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世界各国对柴油硫含量的限制日趋严格,而传统的加氢脱硫装置投资大,操作费用高。因此非加氢脱硫法引起广泛关注,其中氧化法脱硫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商品柴油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在常温常压下对商品柴油进行氧化,氧化后的柴油经萃取后,硫含量可降至10mg·L-1以下,质量能达到国际清洁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一、采样方法(1)在发动机热运转状态下取样;(2)在补加新油以前取样;(3)使用清洁干燥无色的采样瓶及指定的采样器进行采样。二、外观检验这是对油品质量的初步检查,明显的混浊可能是水分过多,气味大小可反映机油被稀释的程度。将油样瓶倾斜,查看瓶壁上油层的透明度,可大致看出油品被氧化的程度;查看油样的流动性,可大致了解油品的稀稠程度。用手指搓捻油品,能感觉到油品的润油性能等。通过观察与化验结果对比,可积累外  相似文献   

3.
采用改性后的Hummer法制备氧化石墨,经氧化还原、共沉淀制得磁性石墨烯复合物,用FT-IR、TEM等对复合物进行表征。将其用作磁性固相萃取(micro-solid phase extraction,MSPE)技术中的吸附剂,结合HPLC-UV-Vis,研究了它对水样中的苯胺类物质的萃取性能。并对影响MSPE萃取效率的参数(吸附剂量、样品体积、pH值、解吸剂种类)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2,6-二甲基苯胺和N-甲基苯胺在20~800μg 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16~0.9938)。将建立的方法用于三种环境水样中的苯胺类物质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76.12~90.58%,RSD值为2.06~9.94%(n=5)。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开发》2016,(14):165-166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杠板归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参数条件。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以杠板归总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附率为考察指标,考察杠板归总黄酮在3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D101,AB-8,NKA-9)上的吸附和解吸附行为,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考察不同上样浓度、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pH值对洗脱效果的影响等因素选择其工艺参数。结果:在实验条件下,最佳纯化工艺为在pH=6条件下,以AB-8型大孔树脂为吸附剂,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为洗脱剂,上样浓度为21.34mg·mL~(-1)。结论;该方法简便易操作,纯化工艺的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5,(32):112-114
以N235为萃取剂、混合醇为添加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从某富铀浸出液中萃取六价铀。考察了萃取剂用量、相比、平衡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235:混合醇:磺化煤油体积比为10:4:86,相比为1:2,萃取时间为2 min,铀的萃取率为99.92%;用碳酸铵溶液进行反萃取试验,反萃取率为99.93%,产品三碳酸铀酰铵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秋葵籽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重点以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为影响因素,以秋葵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超临界CO2萃取秋葵籽油工艺条件为:压力为30MPa、温度为55℃、时间为2.5h、CO2流量为30L/h,粉碎粒度为40目,在最优条件下,响应面有最优值97.84%.  相似文献   

7.
山苍籽油是从野生灌木山苍籽中提取出来的香料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柠檬醛。它可广泛用作食品、饮料、烟草、化妆品等的香料,是我国主要出口香料油之一。该产品在世界柠檬醛市场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目前在原油收购中掺杂现象甚为严重,直接造成国家经济损失。常见掺杂物大致可分为植物油(菜油、茶油等),矿物油(变压器油、煤油、柴油等),水溶性溶剂(乙醇、丙酮等).廉价芳香油(松节油等)4大类。鉴别山苍籽油掺杂的最好方法是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此法不仅可定性确定油样掺杂。且能准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1):163-164
山茶油是天然的、难氧化变质的植物油,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很容易被头发皮肤吸收,是最适合做化妆品的油。为了达到更好的润肤效果,采用梯度冷冻离心分离法对山茶油进行离心分离以提高山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对分离后的山茶油用气相色谱进行脂肪酸检测来确定梯度冷冻离心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化工工艺过程中,萃取是最重要的工序,是保证化工生产工艺安全、可靠进行的基础。在萃取环节,选择合适的萃取剂是整个操作的关键,是保证化工生产科学、高效、经济完成的关键。化工工艺流程中,选择合理的萃取剂是最为重要的原则,同时也要注意有关问题的探讨,只有做到这些环节才能更好的保证萃取剂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6,(18):88-91
目前国内使用的合成聚合物类降失水剂普遍存在抗高温、抗盐能力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分子结构入手,优选出性能优异的聚合单体,以2丙烯酰胺基一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氧化一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AMPS/AM/AA三元抗高温耐盐油井水泥降失水剂-GWF-200L,分子主链上引入了磺酸基等多种官能团,提高了降失水剂对水泥粒子的吸附能力,从而提高了降失水剂在高温下控制水泥浆失水的能力。分别考察了引发剂加量、反应温度及单体浓度等因素对降失水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聚合反应的最佳合成条件,制备出了聚合物并进行结构表征确定目标产物。在高温下能将淡水水泥浆150℃/8.0MPa条件下API失水量控制在100m L以内且对水泥石的强度发展无不良影响;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能够满足高温深井固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萃取是化工工艺流程中的重要工序,合适、合理的萃取剂能保证化工工艺流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化工生产的经济合理性。结合化工工艺流程简介,现对化工生产中萃取剂选择的基本原则作浅要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出了几点相应的萃取剂选择方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食品中钙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在多种方法中,选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完成食品中钙的测定。从消化条件、掩蔽剂选择、仪器条件等方面入手,由此确定了最优测定条件。样品消化从样品状态考虑分两种消化方法:液体样品采用浓硝酸和高氯酸(1∶1)混酸湿法消化;固体样品采用微波消解技术消化,消化液选用浓硝酸和过氧化氢(4∶1)。本法采用氧化镧溶液作掩蔽剂解决了磷及其他元素对钙含量测定过程中的干扰等问题。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精确度高、经济环保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萃取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整个化工工艺流程顺利完成的标准。因此我们在对萃取剂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也就要对根据化工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要求,来对萃取剂进行选取,从而保证化工生产的经济性和合理性。本文通过对化工工艺流程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萃取剂选取的要点,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时博 《价值工程》2011,30(32):23-24
文章采用乙基愈创木酚-乙醛酸法制备乙基香兰素,此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易于控制,产率高,产品纯度高,三废污染少。与传统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流程简单,能耗少,污染少,转化率高等优点,能满足环保和经济要求。本设计主要完成了氧化及萃取工段的氧化塔,脱羧塔以及萃取塔的工艺设计计算,确定了塔高、塔径等。  相似文献   

15.
薛成虎 《价值工程》2013,(30):323-324
本文以定边盐湖卤水为原料,首先将卤水脱色并除盐,其次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通过不同萃取剂、萃取剂体积分数、酸度、相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反萃剂浓度等因素加以试验,最终得到硼酸。并获得了从卤水中反萃取提硼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剂为混合醇,萃取体积分数为50%,酸度为1,相比为1:1,时间为15 min。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项试验研究,选用萃取、破乳、焦碳吸附过滤、气浮、电解、氧化塘氧化的方法处理高浓度(涂料)有机废水,研究结果表明:以二甲苯为萃取剂,硫酸为破乳剂,废水经处理后,COD去除效果达85%~95%,且回收了废水中的绝大部分有机物,萃取剂可回用。混合废水再经焦碳吸咐过滤、气浮、电解、氧化塘等处理,使COD去除率达94.5%~96%,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7.
概述化工工艺萃取剂选择的过程,并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一前言近年来,柴油发动机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电喷技术应用之后,鉴于柴油的体积发热值大、耐用、高效,柴油机器维修少等优点,柴油已广泛用作汽车、船舶等内燃机设备的燃料,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柴油总需求量逐年递增,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增产柴油,国内市场对柴油的需求增长幅度也超过了汽油。但柴油中含有较多含硫化合物,包括有硫醇、硫化物、噻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其中噻吩占到柴油总硫的80%以上。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如果在使用前不脱除干净,其燃烧后形成的硫氧化物不仅  相似文献   

19.
对60%百菌清水分散粒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干燥温度为50℃,干燥时间为3h;颗粒粒径约为1mm左右;有效成分含量为60%,加水量9-11%。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水分散粒剂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0.
依据JJG 615-89售油器检定规程,用砝码和天平直接测量售油器的售油量,得出售油器的示值误差。由于受标准、设备、环境条件、人员、方法和测量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对测量结果会引起测量不确定度。下面对售油器检定装置的不确定度加以完整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