投资差额的确认时点,从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权益法是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损益的方法之一,其是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帐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取权益法核算;否则应中止采用权益法,对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中美的规定是基本相同的,但在对投资损益的核算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企业,应分别设置"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股权投资差额"四个明细科目。"投资成本"科目最初反映的是取得投资时的初始投资成本,如初始投资成本与其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的份额有差额的,反映的是新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科目反映的是企业取得股权投资后,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股权投资准备"科目反映的是因被投资单位  相似文献   

18.
一、初始投资时股权投资差额的纳税调整《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对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按权益法核算,并且规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处理。例1:2005年1月1日,甲公司以1 200万元从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25%的股份,当日乙公司账面所有者权益为4 000万元(其中股本为1 000万元)。则甲公司占乙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1 000万元(4 000×25%), 股权投资差额为200万元(1 200-1 000)。对于股权投资差额的会计核算,应区分是借方差额还是贷方差额,借方差额应按一定的期间(不超过10年)摊销并计入损益,贷方差额应作为资本公积。因此,甲公司年初对外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1 000万元、——股权投资差额200万元; 货:银行存款1 200万元。年底摊销时,借:投资收益2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20万元。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对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形成的投资差额及其后续计量的相关处理方法存在值得商榷之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另一部分为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然后区分三种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0.
新会计准则对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形成的投资差额及其后续计量的相关处理方法存在值得商榷之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另一部分为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账面价值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然后区分三种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