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2011-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分析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双持续提升,两者发展水平均呈现东部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格局;普惠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普惠金融的适度发展显著增强实体经济的经济效益、优化实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促进实体经济的科技创新,但普惠金融的过度泛化发展却会抑制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二者的分位数回归结果可知,随着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促进到抑制转变的临界点不断优化.因此,需要加快中国欠发达地区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步伐,有序地、倾向性地推进差异化的普惠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提升,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4—2019年1 458个县域数据,探究普惠金融数字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能够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金融普惠化和数字化具有协同效应;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普惠金融数字化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其中职业培训、医疗卫生、信息通讯和基础设施的调节作用为正;县域资源禀赋和财政配置模式对公共服务的调节作用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2010-2019年的省级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共同富裕程度,研究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与数量关系,结果表明,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显著正相关,普惠金融通过包容增长、创新效应、创业效应等,有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提升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子系统与平等子系统协调统一,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贡献来源于东部地区的收入提升效应,收入不平等改善相对有限.建议强化普惠金融协调收入提升与不平等改善的能力,拓展普惠金融内涵,加快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一个省份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小康社会的重要板块,更是国民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融合性强大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它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各部门。但是贵州省县域金融发展滞后,和县域经济发展相脱离,不能很好地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结合贵州县域金融资源禀赋,秉承普惠县域金融理念,从完善县域金融体系、创新县域金融产品及服务、构建县域直接融资体系、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解决县域经济融资难、融资困境的对策,以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资本配置效率、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和金融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促进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发展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调节变量,不断提高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研究普惠金融发展与城镇之间收入差距的关系,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2006年至2016年我国普惠金融及城乡收入进行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而且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两者之间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普惠金融发展与城镇收入差距应当协同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6—2011年31个省级区域的经济与金融数据,构建静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法制环境、银行业市场结构与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普惠金融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法制环境、银行业市场结构对普惠金融的影响存在空间关联效应。地区法制环境的改善既能够直接对普惠金融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又能够通过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而对普惠金融产生积极影响;地区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促进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不同地区法制环境、政府作为和经济发展水平作用下的银行业市场结构(HHI)调整都对普惠金融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在经济结构转型环节中,金融抑制对其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各个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形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经济产业转型的升级势在必行,经济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作为支持,而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粗放、产业结构形式低效,不能发挥金融对资金的优化配置功能。基于此,在本文中对金融抑制,以及经济结构转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韩清鑫 《西部金融》2023,(11):54-65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新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普惠金融为出发点,研究新疆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以新疆2013-2020年14个地州市为样本,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在普惠金融影响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中介促进作用;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与拐点效应皆存在区域差异。最后提出针对不同区域所实施的政策要差异化,并从完善普惠金融发展机制、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与普惠金融相结合、针对科技类企业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加强对普惠金融的监管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2011年至2019年西北26个民族地市州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在构建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变异系数法与欧式空间距离法测算普惠金融指数,并进一步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支持力度以及科技水平对普惠金融指数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基础设施发展以及科技水平提高能够有效推动西北民族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铜川农户主体为研究对象,设计针对农户金融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在全面了解铜川市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农村主体普惠金融满意度的因素。实证结果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户主体的金融意识及接受程度、金融机构产品创新、传统金融机构的线下贷款服务是影响农户主体普惠金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生态、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防范普惠领域相关风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8-2017年安徽省60县域的数据来探究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考虑到空间异质性,根据地理划分将样本分为皖北、皖中、皖南三个地区分别构建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和减贫效应。研究表明:安徽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自南向北递减,普惠金融对于皖北地区有一定减贫效应,皖中和皖南地区的减贫效应却随着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反而下降,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普惠金融减贫效应差异性显著。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对县域视角下普惠金融如何更好地缓解贫困程度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中国经济金融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机制的基础之上,运用协整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基于1978~2012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经济金融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均衡化的影响效应。协整检验的结果显示,经济金融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同方向变化,与产业结构均衡化反方向变化。研究证明,金融化对产业结构优化表现出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经济金融化增强资金的流动性,从而支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另一方面,金融化过程中的投机性投资扰乱了产业结构的均衡性。在此基础上,就经济金融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2009-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从金融发展、金融扶贫力度和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入手,基于面板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对我国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尚未达到协调发展的程度,其中金融扶贫力度和产业优化能够显著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但金融发展规模对农村经济来说仍然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即金融规模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其次,农村经济增长一方面会促进金融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也会减少贫困度,进而导致金融扶贫力度的降低。另外,金融规模的扩大也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而当产业结构优化优势发挥出来后,其又会对金融规模产生显著的反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产业园区作为县域经济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重要力量。但不容忽视的是,产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重引进轻消化吸收、重规模轻结构优化等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规范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其健康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笔者通过对渭南市园区经济的实地调研,从金融视角对如何推进县域产业园区结构升级转型,促进县域产业园区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深度赋能具有重要价值和广阔前景,为农村居民减贫增收注入了新动能。运用2011—2021年中国29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金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服务效能,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比较微弱;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其增收效应远远大于传统金融,其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但其覆盖广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方面存在协同互补关系,传统金融发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产生了正向调节效应;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具有非线性和阶段性特征,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呈阶梯式上升趋势。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弱化了门槛效应约束,增收效应相比传统金融具有绝对优势。因而应大力推动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促进两种金融模式协调互动,以助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共同富裕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高各类群体的金融可得性,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出西中东部作用效果逐渐升高的地区差异,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技术创新、消费增长、减贫增收等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选取2011—2018年277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助推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并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门限效应模型检验其中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地助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助推作用主要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途径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直接影响产业结构,还通过影响科技创新、消费水平及传统金融等因素,间接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普惠金融有效提升了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产业结构,但未对西部地区城市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呈现非线性特征:当数字普惠金融、传统金融和科技研发水平越过门限值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力会逐步增强;教育水平越过两个门限值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力会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李富强 《西部金融》2014,(10):53-56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新时期下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民生惠及深度、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金昌市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然而受制于先天弱势性、机制保障不健全,金融生态环境仍需优化等因素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还受到一定地限制。本文立足于金昌实际,从构建更富有活力的金融服务体系、改善金融管理服务及创新手段、建立和发展普惠金融保障机制、畅通普惠金融落实渠道入手对推动普惠金融加快发展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数字普惠金融旨在为金融需求者提供一个普惠性的产品服务,促使传统金融转向开放、包容、普惠的“人本主义”经营理念。根据金融深化理论的观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门槛效应、减贫效应、排除效应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31个省级区域的泰尔指数,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由于数字普惠金融会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出现内生性问题,用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得到一致可靠的计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