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5,(11):47-47
华为的海外大员处于比较频繁的轮换中,难以形成一股相对个人化的强势力量“我要号召各位领导从部下中,推荐一些人、放一些人到海外去……”2003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一次内部工作会议上这样说。2003年是华为海外盈利的第一年,海外市场销售额10亿美元,占公司总销售额近1/3。对于把国际化当作度过“华为冬天”惟一途径的任正非,海外市场有着双重意义,贡献利润、培养人才。“2004年,华为总销售额460多亿人民币,其中海外销售额22.8亿美元,占到总收入40%。今年的目标是海  相似文献   

2.
尹生 《中国企业家》2006,(23):68-68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华为都已经成为中国国际化程度和技术含量最高的企业。比如,在其超过80亿美元的年收入(2006年的预计收入)中,有60%以上来自海外;在全球拥有80多个办事处和技术服务中心,在5个国家拥有十几个研发中心;在全球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有近30个都采用了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NGN、智能网、  相似文献   

3.
华为和中兴两家中国电信装备企业在长期海外市场拓展过程中积系了丰富的经验,主要体现在风险防范、海外研发、知识产权管理和薪酬激励等方面,对其他中国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华为之变     
几年来的每天清晨,在坐车上班40分钟的路上,华为总裁任正非几乎都在学习英语。不仅是他,就连华为接送客人的司机,也在去年通过了公司英语口语的考试。语言只是一个细节,这些年来,当华为的海外销售每年以近100%的速度增长(2003年华为整体营业额为317亿元,其中海外营业额为10.5亿美金,占公司总营业额的27%),华为人正在更大的层面感受着冲击与挑战,他们不得不面对与中国本土截然不同的法律、商业习惯、市场规则和文化以及由之带来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李刚 《人力资源》2011,(6):79-81
2011年4月28日,华为在欧洲起诉中兴侵犯其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隔天中兴即在国内提出反诉。华为中兴诉讼战的背景是:目前欧美电信行业由3G升级至4G带来了巨大市场机会,并且中兴在欧洲市场有出人意料的突破。虽然这场诉讼战的最终结局难料,但从华为最近的行为可以看出,其主动管理知识产权库的能力越来越成熟。  相似文献   

6.
图片新闻     
《山东企业管理》2013,(1):13-13
华为1月21日披露了2012年经营业绩预测。华为首席财务官盂晚舟称。去年全球销售收入预计达到22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96。净利润为154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她预计华为员工奖金总额是125亿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38%。  相似文献   

7.
李岷 《中国企业家》2005,(12):72-75
华为为什么能够获得自己相对满意的结局?在诉讼过程中,它能够变被动为主动的转折点在哪里?近两年以来,国内诸多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纷纷被迫卷入各式各样的知识产权纠纷中。相对稚嫩的中国企业,大多因经不起这般“折腾”而“被拉下马”、或者深陷知识产权纠纷泥潭而使经营计划被严重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的每天清晨,在坐车上班40分钟的路上,华为总裁任正非几乎都在学习英语。不仅是他,就连华为接送客人的司机,也在去年通过了公司英语口语的考试。语言只是一个细节,这些年来,当华为的海外销售每年以近100%的速度增长(2003年华为整体营业额为317亿元,其中海外营业额为10.5亿美金,占公司总营业额的27%),  相似文献   

9.
华为的国际市场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现在华为已是全球最重要的网络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2005年,华为海外业务收入超过中国业务收入,占总收入56%。另外,华为NGN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移动软交换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光网络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二,IP DSLAM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宽带汇聚路由器产品全球占有率居第二,MSAN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  相似文献   

10.
近期,长城汽车的超额认购,中国人寿的热销、携程网以88%的涨幅登陆纳市……要以说,中国海外上市的企业吸引了全球资本市场惊羡的目光。有关人士预计,2004年中国企业将继续主导全球资本交易市场,未来2~3年内中国将有300多家企业海外上市,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浪潮将浪高过一浪,越来越汹涌的“海外上市潮”,其根源何在?对于那些正准备海外融资的国企、民企、高科技企业又意味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海外市场的首次大幅盈利,对华为来说犹如雪中送炭,否则三年多的内忧外患,如果没有运营现金流来反哺,华为的压力可想而知。在新的盈利模式遥遥无期、不可预见的情况下,华为上市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海尔和华为都是在国内国际化做的比较早和比较好的企业。海尔在05年对外就传播"1000亿,世界的海尔"。全球销售额是1000亿人民币,海外销售大约在100亿元左右。占整体销售额的10%左右。华为海外销售额在2005年达47.5亿美元,占同期全球销售额的82亿美元的58%。产品销售已达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3.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败多胜少、逐渐有胜”来形容华为的国际化之路,而他所采用的手段则可以用“农村包围城市”来概括。1996年,华为为和记电信提供了以窄带交换机为核心的商业网产品,从中获得了一些和国际企业合作的经验,这可以视为一次迈向海外市场的练兵。此后华为的眼光盯在了发展中国家:1997年,华为在俄罗斯成立合资公司,4年后,在俄罗斯的销售额超过了1亿美元。2000年,华为大举进入亚洲市场,先后在印度、印尼、泰国、孟加拉、柬埔寨、尼泊尔、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打开市场,成为亚洲最主要的GSM/CDMA…  相似文献   

14.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海外市场拒绝机会主义。”凭着这个信念,华为在俄罗斯度过了一段“冰雪之旅”。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了中国企业“走出去”。企业创新国际化中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已然成为政界、业界、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申请量比例较低、趋势波动较大、区域分布不均衡,专利质量呈现下降趋势。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频发,主要体现在诉讼纠纷和贸易壁垒两方面,集中反映了中国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维权资源受限以及维权渠道受阻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企业海外技术创新需构建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企业海外多元扩张应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措施、企业海外发展要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经过一年半的缠斗,早在你看到这组封面报道两三个月前,思科诉华为侵权这桩近年来知名的跨国官司就已经尘埃落地了。 为什么现在还要去追踪、还原这起诉讼的始末? 《中国企业家》认为,以思科诉华为案为切入点、为横断面,是观察华为——现在这家国际化触角最为广阔、深入的中国企业——正在经历的巨大蜕变的最好视角。对于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物体来说,一点微小的外力都有可能被急剧放大从而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内在结构。2002年末,正是华为“发展中国家市场遍地开花,欧美市场初战告捷”、即将迎来在国际市场大步跨越的时刻,思科之诉就是那“微小的外力”,它是击中华为这样一家中国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还是促使华为的国际化水准成功升级。  相似文献   

17.
“打击华为”这并非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华为在国际市场咄咄逼人的气势,使倍感威胁的思科终于举起武器。 华为与思科的直接交锋,从1999年就开始了。那时,长期专注于电信设备制造的华为第一次在中国推出了自己的数据产品:接入服务器。一年之内,市场攻击性极强的华为就抢到了中国新增接入服务器市场的70%。随后,华为开始延伸到路由器、以太网等主流数据产品。2002年,华为在中国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占有率直逼思科,成为它最大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8.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海外市场拒绝机会主义。”凭着这个信念,华为在俄罗斯度过了一段“冰雪之旅”。1998年,华为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却不巧碰上了一场金融危机,俄罗斯整个电信业都停滞了。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不得不等待。用华为独联体地区部总裁李杰的话说,华为“由一匹狼变成了一头冬眠的北极熊”。接下来的近两年时间里,华为几乎一无所获,除了告诉俄罗斯:“我们还在!”华为没有放弃。1999年,华为马不停蹄地开始组建当地营销队伍,培训后送往俄罗斯各个地区。在不断的拜访中,他们认识了一批运营商的管理层,了解和信任在频繁的沟通中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19.
一、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概述在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迈向国际化进程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思科诉华为"的案例了。在长达77页的起诉书中,指控涉及知识产权、版权,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21项罪名,几乎涵盖了知识产权诉讼的所有领域。此外,拥有大量CDMA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美国高通公司,每年仅依靠知识产权授权一项,就可以获得数十亿美元的收益。索尼、飞利浦等日本及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民间审计市场国际化的内涵,选取了欧盟、美国这两个较典型的代表,对海外民间审计市场国际化进程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中国民间审计市场应怎样吸取海外审计市场国际化的有关经验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