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国际经验一再表明,经济危机与金融波动分不开。20世纪以来,世界上大的经济金融危机发生20多次,其中突出的有1929年大危机、两次石油危机、拉美债务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美国次级债危机。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不少国家的经济问题更多地通过金融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如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三年第四季度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了一场十分严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这是一九五七——五八年以来的战后第二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危机的具体进程充分表明这是一次战后空前深刻化和尖锐化的经济危机。目前,危机已延续了一年半,开创了三十年代大危机后危机在时间长度上的最高记录。危机几乎席卷整个第一、第二世界,并正在波及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从工业生产的降幅、失业率的增长、股票行市的跌落等指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次危机的严重性。这次危机是在“天下大乱”、“山雨欲来风满楼”,世界各种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离我们最近所爆发的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由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次债危机以及信用违约依次传导而产生的,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世界的各个国家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损失,目前还没有完全的摆脱其影响。而当危机发生时,各个国家都无一例外的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来帮助经济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离我们最近所爆发的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是由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次债危机以及信用违约依次传导而产生的.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世界的各个国家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损失,目前还没有完全的摆脱其影响。而当危机发生时,各个国家都无一例外的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来帮助经济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是世界经济史上最严重的两次经济危机。这两次危机尽管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但是仍具有诸多可比性,通过比较分析能够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两次危机具有危机前"虚假"繁荣、经济泡沫化、危机的国际传导机理以及相似性的对策之争四个方面的共同特征,但是两次危机在诱因和根源上呈现不同特征。因此,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不宜照搬传统的"新政",而应采取新的对策思维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当今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生的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但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相比的重大特点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正>这次经济危机的确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危机。这是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在很多方面都有别于之前的经济危机,它是经过长期积累而酿成的一颗苦果。金融行业遭受重大冲击,损失惨重。我们必须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及其报刊关于1929年型大危机可能重演的言论不断出现。例如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曼斯菲尔德在1974年9月初的一次谈话中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具有三十年代的一切特征。英国外交大臣卡拉汉在1974年10月底的一次谈话中说:“我们的问题与三十年代的问题相似。”《纽约时报》在1974年9月7日的社论中指出:“1931年因奥地利信贷银行倒闭而引起的那场震动世界的灾难不再是不能设想的了。”为什么资产阶级如此害怕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重演?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是一场什么样的经济危机?现简要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980年1月至6月,加拿大发生了战后第七次经济危机。危机后,经济回升曲折乏力,经过一年时间至1981年6月工业生产才超过危机前高点。但是,从去年7月份开始加拿大又陷入生产下降、物价高涨和失业猛增的危机困境中。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加拿大爆发了两次经济危机(最近一次危机是中间性危机),是有其内在的具体原因的,主要是: 第一,战后加拿大经济严重依赖美国。二次大战后,美国迅速控制了加的经济命脉。目前,美国的垄断资本掌握着加拿大50%以上的制造业,70%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56%的采  相似文献   

10.
蒋波 《商业科技》2014,(13):194-194
后危机时代是指一次大的经济危机过去后,虽然最主要的经济问题已经解决,然而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力依然存在,所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该危机依然对人们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后危机时代的对标志和经济环境、分析后危机时代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后危机时代我国未来政策的取向。  相似文献   

11.
新书推荐     
《中国对外贸易》2009,(6):95-95
《金融危机经济学:如何避免下一次经济危机》;《紧迫感:在危机中变革》;《石油黑幕》。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危机和信用危机爆发越来越频发,且规模和影响也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危机往往波及到全球范围内。财政支出风险是财政风险的最主要形式,只有将财政支出的风险控制好才能从根本上对经济危机、和信用危机的发生进行控制,因此,本文将针对财政支出风险和风险控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市场》2009,(46):56-57
林毅夫:世界经济危机已发生质变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目前,金融危机已经演变成为实体经济危机,诸如美国、日本及德国等在内的不少经济体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消费者及商家面对投资减少、失业率攀升的压力时,其信心就会产生动摇。这是一场全球陛的危机,美国固然遭遇危机,其他国家同样也遭遇危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避开这场风暴带来的负面冲击,也无法独自从这场金融海啸中走出来。因此,大家需要超越凯恩斯主义,反对保护主义,进行跨边界合作,跨边界投资,以实现一个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两个重要特点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与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相比较,有一重大不同之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生的,从而使它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经济危机就如影随形而且是周期性的爆发。从危机发生的时间上可以把他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在20世纪之前,这段时期内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国与国之间不具有或很少具有联动性,因此,这些危机不具有世界性危机或区域性危机的意义;另一类是发生在20世纪之后,  相似文献   

16.
当代金融危机具有波及范围广、发生突然、周期性循环等多种特点,正如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所说这是资本主义所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所导致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消除和避免。在当下,这种危机甚至波及到非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全球效应。  相似文献   

17.
《商》2015,(22)
自2009年12月,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冰岛、希腊等产生危机国家不断增多,问题不断浮现。虽不及2008年金融危机效果猛烈,但是市场对于欧债问题引发欧元区乃至全球债务危机的担忧不断加剧。过度举债和政府失职等导致了本轮债务危机的发生,而深层的原因在于制度缺失、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等方面。通过对于欧债危机原因的深入分析,可以汲取经验教训来规避和防范主权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中国虽债务比率尚未达红线,但是仍需在危机中保持警惕,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西欧国家从1979年底到1982年底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尽管各国危机的程度不同,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在这次危机中,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工业生产指数共下降了9.6%(以1982年12月的最低点与1979年12月达到的前一高点相比),其中西德、英国和法国的下降幅度都在10%以上;共同体失业总人数从危机开始时的约600万人增为今年初的1,240万人,失业率由6%增为10.9%.危机使西欧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企业  相似文献   

19.
当前资本主义世界已经陷入了一场战后最深刻的经济危机,其主要特点是:周期性经济危机与财政金融危机、国际收支危机交织并发,而且这样的多种病并发症愈演愈烈,由过去各国的交替发作,变为目前的同时发作,这种情况还是战后以来第一次出现。过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虽然都有通货膨胀,但轻重程度不一,而近两年来,除西德外,各国物价上涨率先后由一位数变成两位数,这表明通货膨胀都已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阶段。过去国际收支的情况更是有所不同,一些国家出现巨额逆差,发生国际收支危机时,另一些国家则往往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而197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西德外,都出现了庞大的国际收支赤字。这种情况也是战后第一次发生。因此可以说有些国家很早就患了多种病,而另一些国家多种病的症状出现稍晚,但发展到今天,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已染上了多种病。不仅如此,过去有些国家多种病发作时,另一些国家不一定也发作。例如,1969,10—1970,11,美国处在周期性危  相似文献   

20.
由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经济危机,已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从探讨在经济危机下,企业做好税务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分析目前企业在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经济危机下,企业做好税务管理、增强企业在危机中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