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贴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腹泻患儿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儿腹泻贴治疗,两组患儿同时根据脱水情况口服补液盐。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临床症状。结果治疗2 d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d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且两组患儿的水样便、蛋花样便明显减少,腹痛、腹胀明显好转,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儿腹泻贴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效果均明显,且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小儿腹泻治疗中应用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小儿腹泻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给予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治疗,对照组42例单独应用蒙脱石散,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腹泻、腹痛、发热、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治疗小儿腹泻,疗效高,症状消失时间短,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腹泻患儿8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病毒、抗炎治疗、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蒙脱石散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例(2.3%)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7例(16.3%)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给予患儿口服蒙脱石散剂治疗儿科腹泻可加强常规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案以及安全用药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做灌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治疗中采用蒙脱石散灌肠作为辅助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7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双歧杆菌活菌治疗,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近期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蒙脱石散单独使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时佐以葡萄糖酸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东兰县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蒙脱石散口服等,观察组在其基础之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止泻、止吐、退热、脱水纠正、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缩短腹泻病程,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等综合治疗措施对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小儿腹泻病例纳入观察,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包括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组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措施,疗程均为5d。结果对照组止泻时间平均(3.32±0.53)d,治疗组止泻时间平均(2.36±0.38)d,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1例,无效8例,经Ridit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结合饮食调护的综合疗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连素粉剂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疾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黄连素粉剂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黄连素、思密达,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止泻、脱水及酸中毒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连素粉剂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联合丹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联合丹参,对照组加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呕吐停止时间、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显效32例、有效6例和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4例和无效10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联合丹参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缩短病程和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金双歧联合双八面体蒙脱石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将72例小儿腹泻患儿分为两组,试验组37例给予金双歧联合双八面体蒙脱石治疗,对照组35例仅给予双八面体蒙脱石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较高,其大便正常、腹痛消失、退热、呕吐消失等时间均比对照组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总有效率高,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诊疗的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104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的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体温、大便性状、大便次数以及呕吐情况等比较,研究组恢复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恢复所需的时间短;两组临床疗效对照情况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治疗总有效率;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CRP、IL-6及心肌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其治疗的疗效甚好,能够改善患儿腹泻、呕吐以及发热等症状,帮助患儿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临床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实施超短波联合药物灌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药物灌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炎症介质、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L-6、TNF-α、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M、IgG、Ig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实施超短波联合药物灌肠治疗能够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介质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研究在小儿感染性腹泻时应用思密达治疗的实际临床效果,为今后临床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74例小儿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抗感染、补液等基础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实验组患儿中32例有效,有效率为86.49%;对照组患儿中25例有效,有效率为67.57%。结论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因此运用思密达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时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在临床值得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秋季腹泻患儿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秋季腹泻患儿9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抗菌、消炎、止泻等常规治疗,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并比较患儿臀红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内,两组患儿在退热、止泻、止吐时间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比较,干预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儿臀红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臀红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并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22例腹泻患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林注射液静脉滴注,而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腹泻,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不仅缩短了患儿的止泻时间,而且有效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洁白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口服匹维溴铵,餐时口服;治疗组42例给予匹维溴铵治疗的同时,口服洁白胶囊,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观察其症状变化。结果根据疗效标准判断,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5.2%,但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仅75.8%,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洁白胶囊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痛方穴位贴敷联合小建中汤辨证治疗小儿腹痛(腹部中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小儿腹痛(腹部中寒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指导以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口服小建中汤辨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腹痛方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腹痛疼痛评分以及最大淋巴结长径与短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腹部疼痛评分降低,最大淋巴结长径及短径缩短,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中医证候积分、腹部疼痛评分较低,最大淋巴结长径及短径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腹痛方穴位贴敷联合小建中汤辨证治疗小儿腹痛(腹部中寒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及体征,减轻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有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纳洛酮治疗小儿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纳洛酮治疗小儿急性中枢性呼吸衰竭效果显著,患儿临床症状与血气均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热速清糖浆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持续高热小儿表里俱热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儿科收治的持续高热小儿表里俱热证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热速清糖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完全退热时间、退热无反复率、症状积分变化以及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完全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退热无反复率96.37%,高于对照组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热速清糖浆联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持续高热小儿表里俱热证效果明确,可尽快缓解患儿相关症状,缩短退热时间,且退热无反复,起到疏风散热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11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法莫替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均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82.0%,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潘立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药效快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