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农村劳动力根据个人的人力资本积累状况和当地的劳动力市场条件,在成为自我经营者和工资收入者之间进行就业选择。简单的Mincer工资方程回归结果显示,工资收入者比自我经营者的教育回报率高出2个百分点左右。在矫正了样本选择偏差之后,拓展的Mincer工资方程对工资收入者的教育回报率估计结果在5.3%—6.8%之间。从培训角度看,简单培训、短期培训和正规培训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再流动都有显著作用,但简单培训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作用不显著,而短期培训和正规培训则对其工资收入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此外,工资拖欠等权益保护问题也对农村劳动力再流动有重要影响。在处理农村迁移劳动力的个人异质性和教育内生性问题时,本文还发现父母受教育年限不是一个理想工具变量。  相似文献   

2.
从市场分割的角度出发,对劳动力流动与工资差距同时扩大的"悖论"和中国市场化过程中的"迁移谜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地区分割和城乡分割导致了劳动者之间必然存在工资收入差距,而且即使存在劳动力转移,也不能使工资差距收敛。这种制度性偏好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劳动者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构建全国统一、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是非常必要的,并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使用中国城市劳动力抽样调查(CULS)2001年、2005年和2010年数据,采用重设权重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对城镇本地与迁移劳动力在不同分位数上的工资差距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第一,从纵向变化来看,在工资分布的不同分位数上,工资差距的构成效应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而由市场歧视造成的结构效应则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第二,城镇本地与迁移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存在不对称现象,工资收入分布末端的工资差距较大,符合"黏地板效应",并且工资差距来源中的结构效应显著大于构成效应;第三,"黏地板效应"与低收入迁移劳动力群体的一些特征相联系;第四,在收入分布的顶端,城镇本地与迁移劳动力的工资差距较小,原因是可观测特征(如受教育水平)的差别较小,并且结构效应也较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非正规就业的雇佣方式,对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培训也日益重视。但总体而言,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教育培训成效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培训迁移效果,考量和提升培训迁移效果对提高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十四类不同行业的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影响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培训迁移效果的关键因素有个人特征、课程设计和工作环境等,要增强培训效果,需要在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强化政府的监管角色,针对个人和企业进行培训课程内容和时间设计,并在培训后提供促进培训转移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海外留学经历对中国居民个人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外留学经历在中国有着较高的经济回报,并且这种回报在不同地区、公费自费之间以及男女之间存在着差异,有海外工作经验的公费和自费留学经历均能显著提高其工资收入,但海外留学经历对中西部地区工资收入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文章进一步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了海外留学经历对不同收入人群工资的影响,发现海外留学回报率随着收入分布状况而变化。海外学历在达到硕士之前,其主要有助于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收入,且回报率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递减;而硕士及以上层次的海外留学经历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工资收入都有显著影响,其回报率呈现出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而上升的趋势。这一结果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海外留学的经济价值及其在劳动力市场上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2017,(8):171-186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从就业进入、工资影响因素和工资歧视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0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大幅提高,与相同学历的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相似。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正在趋同。2010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隔离比2001年大幅下降,而且在各部门内部小时工资的歧视也大幅下降。然而,当农民工进入公有单位时依然受到较强歧视,就业隔离依然存在,因此,城市劳动力市场需要进一步健全,仍需规范公有单位的用工和招聘制度。  相似文献   

7.
目前,合同对农民工工资影响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是否签订合同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上,忽视了不同性质合同可能对农民工工资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2008年珠三角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在对合同进行详细分类的基础上,根据Mincer收入方程,分析各类合同对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的影响。经检验分析后发现,有农民工参与协商的长期性个人合同的签订,农民工工资水平显著提高。因此,只有重视合同的内容和性质,才能有效地维护农民工权益。  相似文献   

8.
电脑的普及是否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冲击?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家庭普查数据,采用虚拟变量和趋势得分模型详细估计了使用个人电脑的工资回报率。发现即使排除个人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以及工资黏性等特征因素的影响,个人使用电脑的工资回报率仍然高达20%,直接验证了使用电脑对个人生产率的巨大提升,同时指出国家在将来信息化建设中应该优先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等信息化程度较低的行业。  相似文献   

9.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资决定机制考察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邢春冰 《经济研究》2005,40(6):16-26
本文通过1989—1997年教育回报率在不同所有制间的差异及其变化来考察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利用CHNS数据分别估计国有企业、大型集体企业、小型集体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的工资方程,结果表明教育回报率在民营部门增加得较为明显,在其他部门则没有增加的迹象。1997年,民营部门教育回报率明显高于其他部门,样本选择只能解释其中一部分差异,这表明民营经济工资决定机制与其他部门不同。  相似文献   

10.
电脑的普及是否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冲击?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家庭普查数据,采用虚拟变量和趋势得分模型详细估计了使用个人电脑的工资回报率。发现即使排除个人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以及工资黏性等特征因素的影响,个人使用电脑的工资回报率仍然高达20%,直接验证了使用电脑对个人生产率的巨大提升,同时指出国家在将来信息化建设中应该优先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等信息化程度较低的行业。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9,(2)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劳动力流动的"推力"和"拉力"被赋予新的内容。文章结合东北地区劳动力流出现状对劳动力流动模型中的推—拉模型和自我选择模型进行了应用与发展分析,得出流出地与流入地的不同特征对东北地区劳动力流动产生"推力"和"拉力"的影响。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以及其对原地区人力资本回报率的衡量,将影响劳动力作出流出的决策;劳动力对地区间工资差异和流动成本的比较,将决定劳动力做出流入的决策。劳动力流动还受到个体特征的影响。最后给出东北地区劳动力流出度量方法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约束,加上个体年龄、经验、技能、教育程度等的差异,农村劳动力会以多种方式在城市谋求发展,管理者、自我雇佣者、雇主都会成为其就业的出路.笔者利用对北京市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多元回归的结果显示除性别、是否培训等因素外,就业身份是造成农村劳动力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雇主、自我雇佣者、管理者的收入都显著地高于务工者.要稳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应将外来劳动力纳入到城市的公共培训体系中,降低创业门槛,规范和减免税费负担,推进管理和服务的均等化和透明化,支持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以多种身份谋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俊 《财经科学》2015,(11):129-140
本文基于2014年海口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马氏距离匹配以及偏差校正方法,估计在职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职培训比未参加在职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月工资高496.91元,使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提高21.5%;在职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的贡献高于教育回报率,但在职培训与教育水平的交互项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呈现负向效应;新生代农民工在职培训参与率不高,教育程度、跨区就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在职培训参与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经验的影响呈现"U"型,性别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流动,为我国经济的增长作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本文首先从农村劳动力流动这种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出发,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所形成的人力资本进行了计量并建立了相应的经济增长回归模型;模型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带来GDP增长0.6823个百分点;最后通过放大迁移收益对该模型进行了简单讨论,指出如果政府仅仅将农民工月平均收入达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60%,则每年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将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5.
石智雷 《经济评论》2012,(4):43-52,77
本文利用武汉市迁移劳动力的调研数据,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在城生活状况和城乡收入预期做了分析,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借助计量经济学工具,研究了在城就业状况和长期保障状况对迁移劳动力城乡收入预期的影响。研究发现,迁移劳动力的城乡收入预期水平受到个人特征、在外就业经历、将来打算和长期保障状况等多方面变量的显著影响,但不同年份间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迁移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在2005年后对其农村收入预期有着更大的效用。接受过技能培训、挣钱后希望留城发展或者作为雇主的迁移劳动力对留城最低收入要求更高一些。随着在城就业时间的延长以及非农务工经验的积累,农村迁移劳动力会根据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劳动力价格的波动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城乡收入预期。  相似文献   

16.
教育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士华 《经济问题》2005,(10):40-42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微观数据,使用Logit模型来分析教育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以及农村劳动力迁移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方程和劳动参与方程进行了联立估计,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个人能力和家庭教育背景对市场工资水平均具有正向影响,女性和男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8.70%和5.50%;工资、教育年限、党员和户主身份对个体劳动参与的概率均具有正向影响,而年龄对个体劳动参与的概率具有负向影响,女性和男性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分别为0.157和0.067.因而,实施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教育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劳动参与和提升工资水平,有助于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该文综述了中国农村到城镇迁移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综述主要的关注点有四个:(1)城乡分割和移民的演化;(2)对于农村到城镇迁移的解释;(3)迁移与劳动力市场演变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劳动力市场的柔性和工资差距;(4)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一般性培训理论的研究表明,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工资挤压提供了进行一般性培训投资的利益动机.本文在工资挤压模型的基础上,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接近劳动力市场现实假定:一是资本市场不完全,工人无论是在个人消费还是在教育培训上都面临着严重的信用约束,二是工人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厌恶,三是一般性培训的量会影响工人流失率,从而讨论工人培训期间工资、培训后工资、企业一般性培训量以及工人风险厌恶程度这四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该文综述了中国农村到城镇迁移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综述主要的关注点有四个:(1)城乡分割和移民的演化;(2)对于农村到城镇迁移的解释;(3)迁移与劳动力市场演变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劳动力市场的柔性和工资差距;(4)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