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人力资源经理所具备的胜任力主要有思考方式与内驱类胜任力、专业胜任力、管理胜任力。思考方式与内驱类胜任力主要包括结果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团队精神、信守公司价值观等。专业胜任力主要包括能推行人力资源管理最佳实践和衡量人力资源绩效、能成为组织和直线经理的业务伙伴、能管理组织文化等。管理胜任力主要包括业绩管理、提高他人和创造开放的工作氛围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胜任素质模型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春清 《商场现代化》2007,(23):297-298
胜任素质模型的提出,为构建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视角。本文介绍了胜任素质概念的来源与含义,阐述了胜任素质模型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胜任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薛雯  马健 《现代商业》2012,(12):97-98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人事管理思想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政府的效能。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技术方法。从公务员胜任岗位所需的素质要求出发,建立系统的基于胜任力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而最大限度的为提高政府效能服务。  相似文献   

4.
试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胜任素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自身是否具有必要的能力素质,会直接影响到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胜任素质进行研究,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必备知识和任职资格标准。该文论述了胜任素质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胜任素质模型的过程和方法,介绍了两个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胜任素质模型,并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借鉴这些模型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时代的发展使企业逐渐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成为了企业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较大。虽然当前很多高校都设置了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但是人才供求错位问题严重,学生就业困难,而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胜任能力较差,这便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就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日渐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对人的内在素质的研究日益深入,以胜任素质模型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从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角度阐述胜任素质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并指出应用胜任素质模型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7.
提升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支撑力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门类之一,对推动企业效率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随着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河北省人力资源的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乃至跨国流动不断增加,各类型企业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愈加迫切。相对于我国其他省市,河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河北省应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把握发展机遇,从产业规划、扶持政策、市场监管、专业化提升、品牌塑造等方面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基于胜任力概念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因素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这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从胜任力的角度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专业市场国际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存在的专业市场经营户整体素质不高。从职业素养、知识和技能/能力三方面选取14项胜任素质项目入手,构建胜任素质模型对胜任力和胜任素质进行研究发现,政府部门、市场专营公司在构建、完善专业市场经营户培训过程中,应通过专业市场经营户岗位分析、界定岗位绩优标准、收集、整理数据信息等手段,在认真分辨优秀员工与一般员工在知识、技能或能力、自我认知、社会角色、动机、特质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建立某一具体岗位工作胜任能力素质特征模型,形成一个可操作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有效运用胜任素质模型对经营户进行培训产生,有助于快速提升专业市场经营户国际化经营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型和实践型学科,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体现在知识和理论方面,更体现在能力素质方面。本文主要基于素质模型的视角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模型,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价值的形成机制与转化机制扭曲,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源的有形价值直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无形价值则促进社会的文明,二者是可以相互融合的.人力资源的无形价值能带来更多的人力资源有形价值,从而促进人力资源整体价值的提高.企业家才能是人力资源无形价值的集中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姜文青 《商业研究》2002,(10):85-8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呼唤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出现 ,我国建立和实施人力资源会计迫在眉睫。现从人力资源会计确认归属问题 ,探讨人力资源属于资产 ,不属于无形资产 ,增加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实际操作性 ,从而使人力资源会计在实行过程中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3.
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鑫 《商业研究》2006,6(4):128-13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成熟,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市场的激烈竞争突出了企业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日益提高。在这种形势下,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将成为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力手段,它也是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Against paternalism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aper presents an evaluation of the paternalistic model of HRM.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is conception of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is deeply flawed and does not provide a morally acceptable approach towards responsible citizens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Moreover, where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is based upon managerial hegemony and secrecy, the danger is that this can become institutionalized as a corporate morality that brings about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moral indifference and unjust conduct towards employees and other stakeholder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evaluation is that a wise management will try to open up its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and seek the particip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stakeholder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urpose of the company. There is another option: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can be informed by a communitarian perspective, which aims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and the need for justice to foster mutual cooperation in the pursuit of a common purpose. This conception of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will be outlined here as HRM in the 'community of purpose'.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会计是人力资本理论在会计领域的深入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知识经济的兴起 ,要科学地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人力资源 ,确立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 ,从而促使各部门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 ,合理开发人才资源 ,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萍 《商业研究》2006,(5):40-42
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兴起,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存在的人员流失快、激励机制的缺乏、对人培训力度不足、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家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正确认识,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受传统家族式管理顽固性的影响等。解决以上问题,民营企业需更新用人理念,重塑用人哲学,淡化家族管理制度,提高民营企业主的自身素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以增强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琪  宁宣熙 《商业研究》2002,(15):113-115
企业在人力资源的选聘、使用、考核、培养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偏差,其应对对策是:大力增强激励机制,积极提供用武之地;注重人才的学习培训;优化人才的专业结构;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科学评估人才的价值;加强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与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廷玲 《商业研究》2006,(16):62-64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赢利,要持久保持竞争优势,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意识,把握方向,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同时还要建立起适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结合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20.
企业跨国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整合的成功是保证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着力分析企业跨国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熟悉东道国的劳动人事政策和工会组织、进行跨文化整合、对东道国企业员工进行有效激励和建立新的员工心理契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