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市场调研不是一个新话题,但重视和开展市场调查工作,却能使企业了解和认识市场,取得生产经营上的主动权,走上兴旺发达之路。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的这段话已成为后世兵家的座右铭,指导军事战争如此,指导经济战争何尝不这样。 市场调查无非是有关产品、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市场信息,既可以利用他人已经调查来的数据、资料,又可以自身进行实际调查,后者往往是市场信息搜集迅速、较为真实、灵活的途径。因此特别受到一些发达国家企业的重视,也是我们今后应当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好运,天宫!     
9月,"天宫一号"发射在即,如一切顺利,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将出现又一座里程碑。"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天宫"承载着中国人长久以来对太空的遐想。"天宫一号"究竟是什么?它与"神八"、"神九"、"神十"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门“生死之学”的国际关系学,“误读”乃大忌,且在不断上演。误读“他者”,难以做到知彼,误读自身,难以做到知己。长久以来,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主要是以“他者”为特定研究对象,对自身的研究似乎并不在学者的视野之内。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相应提升,在我们努力避免误读“他者”的同时,将中国自身纳入国际问题研究视野并予以准确解读和定位,无疑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在这方面,拥有雄厚实力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已走在了前列。  相似文献   

4.
《史记》中记载着伯夷、叔齐兄弟在首阳山采薇时所唱的一首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相似文献   

5.
"捞了就跑,跑了就了"--中国外逃贪官的敛财哲学; "誓将去汝,适彼乐土"--中国外逃贪官的奢靡生态; "上帝要让你灭亡,就先让你疯狂"--中国外逃贪官的末日报告;  相似文献   

6.
年终岁首,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有许多会要开,有许多话要讲,有许多 文件要发,当在情理之中.然而,事后落实得怎么样?君不知,一些地方和部门往往"雷声大,雨点小",以致演绎出"36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的笑谈,如 同"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相似文献   

7.
军事战略思想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战略决策艺术。他善于根据敌我双方不同的兵力、武器装备和战场条件等因素,科学地加以分析、判断和预测,从而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为我军贏得各个历史阶段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而毛泽东之所以正确地作出战略决策,正在于他对敌我双方、战争环境等因素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真正做到了既“知己”又“知彼”。  相似文献   

8.
刘曦林 《走向世界》2009,(23):88-91
曾先国是20世纪后期中国青年山水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已经努力地使其山水画有现代性的表现,但他仍称其画室为"师古斋",我想他所师之古并不限于笔墨技法,还包括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从他的两方印章"山水知己"和"天地之气"中,也可以看到他的现代山水画和中国古代山水画在审美观念上割不断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过去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是酒逢千杯知己少",凤凰卫视时事议员石席平如是说。有人认为,此语道出了当今人际关系的"时代苦闷",商场如此,官场亦是如此。文人雅士大多好酒,曹操煮酒论英雄,苏轼把酒问青天,王羲之醉作《兰亭序》"绝  相似文献   

10.
这个物质时代,红颜是很多,而知己难求。再也难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茫茫人海中找到让人心动的那份感觉了。当我们在别人的城市茫然地回眸花花绿绿的人流,都是一脸脸陌生,有谁来安慰我们忧伤的心灵?红颜知己并不是情人的代名词,也不是情人的变相和化身。情人关注的是你的地位,你的经济基础,喜欢的是你腰包里的钞票,保险箱中的存折,以及你的相貌。而红颜知己则侧重于心与心的交往,乐意作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一种精神的神秘力量常让彼此之间在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中达到交流。红颜知己是这样一种女孩,她们清高,但极富同情心…  相似文献   

11.
“庖丁解牛”的典故,知者甚众。《庄子·养生主》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奇,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庄子借此譬喻社会的复杂犹如牛之筋骨盘结,劝诫人们处理世事当“因其固然”。“似乎天理”,“目无全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动刀甚微,磔然已解,牛不知其死,如土委地。”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美国能唾手“收割”中国的教育成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80年代以来,大批成绩优秀的中国大学生出国留学,且多数一去不归。对此,国内有人颇为激愤,撰文著书,一是抱怨这些学子不知"报效祖国",他们先弄绿卡,再搞美国籍,宣誓效忠星条旗,"反认他乡是故乡";二是悲叹我们的教育"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白白花费了大量教育经费。于是,教育机关转动起"商业头脑",出台了一些对出国留学生的收费和教育费用偿还办法,使得教育界和学生之间全成了"买卖关系"。谁曾想,这样一来,似乎事与愿违,优秀大学生们反而更加挤着出国,而且出国前大家就思忖着或商量着将来如何在国外落脚,反正也不欠着教育经费的"情分"了,好像更不用回  相似文献   

13.
《中国招标》2005,(5M):77-77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对于公司白领和商务人士来讲,一台随身相伴的笔记本就是真正的知己。然而,寻寻觅觅之后发现,笔记本大多数时候只是可以移动的台式机。不长的待机时间、较重的体重、脆弱的机身等让人不得不小心应付,舒适移动的梦想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14.
面对混乱的养生市场,北京市卫生局开展了一场"良币驱除劣币"的试验。不知从何时起,只要拿起遥控器,随便调几个台,就一定有养生节目在传授医疗保健"秘方"。与此同时,靠绿豆起家的"京城最贵神医"张悟本和宣称要攻克艾滋病、吃活泥鳅治"渐冻人"的"养生教母"马悦凌也应运而生,成为养生"神坛"上的大佬级人物。可惜的是,很快,两  相似文献   

15.
钧儒 《东北之窗》2013,(9):36-37
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会址纪念馆"建馆启动仪式。许多年轻读者也许不知,中共六大这一事件与东北有着深厚渊源。1928年6月,大连人关向应就是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进入党中央高级领导层。那年的7月,也是在莫斯科,关向应当选团中央书记。纪念馆中共六大会址是莫斯科郊外的一座三层楼房,目前已然破败不堪,窗户被烧光,屋顶也没了,近年的两次失火使它完  相似文献   

16.
正东方网记者王永娟、刘轶琳1月20日报道:文化,一座城市的"根"之所在,也是一座城市的"魂"之所系,是"此城"区别于"彼城"的内在根源。而一座城市的文化脉搏既涌动于一篇篇文章中,也蕴含在城市的一座座建筑里,更体现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的"精气神"中。在本次两会上,就如何坚守海派文化的"根"与"魂",代表和委员们发表了许多灼见真知。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2008,(Z1):60-61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刮起了一股"城市排行榜"之风,近年来此风愈刮愈烈,各式各样的城市排行榜纷纷出炉,大有泛滥成灾之势。诸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国城市活力排行榜"、"中国城市魅力排行榜"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熙熙攘攘如春登台。  相似文献   

18.
施锦祥 《魅力中国》2009,(29):42-43
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出现了形似而神不是的形式化、非此既彼的绝对化。形式化就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教学改革只是形似。绝对化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在课程改革上的具体体现就是提倡新的、彻底否定旧的。由于新课程课堂中的"形式化"和"绝对化",引发出一系列倾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更衣妹"生涯令我大开眼界 1998年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我没有回河南家乡那座小城,而是像许多同学一样,认为"能留在北京就是最大的成功".然而,因I T时代的文科生挺不受欢迎,在京城求职屡屡受挫后,我就像一叶漂泊在大海上的小舟,茫茫然不知何处是"岸".  相似文献   

20.
龚丹霞 《魅力中国》2009,(19):170-170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情况,五十岁以上的人经常可以听他们叫戏剧里的各种角色来代替本人名字,比如"老包"(包青天)、"大花脸"之类。当事人人乐此不彼,年轻人不知所谓。我们可以从群众文化角度对这一现象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