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3.
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构建和谐新农村等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虽然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但随着经济的复苏,今年各地"用工紧"、"招工难"现象此起彼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全面回暖。面对日益发展的"用工紧"、"招工难",如何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阻滞,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本文从金融的视角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1984-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定性、定量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金融资源配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总体上是相宜的,制度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外贸依存度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促进作用,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因,金融是促进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创新金融支持机制等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罗必良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23(5):126-128
罗明忠博士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约束及其突破———“三重”约束理论范式及其实证分析》描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步曲:学艺、筹资、找工作的微观决策过程,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微观决策研究的一个新视角。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劳动力转移理论主要有:刘易斯的 相似文献
7.
8.
《农村财政与财务》编辑部 《农村财政与财务》2004,(7):1-1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其中农村劳动力有4.8亿人,富余劳动力有1.5亿,而且每年还要新增600万。近年来虽然约有9000万人跨地区进城务工,但因有相当一部分人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难以在城镇稳定就业,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并已成为阻碍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许勤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1)
作为农业人口大省的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始终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劳动力转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转移能力”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劳动力“转移能力”从转移源头、转移空间、转移渠道三方面进行解读,为增强劳动力“转移能力”,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制度变革,促进劳动力流动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农村劳动力也开始了大规模转移.数以亿计的农村居民纷纷涌入城市,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着巨大贡献,也给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国家财政有必要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补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