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字     
《市场周刊》2009,(12):8-8
美国“股神”巴菲特掌舵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6日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得益于股权投资及衍生品交易的价值出现大幅反弹,以及飓风等自然灾害较少提高保险利润,该公司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净利润大幅增至32.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0.6亿美元实现了超出200%的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2.
于欣  陈永谦 《新财富》2011,(6):38-46,48,53-56
近几年,“朝圣”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中国投资者队伍日渐庞大,成为“中国的巴菲特”是证券投资界各路精英孜孜以求的目标。深人分析巴菲特的投资足迹及伯克希尔的整体投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成功的实质,并不在于其深谙价值投资和每每被聚焦的股市投资神话,推动伯克希尔增长的也绝不仅仅是股票,而是在“产业+股市”大布局下,凭借持续正收益所打造的一条以保险为核心的产融价值链条。在巴菲特构建的这一投资模式中,  相似文献   

3.
素有“股神”之称的全球第二大富翁巴菲特日前把目光转向股指期货投资,并为此下了高达140亿美元的赌注。由于难以发现更好地提升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回报的途径,巴菲特在股指期货市场投资了140亿美元。伯克希尔3月初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文件显示,该公司已向投资者出售4种大型的  相似文献   

4.
《三联竞争力》2008,(9):30-30
全球都在诅咒次贷危机,都在担心经济停滞,但股神巴菲特是个例外。寒冷的冬天正是捡便宜的好机会。 虽然相比往年,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Berkshire Hathaway,下称“巴郡”)的表现略微不如往昔,但依然可圈可点,根据2008年8月9日的新财报,公司第二季度的收入仍然达到301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相似文献   

5.
“股神”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5月8日正式公布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出现2001年第三季度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根据财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净亏15.3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公司是净盈利9.4亿美元。此外。当季公司运营利润为17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是19.3亿美元。当季收入则为228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52亿美元。运营利润数据和巴菲特日前在公司股东大会上的预测一致。财报显示,伯克希尔一哈撒韦公司出现多年来的首次季亏主要有三方面原因:衍生品合约交易损失,对康菲石油公司的重大投资损失以及整个经济环境疲弱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春 《新财富》2009,(11):114-117
本轮金融危机中,伯克希尔动用巨额自有现金储备积极投资,其中仅高盛、通用电气、瑞士再保险三笔投资就超过100亿美元,从这三笔投资中,我们足以解读出巴菲特的投资秘诀:在熊市里投资,成功是大概率事件;以最有利的条款投资最好的公司,是获取超额回服的捷径;手持一定现金是捕捉下一个投资机会的前提。中国投资者要膜拜巴菲特,需要学会其价值投资理念并持之以恒,尤其在熊市中要冷静、坚决地投资股市。那些不具备“股神”素质的投资者!则需要听进巴菲特投资低成本指数基金的忠告。  相似文献   

7.
《新财富》2007,(12):128-129
产融结合的热潮正席卷整个中国市场,从民营集团到大型多元化集团。乃至垄断行业龙头,都纷纷进入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尽管有不少企业是抱着Pre-IPO理念进入金融领域,准备赚一把“原始股”收益就走,但仍有很多企业是实实在在地实施自身的产融战略,其中有些赚到了钱,有些则吃了亏。因此,以UPS、GE、巴菲特分别代表的产融战略三个层次,即基于渠道共享的经营协同、基于产业稳定性的金融协同和基于零成本资金与产业回报的互动模式为参照,所有实施以及准备实施产融战略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明确,产融战略的核心在于产业,正视企业的产业基础、确定自身的产融层次,是产融战略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三联竞争力》2008,(5):26-26
2008年4月27日,全球最大的巧克力生产商美国玛氏公司(Mars)宣布,将出资约230亿美元收购美国箭牌公司(Wm.Wrigley Jr.Co.)。该公司同时宣布,部分融资将来自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还有部分资金来自高盛、JP摩根等投资机构。  相似文献   

9.
王翔  ;林兴阔 《新财富》2014,(7):110-115
作为“戴维斯双击效应”的发明者,戴维斯以投资保险股发家,将5万美元滚成了9亿美元的大雪球;其子斯尔必步入华尔街,成为优秀的共同基金经理其孙克里斯和安德鲁兄弟目前管理的资产超过470亿美元。祖孙三代接力炒股成就巨富传奇,股神家族的炼成,有何内在基因?  相似文献   

10.
张祖珍 《新财富》2006,(8):104-106
位列“2006《新财富》500富人榜”第145位的段永平,因为花62.01万美元与巴菲特共进午餐而备受瞩目。这位曾经一手打造了“小霸王”、“步步高”两个知名品牌的企业家,因为在0.8美元左右大量吸纳网易股票净赚1亿美元。他自称90%以上的个人财富来自美国股票投资,其投资心法很简单:照巴菲特说的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世界     
巴菲特 著名的美国“股神”、全球第二大富豪——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日前表示,近来看不到什么对他有吸引力的市场投资机会,因此他掌控的约240亿美元规模的投资基金将会“按兵不动”。 今年,巴菲特旗下的BerkshireHathaway基金公司已经抛售了90  相似文献   

12.
《新财富》2007,(12):114-118
产融结合一词起源于20世纪初的JP摩根时代,它的最初含义是指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渗透与控制。新的产融时代,开始于产业向金融的自然延伸和由此产生的经营协同效应,然后发展为基于产业稳定性的金融协同效应。但无论是哪个阶段,产业经营都始终是产融战略的核心—从UPS的存货融资业务,到沃尔玛的信用卡业务、马里奥特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再到福特的汽车金融业务,如果没有实业经营的规模与稳健,金融业务将注定难以成功,就像福特汽车金融业务陷人困境一样。与UPS、沃尔玛的单一业务相比,通用电器(GE)高技术门槛的多元化业务组合确实为其金融部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稳定的基础,使其金融业务从一开始就因为实业部门的3A评级,享受了比花旗等大型金融集团更低的资金成本。但对于“保险+实业”的产融模式,GE也力不从心,或许只有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高手才能够在这个“超级组合”中获利。总之,产融战略的核心在于产业经营的规模与稳定,有什么样的产业基础才能够支持相应层次的产融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财富》2008,(4):13-13
《福布斯》杂志在3月6日发布了最新的全球富豪榜,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由于所持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大涨,身价猛增100亿美元至620亿美元,超过微软董事会主席盖茨的580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富,排名第二位的是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赫鲁,其个人资产总值两年内增加一倍,达到600亿美元。曾经13度成为全球首富的盖茨,个人资产总值也增加20亿美元至580亿美元,但也只能屈居第三,要登上《福布斯》富豪榜,个人资产总值需要达到10亿美元,今年符合这条件的共有1125人,首次达到四位数。  相似文献   

14.
人物     
《商界》2010,(7):11-11
巴菲特 262万美元天价午餐 巴菲特的第11次午餐拍卖终于落下帷幕,竞标者最终以262.63万美元的价格获得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与第一次的2.5万美元相比,“股神巴菲特午餐”10年已经涨了百倍,再创历史新高,堪称“世界上最昂贵的午餐”。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股市一片动荡混乱之中,巴菲特尽显“股神”本色,闲庭信步之中赚得钵满盆满,而给这位个人财富世界排名第二的股神带来财运的是2000年在香港上市的中石油。 8月28日,巴菲特公开表示,今年他旗下公司在对中石油的投资中获利不菲。据统计,巴菲特在中石油身上仅帐面就猛赚23亿多元。 以单股计价,巴菲特在中石油的累积回报高达近六成。相对他的另一只爱股——持有2亿股的美国可口可乐,同期内股价则是负增长,每股由50美元,跌至45美元,累积跌10%。 今年3月,巴菲特在Berkshire Hathaway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明确表示当前美国股票价值严重高估,随后投资必须寻找新的品种,他表示当前全  相似文献   

16.
商股风波     
从“股神”巴菲特说起 1941年.沃伦·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这个11岁的少年也许不会想到,23年以后他的个人财富会有400万美元。事实上,此时由他掌管的资金已经高达22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7.
《三联竞争力》2009,85(4):22-22
金融海啸无一幸免,股神也不要例外。 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其上年第四季度收益1.17亿美元,同比骤降96%,折合每股收益从1904美元降至76美元。巴菲特不得不在今年《致股东的信》当中诚恳认错,坦言“曾做过蠢事”。  相似文献   

18.
《新财富》2012,(10):82-85
在Finova陷入困境后,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Leucadia、GE资本和高盛先后介入这枚烫手山芋。伯克希尔啥撒韦和Leucadia的联盟赚取安全的优先债券利息,而GE资本和高盛同盟意在接管和重整Finova的业务。利益的天平在各方不断的讨价还价中逐渐平衡。最终,由Leucadia和伯克希尔组成的联合实体Berkadia胜出。橡树资本虽不是本案的核心操盘主体,但在巴菲特大举买入Finova债权之际,通过购买Finova的无担保债权而介入,搭上了“股神”的顺风车。  相似文献   

19.
若水 《三联竞争力》2005,42(8):24-24
说巴菲特越老越值钱,真是名符其实。且不说他2005年在保险领域,尤其是能源领域接连出手,新增投资近百亿美元,仅仅他“老四股”(可口可乐8.30%、运通12.15%、吉列9.50%、《华盛顿邮报》18.10%)的不断增值,就让他越老越富。据《福布斯》每年一度的全球富翁榜,2005年,巴菲特的个人净资产比2004年增加11亿美元,达到44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很少有人能像沃伦·巴菲特那样,凭借独特的价值判断原则和看上去不那么高明的“近似懒惰的嗜睡症”般的长期投资手段,假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从1965年到2006年,以21.4%的年复利收益积聚了40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无可挑剔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同样堪称伟大的比尔·盖茨自认是一个“巴菲特迷”,为其洞察先机的天赋所折服。巴菲特在40年的投资记录中,没有一年出现亏损,即使是盛名比肩的金融天才乔治·索罗斯也难以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