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台湾诗人林先生在日本宜家里一个中国人开的餐馆要了一份他喜欢的汤,入座不久,服务生将一大盆汤放在他眼前.林先生愣住了,问服务生:“这么大一盆汤,我能喝得了吗?”服务生理直气壮地回答:“你没说明是要一小碗汤呀!”他匆匆喝了几口汤,心里觉得不是滋味,便按一大盆汤的价格付了钱,拂袖而去.后来,他又到一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要了一份同样的汤,也没有说要一大盆还是一小碗.不一会儿,服务生给他端来一小碗汤,并说:“如果不够,可以再来一碗.”他只喝了一小碗,当然也只付了小碗汤的钱.再后来,他每次去日本,都要到那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喝他最喜欢的汤.  相似文献   

2.
<正>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人,这时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  相似文献   

3.
墙上的咖啡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附近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在我们旁边那张桌子坐下. 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相似文献   

4.
小彭来到市中心一家五星级酒店放松心情。他在酒店的酒吧吃了一些墨西哥玉米饼,喝了几瓶饮料,然后向洗手间走去。但是突然间,轻松休闲的气氛被搅和了。“您好,先生!”一个穿着得体的洗手间服务生在小彭走进小隔间时和他打招呼。当他从小隔间出来时,服务生马上把洗手液喷到他手上,给他打开水龙头。就在客人洗手的瞬间,服务员已转身到了客人的身后,一阵敲背拿捏。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小笑话:一个人走进餐馆,点了一份汤,服务员马上给他端了上来。但是这个顾客嚷嚷起来:“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相似文献   

6.
方泉 《商务周刊》2008,(20):93-93
8月25日晚常兄打来电话:"卫星有大麻烦了,你劝劝他挺住,有要帮忙的别客气。这还真验证了你那句玩笑话‘喝一顿少一顿了’……"常兄是我跟张卫星共同熟知的朋友,身证特殊。他说的"喝一顿少一顿"是指2007年初的那次聚会,七八个朋友正为股市不断地冲关夺隘兴高采烈时,张卫星兜头一盆冷水;"大小非的定时炸弹很快会引爆,股市没戏,赶紧跟我炒黄金吧"。  相似文献   

7.
笑一笑     
《光彩》2006,(11)
救生圈某天,一位先生在餐厅吃饭。当他吃完饭准备喝汤的时候,忽然一只苍蝇掉进了碗里,他很不满意地叫来服务生,然后指了指碗里的苍蝇,服务生看了半天,然后小心翼翼地问:“先生,您是让我给它扔一只救生圈么?”头等舱的优待头等舱服务员在登机服务台忙着迎接乘客。一位先生不顾前  相似文献   

8.
<正> 王富开个豆浆摊。头几天只卖出二三十杯,而别人都卖个百八十杯。他很焦急,也纳闷,自己也没少花功夫,怎么就卖不过别人呢?为此他特地到生意较好的豆浆摊喝豆浆。一喝就发现了自己同人家的差距。在服务态度上,人家比他热情、殷勤周到得多;桌面擦拭得相当洁净,特别是豆浆温度,要热有热的,要温有温的,十分适口。他意识到,要想同这样的摊主抢顾客,不处处做得更好那是根本赢不了的。于是他开始了"争抢"工作。先是注意清洁卫生,桌上地下时刻保持干净,豆浆桶擦拭得相当洁净,工作服也洗得又白又净,一看就觉得干净利索。温度上呢,谁想要烫口的,就从保温桶里接;要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正当他口渴难忍、几乎绝望之时,却惊喜地发现一口生了锈的泵压水井和一个贴有字条的瓶子,字条上书:我亲爱的朋友,要想使用水泵,你必须首先把这个水瓶中的水灌入井中,然后请在离开前将水瓶灌满。他拧开了瓶盖,发现里西竟然装满了水!狂喜之余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喝下瓶中的水,他或许得以生存下去;如果把水倒入井中,他既可能打上来更多清凉爽口的水、想喝多少  相似文献   

10.
<正>很多人爱喝老火汤,隔三差五就要煲一大锅。但不少人在喝汤的时候,只喜欢喝汤水而不爱吃渣。据他们认为,汤已经煲了很久,营养都在汤里。其实不然,尽管有些滋补汤煲了很久,看起来已经很浓了,但是仍有大部分营养被滞留在了渣里。比如,汤里的铁质不足原料中的1/6,一碗骨头汤的钙质仅有几毫克,均远远不能满足人体每日营养所需。所以,单纯靠喝骨头汤补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想要加股劲,需要学会更正确地喝骨汤。不仅如此,要打造骨骼强壮的基础,还须多晒太阳、多吃含钙  相似文献   

11.
解毒穷富     
<正> 富人要吃透"时务"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尽管潮头在不停地涌,但每一浪都会淘汰一批人,下一批浪潮就由新的人主宰了。而这些新人,正是那些领先潮流甚至逆潮流而动者。追赶潮流,头碗汤已经被别人喝了,后面的难免兑水。你就是能够挤进去抢一碗,营养成分也大打折扣,很难养得你肥头大耳了。富人能一步一步富起来,多少都是顺  相似文献   

12.
艾玛 《中国市场》2009,(11):53-53
<正>作为时常要与格老喝咖啡的"同事",他在美国的宏观经济决策中,担当特殊角色。在去年年底的"2008招商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普雷斯科特表示,世界经济的最恶劣的时期已经结束了。他认为,"美国股市估值有些偏低,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痛失好友决心搞开发过硬品质打造品牌当蔡绪旺的天王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的三位好友因饮酒而醉死。痛悼故人,他立下重誓,要让全天下酒友喝酒的同时不伤身体,他一定要研究一种醒酒护肝的好产品。蔡绪旺深入调查了醒酒产品市场,现有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刺激呕吐,即"反胃药";另一类是醒酒的茶类饮料,本来就喝了酒,再喝一肚子水,不仅增加了消化吸收的负担,而且茶里的有效成分难以完全吸收;还有一些解酒药,均以药物化学品  相似文献   

14.
刘春池 《光彩》2011,(1):38-40
以外送服务替代客人到店等位的耗时与奔波,就有可能以劳动力成本取代昂贵的店面费用带着垃圾桶送外卖到过海底捞就餐的人都会对其等位的过程记忆深刻。一是等位的人实在多——几乎所有门店,只要是"饭点儿"来就餐,2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等位是必然的。二是等位时的服务实在好——免费的美甲、上网、擦鞋、棋牌娱乐,赠送的小零食、柠檬水、现切的果盘无限供应。客人甚至有过这样的体验,在等位过程中喝免费的柠檬水喝上了瘾,热情细心的服务生免费为其装上一大瓶,让客人带家回去慢慢喝。  相似文献   

15.
两岁的小表弟特别爱看电视广告,每当屏幕中那个乖乖的小女孩咬起手指,毛毛就会跟着仰脸对小姨说:"妈妈我要喝!"然后便是跌跌地跑到冰箱前,抚着门柄。小姨也总是笑着抱起他,乐呵呵地递给他一瓶娃哈哈,顺带不忘夸一句:"我宝宝好聪明!"瞧!这就是今天的广告无所不  相似文献   

16.
<正> 待业青年齐志来到市劳务市场,打算应聘一份理想的工作。当他看到某副食品批发商场的招工简章时,上面优厚的待遇引起了他的注意。该副食品批发商场对招聘来的业务员进行统一培训,然后由业务员负责往各经销商处运送食品。齐志看这份工作很适合自己干,于是他和另外7人都报名参加培训班。在珠江路一处租用的房间内,一个30多岁自称汤总的人,为他们几个人讲了20天,有关瓶装食品的运送与保存等方面的知识。在培训临结束时,汤总对大家说:"现在我们要选两名业务经理,负责到外地采购。"这两个名额"幸运"地落到了齐志和参加培训的学员王松  相似文献   

17.
<正> 由于全家人都喝牛奶,退休教师老李突然对牛奶市场的变化感叹不已:过去喝牛奶都是郊区养牛户每天早晨把一瓶瓶牛奶送到家属区,牛奶就是牛奶,大家都喝得挺好。如今可不得了了:老年人要补钙,于是,李老师就得喝"钙奶";老伴有糖尿病,她专喝"无糖牛奶";女儿怕胖,就喝"低脂牛奶"。李老师对这些事情总是搞不明白:这究竟是人娇嫩了?还是科学、社会进步了?还是商家们变着法地掏老百姓兜里的钱呢?过去就那一种奶,不是也喝了好几千年吗?其实,李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好回答,真就是社会进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多姿多彩,消费需求也就  相似文献   

18.
"红牛"功能性饮料一上市,就用电视、报纸、杂志和路牌等多种媒体,对市场进行立体"轰炸",时至今日,"红牛"广告用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渴了,喝红牛;累了、困了、更要喝红牛"!是红牛饮料广告的主要用语,该用语既有精绝之处,但也留下较多遗憾。首先,红牛广告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是它准确、清晰地告知消费者"红牛"是一种饮  相似文献   

19.
苏东 《网际商务》2004,(10):36-40
大厅一角的一个酒柜吸引了一位先生的目光,当他拿起其中的一瓶红酒时,令他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只听旁边跟过来的服务生饶有兴味地介绍道:“这是一瓶1998年产的杜哈米雍,价格比较便宜。事实上,2000年产的杜哈米雍品质要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20.
<正> 沈师傅退休了!商业供应站的全体员工自发地聚在一起,每人30元钱,分科室请沈积堂吃饭。在商业部门干了大半辈子,沈师傅以正直、严谨、幽默闻名。退下来了,钱好花日子难过,干点什么呢?每天看着老伴刷刷洗洗,他第一次发现家务活这么累人;去宾馆酒店,常看见清洁工跪在地上,一个死角一个死角地硬抠;而原单位清洗库房时惊天动地的大搬家,更是让他牵心不已……沈师傅决定做清洗文章。他请来这方面的行家,老哥俩边喝边聊。他的想法一说出来,对方立刻表态:技术我包了!沈师傅乐了,进而提出来更为"苛刻"的要求:不能用专用车间,不能用专用设备,工艺要简单,一两千元就能干起来。对方犯难了,这要求太尖端。沈师傅说:"毕竟我们岁数大了,精力体力都有限,太操心的事儿做不了。实用就行。你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