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地农民是伴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推进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提高社会公平性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基于对江阴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是支撑以江阴市为代表的失地农民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关键;"即征即保"政策可保证失地农民获得长久的可预期养老收入;"断保"现象需要通过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水平等方式解决。政策建议如下:(1)城镇化必须紧随着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进行,这是保障失地农民的养老权益的基础;(2)政府应把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作为推动城镇化及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来抓;(3)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保证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深度融入城镇生活并持久获得制度保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实践模式的公平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建设在实践中形成了多种模式,选取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进行公平性分析。在覆盖对象、筹资方式、缴费及给付、基金管理等方面,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都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另外,通过对各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将失地农民纳入城保,从公平角度来看,优于其他几种模式。因此,在建立统一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中,应该借鉴实践经验,注重社会公平,以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建立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进程中,我国农民由于失地而导致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监管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培训工作,建立维持失地农民长远生计的其他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进程中,山西农民失地问题及其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解决山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与监管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培训工作,建立维持失地农民长远生计的其他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在失去了原有的土地保障之后,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这使他们成为有别于一般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的边缘群体,他们的生存现状及养老保障制度的缺失问题亟待解决。结合建设中原经济区所带来的优势,通过调整政策、完善体制、居家养老、发挥集体经济优势等相关方面的建设对老年人实施养老保障,对河南省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及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失地农民群体大量增加。农民失去土地意味着失去保障,当前失地农民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征地补偿金。小部分的失地农民通过做一些小本生意和非技术性的简单工作来保障基本生活。"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受到文化背景及技能的影响,就业、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徘徊在城市的边缘。养老保障制度不仅包括养老保险,还包括老年人的住房保障、权益保障,以及为养老做准备的就业保障等。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的方法,研究了兰州新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兰州新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具体做法是以先行养老保险为主,辅之以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和社会服务。结合兰州新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实证研究设计出包含社会养老保险、合理科学的补偿款发放方式、理财管理以及住房置换、就业扶持和给予市民待遇的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作为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出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是诸多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健全的社会.所以失她农民的利益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更是急需探讨研究解决的.本文分析了国外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以及我国目前失地农民养老安置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提出了区域性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当中,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随之而来的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既有别于一般的农民,但又不是城镇居民,他们不能享受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却又面临着空巢家庭大量涌现,传统"养儿防老"体系崩溃的尴尬情形。妥善处理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关系到中国城镇化建设,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现有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有其优点,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对比两种模式,分析其存在问题可以为完善中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做出有效建议,从而更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9.
宋虎林 《时代经贸》2010,(4):236-23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作为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出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是诸多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健全的社会。所以失地农民的利益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更是急需探讨研究解决的。本文分析了国外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以及我国目前失地农民养老安置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提出了区域性失地皮民养老保障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12)
文章在梳理日本多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及机构人性化的专业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探讨在养老服务中日本各级政府的责任,分析日本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启示,以期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于兰华 《生产力研究》2011,(9):52-53,98
当前社会形势下,经济、文化、社会等养老资源供给困境,严重影响了我国老年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为此,必须构建构成性多元养老资源供给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家庭、社会提供养老资源的优势,使老年失地农民能够过上有生活水准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于是失地农民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弱势群体。由于现行征地制度和相关法律的不完善,造成了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以及补偿失地农民的安置等问题,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基于对酒泉市肃州区的调查,通过对农民失地后的情况以及失地后养老情况的数据分析,得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给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失地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失地农民养老权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导致大量耕地良田被占用,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由此产生了介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社会弱势群体——失地农民。本文从失地农民养老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的相关对策,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易石宏 《当代经济》2009,(19):36-37
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必须实现传统的养老保障制度到现代养老保障制度的转型,在这一转型时期里,要求以人为本实现养老保障制度的创新,就是要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养老金增长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养老储蓄计划.  相似文献   

15.
刘晓兰 《经济师》2008,(4):27-27
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失地农民的产生,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的失去又导致养老问题的产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经济的持续发展都要求在发展中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在通过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农民失地现象,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是近几年的讨论热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自从2008年实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该制度亟需在社会保障项目、社保基金管理、信息分享平台等方面进行创新.以使该制度更公平、更实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如何建立一个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又符合中国特色的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更是各级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文章着眼于人口老龄化对目前养老保障制度的挑战,提出了现代养老保障制度的目标,并进行了具体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社会救助的障碍分析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其中的社会救助制度,在保障贫困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其制度设计、监督管理、配套完善等方面的根源,应着手完善征地安置制度、监督管理机制和就业保障制度等全方位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柯楠 《经济纵横》2012,(2):75-7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社会权问题凸显。现阶段,保障失地农民社会权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消除在失地农民社会权保障制度建设上的认识误区;二是完善非农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建立有偿使用制度,增加失地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完善法律援助机制,保障失地农民社会权益;四是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健全失地农民社会权保障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乡社会的统筹发展,农民科学、合理地离开土地,成为历史的必然.但在实际征地中,由于相关政策体系的不完善,造成很多失地农民面临"进无出路、退无保障"两大难题.形成原因主要是:1、失地农民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和缺乏非农劳动技能等因素,失地农民就业难;2、目前各类建设用地征地补偿普遍偏低,政府还没有全面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范围,失业农民没有养老保障;3、补助方式不完善,使失地农民成为"三无"(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人群.解决办法:建立"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经济补偿"三位一体的长效保障机制.1、构筑就业保障线;2、构筑养老保障线;3、构筑生存保障线;4、构筑政策保障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