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由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构成的“二元市场”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而终结。这场制度变革改变了中国股市“不同股不同权不同利”的格局,也将占股市273的国有股和法人股推向了市场。2007年6月底,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转让办法》、《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受让办法》,以及《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标识管理暂行办法》三个政策性文件。在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相关监管制度的及时跟进,正是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行为,保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稳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赵仕仁 《英才》2005,(4):18-18
中国股市的最大问题在于价值中枢的不确定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铺天盖地舆论把目前股市的危机症结指向股权分置。管理层中的一些人,也借股权分置问题来掩饰政策不力,转移投资者的视线。造成中国股市危机的最本质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中国股市在成立之初就形成了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分置现象,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标志性作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支付的类型和数量问题对公司治理有很大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对投资者关系和盈余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改后的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建设,今后应加强的工作:一是对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行为加强监管;二是进一步开发金融产品,同时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三是政府对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策略应该改变;四是完善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市场,加强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诚信建设,强化对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全流通问题已成为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此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主要是没有一个市场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目前就股权分置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其解决的迫切性,市场上已基本达成了共识,而非流通股份转换成流通股份,不论其转换的比例也好,还是转换价格也好,都需要给非流通股份进行流通定价,因此需要制定解决股权分置改革的策略。本文从股权分置概念着手,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实施风险,通过我国股权分置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中国股市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的弊端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减持国有股到全流通问题,再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反映了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强化对上市公司的市场约束,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透 《陕西审计》2005,(B09):41-41
中国股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股权分置”。这是中国股市的特色——窄轨火车。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障碍,而“股权分置”改革的预期又是多年来困扰中国股市的最大“杀手”。沪深两市流通市值2001年6月达到高峰,为18866.36亿元。当时共有1137家上市公司。目前.上市公司数量增至1385家,而流通市值反而下跌到9900.92亿元。投资者可谓亏损累累。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输送利益的手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何有效制约大股东的自私自利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利益输送行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发展过程的产物,其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历史背景,指出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接着对86家上市公司的改革方案进行统计并归类,统计表明主要有四种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其中95%以上的上市公司均采取送股方式来进行股权改革,然后通过对每种方案的实施所产生财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指出送股并不是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8年以前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129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投资支出的影响以及公司改变投资策略后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能显著增加公司投资支出,并降低投资支出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程度.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公司的投资策略变化赋予较高的价值评估,且这一价值增加效应在规模小、成立年限少、非国有企业等遭受严重融资约束的公司中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说明,股权分置改革缓解了公司遭受的融资约束,并通过提升公司投资水平而增加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是指我国上市公司因为历史原因形成的股权结构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离的现象。流通股是指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的社会公众股,非流通股是指按规定不可以上市流通的股票,非流通股具体包括:国家股、发起人股、定向募集法人股、内部职工股、转配股、基金配售股份、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其他未流通股等,在发起人股中又以国有法人股为主。在中国股市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除“三无版块”外,大部分上市公司均有著约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和三分之一的流通股。股权分置一直被认为是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2005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工作,股票中新出现的G字头上市公司名称标志着上市公司成功完成了股改。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突破性进展,表明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所导致的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也是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股权分置问题由来已久,彻底全面地解决历史问题并非易事,这或多或少给未来市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上市公司而言,股权分置改革带来影响最直接也最深远。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制度是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有效发展的制度设计,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即股权全流通时代,消除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的障碍,资本市场的发展迎来全新的时代。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将大幅增加,本文着重研究公司并购与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试点对上市公司高管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分置试点方案的颁布对上市公司高管行为的影响不可小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行为理论上应该受政治、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实际上,上市公司高管行为缺乏相应的约束已经成为影响上市公司社会形象的主要因素。因此,当整个社会将上市公司缺乏诚信,以及其资产被非法占有等一系列违法行为归咎于股权分置时,证券市场上,股权分置成为造成股市低迷的罪魁祸首。当社会将市场的注意力归向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甚至认为上市公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小投资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股权分置改革的历史背景,着重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中小投资的影响,指出中小投资者在股权分置改革博奕中处于极度不利的地位,并就如何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有效的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股改后我国股权激励机制设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凌云 《企业经济》2007,(4):162-164
股权分置改革并未涉及股权激励机制,但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对股权结构的再调整,从而使得引入对高管进行长期的股权激励成为可能。本文在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产生影响的基础上,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设计,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上市公司参与人行为动机角度出发,分析股权分置与上市公司缺乏竞争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竞争力的传导机制,并提出了使上市公司内在动力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医药类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现状和影响。方法与内容:通过数据分析法,研究沪深两市98家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对价、对股本的影响、换手率和投资收益率。结果:①有93.88%的样本公司以送股支付对价,且对价价值集中:②股权分置对于股本结构的影响要甚对股本规模的影响:③股改复牌后市场交易活跃;④复牌后样本公司平均收盘价较前一交易日下降9.6%。结论:①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保障投资者利益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②流通股股东持股参与股改获取对价后套现迹象明显。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金融跛足"的现象,股权的高度集中及由此产生的控股股东私人控制权优势是重要原因。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旨在改革我国股市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保证股票市场健康发展。本文以京东方2001年至2010年融资行为和限售股减持行为的情况为例,分析股改前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变化。研究发现,由于市场的不完善和规章制度的不健全,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彻底改变控股股东损害中小股东权益这一现象,仍需在制度建设和市场完善等方面继续完善与加强。  相似文献   

18.
并购是现代公司提高价值,实现快速成长的主要手段,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很大。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时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并对后股权分置时期并购相关各方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并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政 《财务与会计》2007,(11):29-31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2006年资本市场逐步转暧,中国股市在经历了漫漫熊市之后步入牛市,2007年9月3日上证指数更是创出5300的历史最高点。随着股价的攀升,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其投资账面价值亦水涨船高,我们称之为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增值(严格意义的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是指两家公司相互持有对方股份,本文沿用了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上市公司参与人行为动机角度出发,分析股权分置与上市公司缺乏竞争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竞争力的传导机制,并提出了使上市公司内在动力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