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6年前,一位20多岁的英国小伙儿来到深圳,只呆了一天,没感觉有什么特别之处.2007年,他为这个城市取得的成就赞叹不已,出任这个城市一家全国性的保险系银行的行长,成为中国金融业两个"洋行长"之一.  相似文献   

2.
针对世界金融业的发展以及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德勤国际资深金融专家对中国银行业提出三大建议: 建议一:重新定义中国的银行,开放新的资本市场,"解放"银行.德勤专家指出,中国的银行与国外的银行有根本性的区别:国外的银行就是一个企业,它的整体管理、运作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去操作.而中国的银行则不能简单按企业的原则去运行,它肩负的责任太大,中国经济增长幅度达到8%左右所需的资金几乎全由银行提供.  相似文献   

3.
英日韩三国金融业统一监管改革的模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丕强 《浙江金融》2004,(10):20-21
英日韩金融业统一监管的背景 1.英国金融业实行统一监管的背景.英国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曾是非常复杂的体系,由7.8个法律构成,有7.8家审批与监管机构.保险业曾由贸工部与财政部双重监管,商业银行由英格兰银行监管,证券业由一个行业自律组织监管,住房基金由政府下设的住房基金委员会监管,养老基金管理由行业监管,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由贸工部监管,等等.这些监管机构相互交错,职能复杂,在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情况下虽起到了监管机构应有的作用,但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经营方式的改变,银行开始经营证券和保险等业务;保险公司发展理财业,抢了银行的传统生意;这些经营业务范围的变化使传统的监管框架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了.  相似文献   

4.
小叶  小齐 《银行家》2002,(12):40-41
开风气之先 20年前的1982年1月,我国建国后引进的第一家境外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揭开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刘勤 《海南金融》2003,(1):51-53
2002年是我国加入 WTO的第一年,就在我国金融业准备应对外国银行挑战之时,发生了南京爱立信公司转贷事件.此事引起了金融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使我们从中引发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美英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上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比较快的国家。美国以至少有一家银行子公司为确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必要条件,英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则多以银行为母公司。为适应金融业的发展,英国于1997年建立了统一的监管体制,同时确立原则性监管理念。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球金融业最权威的评选,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在银行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每年根据世界各国和地区商业银行上一年度的核心资本、资产、税前利润、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等多项经营指标,评选出当年全球前1000家大银行.  相似文献   

8.
柏青 《银行家》2001,(1):24-28
中国金融改革,自从走上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分设的道路,金融业、学术界、新闻记者的关注点一直聚焦于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上,有一度,政策性银行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9.
苏如飞 《中国金融》2022,(11):97-98
<正>近年来,多家国内商业银行因员工行为管控不足导致大案要案频发而遭受严厉监管处罚,这也让商业银行业务一线部门在案件防范工作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员工行为管控作为国际银行业的舶来品,在我国银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并没有行业普遍行之有效的实践与经验,完全由各家银行自行把握,目前市面上对此方面规则介绍的书籍也比较少。近期,笔者读曾在英国监管机构及银行部门工作的英国资深合规官彼得·海恩斯联合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大学教授及银行合规官等实务人士编著的《金融业行为风险指南:国际经验、合规对策及情景运用》(简称《金融业行为风险指南》,  相似文献   

10.
与早期银行主要面临流动性风险不同,从20世纪80年代后,银行风险越来越多的由内部控制失效造成.1997年,巴塞尔委员会在剖析英国巴林银行、法国里昂银行、日本大和银行等几起著名案例时发现,主要原因就是内部控制失效.针对银行风险暴露出的新特点和趋势,199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了<银行机构内部控制系统框架>,提出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标准,即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应包括"管理层监管与控制文化、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与职责分离、信息与交流、监管活动与缺陷纠正"五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自从去年一批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纷纷参股证券公司之后,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资金开始涉足金融业.如果说新疆德隆筹划建立保险公司还不足以引起业界关注的话,那么海尔、新希望、东方集团这些传统产业与保险、银行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关注呢?  相似文献   

12.
所谓银行业“电子化革命”,就是银行业经营管理实现全面的电子计算机网络化。即由过去的银行内部业务处理的电子计算机化,过渡到银行与企业、银行与家庭、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交易的全面电子计算机网络化。到本世纪末,日本的银行界将实现INS(高级情报通讯装置)的综合网络体系化。这不仅对银行金融业,而且对整个日本  相似文献   

13.
聂晶 《金融博览》2007,(4):34-35
美国花旗银行最近以11.3亿美元收购了全球第一大网上银行英国埃格银行(Egg Bank).此举不仅给花旗带来了300万英国信用卡用户,而且还为花旗开拓出一条低成本获取存款的新途径.业界人士指出,这笔交易显示出一种趋势,即网上银行的优势让传统银行看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走过了上海近代银行历史的轨迹,再不妨回首凝望那老银行一幢幢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建筑,又似乎身临其境体味到中国金融业的兴衰与沉浮,梦想与辉煌。在中国工商银行所辖的全国二万多个分支机构中,有许多曾为老银行建筑,有英国式的、西班牙式的、德国式的、荷兰式的、意大利式的  相似文献   

15.
张启富 《浙江金融》2006,(11):17-18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和宁波抓住有利时机.金融业发展迅速.均已形成较大的金融业规模和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杭州是省会城市.金融业发展区域优势明昆。从银行业来看.国内所有的商业银行均在杭州有分支机构.并且是浙商银行总部所在地.另有杭州商业银行、杭州农村合作银行、萧山农村合作银行、余杭农村合作银行等4等地方银行。2005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748.7亿元.贷款余额5545.3亿元.从证券期货业来看.到2005年底.杭州有本地券商4家.营业部89个.本地上市公司46家.上市公司累计筹资155亿元。本地期货公司11家.营业部4个:从保险业来看.杭州有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25家.外资保险机构2家.2005年保费收入72.5亿元。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世界金融业正向全能制银行发展。在西方金融史上 ,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曾经几经起伏。 3 0年代的金融危机之后 ,国际金融领域逐渐由混业经营演变为混业和分业两种经营模式并举的格局 ,前者以德国、瑞士和奥地利为代表 ,后者以美国、日本和英国为代表。到 2 0世纪中后期 ,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开始出现新实行的混业经营的新动向 ,单一的银行功能正向金融超市方面发展。首先是英国在 1986年完成了金融“大爆炸”的改革 ,允许银行兼并证券公司 ,形成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企业集团。接着 ,日本又发生了金融“大地…  相似文献   

17.
纪福星 《金融论坛》2004,9(11):16-20
新技术革命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使银行的分销渠道多元化,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虚拟银行业务部分地取代了传统的银行网点业务.但是,作为面对面沟通最有价值的形式,有形网点资源是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重要分销渠道,在国有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在新形势下合理有效运用各种网点资源至关重要.本文在对有形网点和无形网络两种市场资源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新网点主义"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并着重阐述了在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有形网点资源具有比较优势的情况下,打造"新网点主义"核心竞争力的可行性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世纪以后,我国银行业裁员的力度不断加大,面对一次次的"金融业人员减肥",不少银行员工不好理解,他们甚至感叹:中国"TO",银行"踢我".果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爆炸式增长,信息技术的革新,催生出了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银行.互联网银行突破了传统银行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是由于互联网银行没有物理网点与客户接触,一切都要依托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且发展迅速,在法律规章制度、信息技术、金融监管等方面产生了大量的空白,由此带来的风险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金融事件和纠纷.鉴于互联网银行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早有成熟的发展经验,本文以美、日、英等国家在互联网银行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经验教训,详细阐述我国互联网银行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风险和监管问题,并探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国内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英国《银行家》杂志一年一度推出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历来被公认为评估世界银行业和各家银行综合实力的度量计,是全球1000家最大银行综合实力的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