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特征与治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特征作为公司治理关系的基础,它不仅决定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结构,而且影响着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并通过内部治理机制的运行和内部治理关系的相互作用对公司投资决策产生影响[1]。本文首先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农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特征;其次,分析了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2.
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分析股权结构通过四个方面的机制(即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监督和激励机制、公司外部治理和适度性)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高低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对于股权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的情况而言,适度的股权集中才最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优化股权结构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股权结构优化的重要保证。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仍然是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优化股权结构,对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各自的权责利关系及三之间有效制衡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推动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维护公众股东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杜洋 《辽宁经济》2013,(7):54-55
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决定着公司的控制权结构,进而决定着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对改善经营效率,防范财务危机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股权结构和财务危机的含义入手,对股权结构中股权属性及股权集中度对财务危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从完善股权结构出发,得出一些启示,以期能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测和防范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股权结构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其表现为上市公司股本结构复杂;股权高度集中;非流通股在总股本中占据比重较大.文章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出发,分析与股权结构相应的公司治理模式和效果,并根据我国公司治理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云虹  徐叶清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89-91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股权结构的调整必然带动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革.文章分别从股权结构的两层含义即股权比例和持股者身份阐述了国有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对企业治理结构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绩效或者说公司价值间关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集中度对上市公司效率的影响上,几十年来都在寻找所谓的最优股权结构,虽然这一目标并没有完成,但却证实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效率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高度复杂性,中国学者的研究并没有局限在对股权集中度的研究上,同时也在探索各种不同性质的股权之间的博弈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而对公司效率的影响。本文对这一领域的文献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中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的股权流通能力分割的事实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怀娜  马健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6):53-59
文章以零售行业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股权结构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以实证的方法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结论为:对于零售行业,国有股和法人股与公司绩效无明显的相关性,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显著相关并呈现倒U型的曲线.并就此提出了改善股权结构和绩效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提高治理效率并取得优良业绩的重要保证.股权结构主要包括:股权属性,即按照股票的分类划分是属于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等;股权流通性,主要指上市公司所发行的股票中可以公开上市流通的数量与不可以公开上市流通的数量之间的比例:股权集中度,即全部股东因其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集中还是分散化的数量指标.鉴于我国股票市场正在实行大小非解禁,各种性质的股票将实现全流通,笔者主要从股权属性和股权集中度两个角度分析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绩效或者说公司价值间关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集中度对上市公司效率的影响上,几十年来都在寻找所谓的最优股权结构,虽然这一目标并没有完成,但却证实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效率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高度复杂性,中国学者的研究并没有局限在对股权集中度的研究上,同时也在探索各种不同性质的股权之间的博弈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而对公司效率的影响。本文对这一领域的文献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中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的股权流通能力分割的事实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林黎花 《科技和产业》2009,9(11):100-104
以沪深两市石油化工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21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不同行业不同竞争性下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随行业竞争性的不同而不同。不同行业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完全不同,同类型的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也依行业而定。国有股减持及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应考虑不同行业的特点有区别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对2004-2005年评选的32家"环境友好型企业"中的8家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环境责任指数与治理结构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多元一次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程度,监事会规模的扩大反而不利于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其他的因素与企业环境责任指数不相关。最后,就如何从治理结构方面上强化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给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国峰 《特区经济》2011,(4):125-126
合理的薪酬方案能实现有效地激励上市银行高管,其薪酬方案由银行董事会制定,与上市银行治理结构息息相关。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国家股的比例、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人数以及董事会、监事会会议成正比;而与法人股的比重成反比;至于监管代理机构的规模则基本没影响。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些约束与控制性因素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郝晓雁  郭娟花  吴烨 《科技和产业》2012,12(12):140-144
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我国上市公司由于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诸多财务治理方面的问题。股权结构是公司财务治理的基础,其设置状况是否合理对公司财务治理的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股权结构的财务治理效应,并通过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财务治理效应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财务治理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制度安排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一个动态反应过程,其异质性特征影响企业的治理行为,产生收益与成本。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基于股权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非常普及,通过影响和塑造公司治理行为选择而影响整个经济系统。本文以股权结构异质性为主线,对股权结构类型、非控制性大股东、股东合谋和终极股权四个维度,结合中国情境下的股权结构异质性的应用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与述评,以期为我国公司治理制度下发挥股权结构的治理效应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顾晓伟 《特区经济》2012,(1):106-109
本文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股权制衡的内部监督效应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提升公司绩效;非制衡的股权结构不存在内部监督效应,无法对公司绩效进行提升;过度分散的股权结构通过董事会、管理层薪酬设置对公司绩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肖作平 《改革》2005,(3):97-103
对照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特征,着重从股权模式、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结构、管理层激励机制和机构投资者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中国上市公司并没有形成真正体现现代企业制度内涵的运作机制,导致内部治理弱化,强化了内部人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从公司治理谈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梅 《特区经济》2011,(7):299-300
本文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结构出发,分析内部控制、控制环境与公司治理三者之间的层次关系。本文认为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公司治理又是控制环境的核心,因此健全的内部控制需要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环境现状的分析我们找出我国上市公司控制环境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和内部治理机制形式化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控制环境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李迎春 《科技和产业》2023,23(6):124-129
企业作为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其环保投资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在企业的环保投资决策中,公司的治理结构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多个大股东可能会影响企业环保投资。以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与企业环保投资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会抑制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同时多个大股东越多、持股比例之和越高,越不利于企业进行环保投资。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成立。对二者关系的分析可为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与企业环保投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20.
《China Economic Review》1999,10(1):75-98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ownership structur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publicly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 typical listed stock company in China has a mixed ownership structure with three predominant groups of shareholders—the state, legal persons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each holding approximately 30% of the stock. Ownership is heavily concentrated. The five largest shareholders accounted for 58% of the outstanding shares in 1995, compared with 57.8% in the Czech Republic, 79% in Germany, and 33% in Japan.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ix and concentration of stock ownership do indeed significantly affect a company's performance. First, there i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profitability. Second, the firm's profitabilit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raction of legal person shares, but it is either negatively correlated or uncorrelated with the fractions of state shares and tradable A-shares held mostly by individuals. Third, labor productivity tends to decline as the proportion of state shares increas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importance of large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inefficiency of state ownership, and potential problems in an overly dispersed ownership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