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菠菜根系十分发达,分布范围可达1立方米,在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pH值6.3~7.0的中性土壤上生长为宜。在pH小于5.5的酸性土壤上生长会影响发芽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辽宁庄河虽然不是蓝莓的原产地,但近年来庄河的蓝莓产业规模却已位居全国县级市之首,更走向了世界,在欧美和日韩市场上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庄河蓝莓缘何能走向世界呢?庄河地处北纬39度,自然条件优越。这个纬度有利于蓝莓糖分积累,形成独特风味,是世界公认的蓝莓种植优越区域。庄河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大部分土壤偏酸性,PH值5.5左右,特别适合蓝莓生长。  相似文献   

3.
一、园地及品种的选择 柑桔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紫色土、红壤、黄壤都可栽培。在土壤PH值4. 8~8.5范围内都能生长结果,尤以PH值5.6~6.5为最好。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的砂地、壤土、粘壤土上栽培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取盆栽试验,应用Tessier连续浸提法,研究不同p H值对土壤中不同形态Cd/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蓝莓土壤p H值的高低,对土壤总Zn及Cd含量无影响。随着土壤p H值的降低,土壤中交换态Zn/Cd、碳酸盐结合态Zn/Cd和铁锰氧化物Zn/Cd的含量增加,而有机态Zn/Cd和残渣态Zn/Cd含量降低。生物无效态Zn为土壤中Zn的主体部分,而生物有效态Cd为土壤中Cd的主体部分。土壤p H值的降低可增加土壤中Zn/Cd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美国蓝浆果     
《致富之友》2005,(8):42-42
蓝浆果,又称蓝莓或越桔,为杜鹃花科越桔属(Vaccinium)植物,呈灌木。全世界约400种,目前开发利用较多的有以下三个类群:高丛蓝浆果、矮丛蓝浆果和兔眼蓝浆果。兔眼蓝浆果原产北美洲亚热带地区,树高2-6米,树势旺盛,长寿,丰产,对土壤要求不严,比较抗旱,耐热,休眠期与需水期均较短,适合我国南方地区。高丛蓝浆果种类很多,其中有适合南方生长的,它的树体通常2-4米。矮丛蓝浆果树不足0.5米。所有蓝浆果均喜光,在排水良好、PH 值4.2-55之间及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PH 值4.8是理想值。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山核桃土壤的酸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山核桃产量下降,质量也开始变差,土壤酸碱度逐年下降可能是重要因素。本文以昌化山核桃生长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山核桃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施肥引起土壤酸碱度的改变。通过对不同季节、年度及施肥处理山核桃林地土壤pH值及速效钾水平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增加与土壤酸碱度下降呈现一致的趋势。不施肥的土壤上,土壤pH值变化小,而在施肥条件下,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越高土壤酸碱度下降幅度更大。表明施肥是导致土壤酸碱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为改善山核桃产量与质量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7.
选取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汤(头)-葛(村)-杨(梅)地区作为研究区,通过室内静态实验,调节pH值和添加不同量的有机质研究它们对Hg的累积过程、动力学特征及存在形态的影响。应用双常数动力学方程对Hg累积过程进行拟合,拟合度达99.993 3%,拟合效果好。最后以pH值作为影响因素,对该研究区土壤重金属Hg累积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壤中的重金属Hg累积已处于高风险,应采取一定措施。  相似文献   

8.
服务三农"接地气""开局"有力上一个五年,被称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粮食连续5年增产,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菜篮子"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9%。可以说,"十一五"是国家支农力度最大、农业发展形势最好、农村面貌变化最快、  相似文献   

9.
泥炭改良盐碱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安达市盐碱土改良进行研究,将一定量泥炭施入耕层(0~20cm);试验表明:泥炭在改良盐碱土的理化性质有明显效果:pH值降低;全盐量降低;土壤碱化度(ESP)下降;土壤总碱度(HCO3-与CO32-含量之和)降低;土壤容重下降;土壤有机质有所增加;该盐碱土区的农田作物的增产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植物养分吸收,刺激植物生长,提高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
《农民科技培训》2012,(2):30-30
品种来源:用"太96167"作母本,"太D-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品种。审定情况:2005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棉2005003,国审棉2005014。  相似文献   

11.
利用55个1m×1m的野外样方调查数据初步分析了达日县高寒草甸3种植被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及其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pH值和养分全量含量越低,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养分含量越高。(2)在9个样地55个1m×1m的样方中共出现105种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为27种/m2,最低为4种/m2。(3)对于所有群落而言,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群落间,除矮嵩草群落外,小嵩草群落和山生柳+金露梅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于Shannon-Wiener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除山生柳+金露梅群落中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外,矮嵩草群落和小嵩草群落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4)对于所有群落,土壤速效氮对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都有很大的影响,速效氮含量越高,物种多样性越丰富,地上生物量越高。  相似文献   

12.
设施蔬菜土壤养分是制约蔬菜生长及品质的关键因子,迄今有关东北黑土区设施栽培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区,通过调查取样,分析了黑土区设施蔬菜栽培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H的丰缺程度,比较了设施蔬菜土壤与露天蔬菜土壤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1)设施蔬菜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处于亏缺状态,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处于高水平状态。(2)哈尔滨市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含量均较露地蔬菜土壤高。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起初随着设施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到第8年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到第8年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降低。土壤pH随设施使用年限的增加起初变化不大,到第8年明显降低,达到最低值,之后又有所上升。(3)哈尔滨市区内的设施蔬菜土壤速效磷含量高,外县的设施蔬菜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高,郊区的设施蔬菜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的含量均最低。本项研究表明,设施栽培使哈尔滨地区土壤速效养分及有机质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且随着地区不同而差异明显,土壤养分含量随设施使用年限而变化,使用8年的设施菜地土壤中pH值最低,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大肠菌群计数是食品行业中评价食品卫生污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究pH对大肠菌群生长的影响,本次试验以凝固型发酵乳为样本,分别计数存放前后的已接种等量大肠埃希氏菌的不同酸度样本中大肠菌群含量.结果表明,当大肠菌群含量较高、pH值为4.4~6.8时对大肠菌群生长没有明显抑制性,pH值≤3时对大肠菌群生长有显著抑制性.  相似文献   

14.
广东揭西县土壤微量元素与有机质和pH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广东省揭西县土壤有机质和pH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全量的影响,对研究区域土壤进行采样,共采集331份表层土样(0~20cm),测定土壤中pH和有机质以及微量元素铜、锌、锰、钼、硼和硒的含量。[方法]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与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土壤微量元素全量与有机质和pH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土壤中有机质的平均值为183%,pH的平均值为522,说明研究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偏低且土壤大体上呈酸性。铜、锌、锰、钼、硼和硒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03、6192、30219、106、1611、053mg/kg,锌、锰和硒的平均值高于广东省背景值,铜、钼和硼的平均值低于广东省背景值。铜、锌、锰与pH呈极显著(P<001)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硒与pH呈极显著(P<001)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铜、锌、钼、硒与有机质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锰与有机质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在揭西县土壤中,随着有机质的积累,土壤中铜、锌、钼、硒和硼含量增加,锰含量减少; 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随着pH值增大,土壤中铜、锌、锰含量增加,硒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惠来县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对广东省惠来县土壤硒的调查研究,系统采集了表层土壤组合样321个,深层母质土壤组合样79个,测定土壤全硒含量,并据此研究土壤硒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与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计算出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和组分之间的相关性,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惠来县土壤总体属于富硒水平。硒含量变化于0.02~1.41mg/kg,平均值为0.50mg/kg,明显高于全国土壤硒平均值0.29mg/kg。表层土壤富硒面积为60.75%,足硒面积为28.35%;深层土壤中,富硒和足硒面积分别达到了72.15%和20.25%。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铁铝含量、有机碳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影响惠来县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土壤pH、有机碳和铁铝含量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硒含量分布与富集也有一定的影响。整体来看土壤硒含量水平较高,应针对富硒、足硒土地制定合理保护、开发和永续利用的方法与政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壤动物环境指示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动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作为标志环境质量的指示因子,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组成结构等均可作为指示因子反映环境特征.国内许多研究者对土壤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主要是围绕土壤环境质量、植被状况、污染物等方面.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与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在一...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样方研究了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过渡带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山地森林区,土壤各因子、郁闭度、坡度和坡向是控制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海拔、土壤ph值和土壤水分是限制高原森林草甸区与草甸草原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森林草原过渡带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是土壤、环境条件等综合因子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受海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产业空间匹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产业发展与区域优势要素相匹配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水平差距,达到均衡发展状态。方法 文章从水土资源匹配和产业相对优势匹配两个角度定义了农业空间匹配质量,以长三角为例量化该地区41个地级市的匹配质量,随后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对农业空间匹配质量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对长三角农业经济增长效应为-0.146 4,空间计量模型的空间滞后影响力为0.27。长三角各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状况总体趋势上表现出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2011—2015年达到最大值。结论 水土资源匹配度对长三角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相对优势匹配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增长模型中体现了空间的适应性,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空间集聚。科技、劳动力和城市化都是其主要的驱动力,推动着水土资源匹配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从酱菜中筛选出的优质乳酸菌进行形态学观察、探究其最适生长pH,并筛选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强的乳酸菌株。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菌数测定,采用革兰染色法对乳酸菌进行观察,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菌在不同PH培养液中OD值。结果:从酱菜中提取出的乳酸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最适生长pH为6。最终分离得到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强的LD-1乳酸菌。结论:酱菜含有乳酸菌并成功筛选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强的乳酸菌。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土地整治项目对土壤理化特性的改良效果,本文以宝鸡市陇县河北镇兰家堡村荒草地整治项目为例,对工程实施前、实施后耕作层土壤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平整工程对耕作层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开展土地平整工程,土壤pH值显著降低,土壤耕作层土壤pH值较工程实施前降低了3.81%。整个土壤耕作层0~30cm土层深度范围内黏粒含量较整治前提高了36.34%,0~30cm土层深度范围内砂粒含量较整治前降低了5.87%。工程实施对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机质含量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全氮含量较工程实施前提高了51.16%,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在工程实施后分别较之前提高了53.0%和22.97%,有机质含量较之前高出47.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