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今世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侵犯著作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日趋复杂的犯罪形势,我国近些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知识产权犯罪的司法解释,降低了知识产权犯罪的入罪门槛,也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但是从当前的司法实践看,对于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行为认定还存在着一些疑难问题.对于完善侵犯著作权罪的构成要素,笔者就侵犯著作权的认定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著作权的认识又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时至今日,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网络以其所载信息的大量性和信息传递的迅捷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与此同时,一些与网络相关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网络著作权的问题尤为突出。随着各地网络著作权侵权“第一案”的涌现,不断地有类似的案件诉诸于法。那么网络著作权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权利呢?对其的保护又应该如何呢?它是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呢?  相似文献   

3.
刘超 《社会科学动态》2013,(11):243-243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采用,让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出现了新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在这样的网络虚拟空间,人们对于相关著作进行利用和复制的目的及行为更加难以界定和监测。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日益严重,对于著作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邹涛 《河北企业》2024,(3):149-151
在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手段侵犯著作权犯罪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探究其不断增多的原因,有利于完善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手段侵犯著作权罪的刑事政策,不断加强对著作权的保护力度。从法经济学角度,利用成本与收益理论进行分析,得出相比于传统侵犯著作权罪,利用信息网络手段侵犯著作权罪受到侦查困境的影响,其预期惩罚较低,导致理性犯罪人认为实施该行为能够获得巨大收益的结论。可以通过设立有偿检举制度、完善其定罪标准以及设立禁止从业资格的方式,提高犯罪成本,使得利用信息网络侵犯著作权罪的潜在犯罪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5.
网络犯罪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基本概念看,网络犯罪是:行为主体以网络信息和信息网络为攻击对象,或借助信息网络作为犯罪工具和手段,故意实施的危害信息网络安全、侵犯社会主体合法权益,触犯有关法律规范的行为。在现实中,网络犯罪的概念应该是广泛的,只要在信息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实施的犯罪,或使用了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就可以认为是涉及网络的犯罪。  相似文献   

6.
郁龙 《企业导报》2011,(20):166
网络的飞速发展无疑为人们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带来了便利,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传播媒体和交流方式,博客在促进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备受争议的博客著作权问题。本文探讨了博客著作权的构成要素,阐明了博客著作权限制的合理性及其方式,并对博客著作权的保护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各种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层出不穷。加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理论概述、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四个方面展开对网络著作权保护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技术缔造的网络环境中,作者、传播者、社会公众三方利益冲突日益尖锐,人们在充分利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资源的主人发生了利益冲突。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建立一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体制,在知识产权权利人获得了有效的权利保护和良好商业回报的同时,社会公众最广泛地使用网络资源。本文从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的客体及侵权行为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进行分析,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的本质,并在对我国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现状提出质疑的前提下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中.大多数内容都绝非原创.均来自传统的媒体.其中不乏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免费午餐”成了流行观念,而著作权保护反而被置之脑后了。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改革发展迅速,然而不少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不断滋生的著作权侵权事件即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网络环境下著作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受到侵犯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滞后、人们对具体侵权行为及表现了解甚少及层出不穷的新的著作权侵权方式。本文通过对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剖析及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著作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分析,希望能为完善滞后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在网络环境下保护著作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以计算机网络资产为对象,运用网络技术,对存储于网络空间里的信息进行侵犯的严重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它与传统的犯罪有着巨大的差异,具有鲜明的特点。网络犯罪的日益广泛性和给社会所带来的巨大破坏作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紧迫的课题:如何防范日益猖獗的网络犯罪,减少网络犯罪造成的巨大损失,成为信息时代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犯罪在很多领域出现了新问题,此后各种相关的计算机犯罪层出不穷。文章主要从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的关系、具体的网络诈骗问题以及计算机犯罪的完善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计算机犯罪与网络犯罪在本质上的区别,进而对计算机犯罪的下位犯罪——网络犯罪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计算机犯罪的有关探讨,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犯罪的相关立法、预防计算机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公安厅介绍近期经济犯罪新趋势:银行卡犯罪仍高发,尚未发现芯片银行卡被克隆的案件,但出现有黑客技术窃取银行卡信息的犯罪新特点。与此同时,传销和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犯罪出现众多新“变种”,通过网络的方式,打着“理财、投资”的幌子来发展下线和非法集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商务及非商务行为逐步广泛和深入,随之而来的网络知识产权法律问题也日益增多,产生了很多没有先例可循的新型案件。在此领域,我国的司法实践不得不走在立法的前面,创造性地审理了一大批涉及网络域名、网络链接、网络下载MP3音乐、网络搜索、网页著作权、P2P著作权案件等等的知识产权前沿问题案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将网络资源纳入我国著作权保护体系意义重大,本文着重阐述网络著作权中的作品认定以及权利确定,论述了网络作品中复制的特殊性,最后笔者针对我国正在建立新的著作权保护体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因特网无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造,网络出现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开拓了一片新天地,并且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为人们进行对外交流、信息传递、商业行为提供了一个更为方便和快捷的渠道。然而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它在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同时,也成为“第一破坏力”,以数字化信息为特征的网络世界,同样存在纠纷与犯罪,虽然网络是一个虚拟的时空,但网络犯罪所造成的后果却是极为严重的。如何在司法工作中对网络上的侵权行为或不法内容进行科学取证,为打击网络犯罪、制裁网络上的侵权行为提供合法依据,成为一个新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将网络资源纳入我国著作权保护体系意义重大,本文着重阐述网络著作权中的作品认定以及权利确定,论述了网络作品中复制的特殊性,最后笔者针对我国正在建立新的著作权保护体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王子瑶 《管理观察》2015,(10):191-192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兴起。大量的网络原创作品在网上发表。与传统原创文学作品比起来,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具有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等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加速了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崛起,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许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著作权的保护问题。基于网络开放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保护存在着各种障碍。因此,我国更应该建立完善的网络原创文学作品著作权的保护体系,让其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得到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19.
网络著作权,是指在互联网传播中,作品所体现的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网络著作权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数字化的产物,建立在传统的著作权基础上,并不因其数字化而丧失对其保护,相反,正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与虚拟性,降低了侵害著作权的风险与成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民资源共享的理念生根发芽,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显得日益突出,本文试对网络著作权的相关问题及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有关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正 《活力》2003,(10):58-58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保护人民、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任务。要使检察工作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必须着眼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法律监督工作中的具体运用,着眼于对检察工作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检察工作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