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有竞争就会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而经营中的“误导宣传”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经营中“误导宣传”主要依赖于商品(服务)广告.“误导宣传”形式和类型很多,从形式看,有的对商品质量过份夸张,将劣质产品称合格产品,将一般产品宣传成某某级的获奖优质产品;有的故意丰富产品制作成份,扩大产品性能和用途;有的将有效期限推延,或者直接在产品上盖上次月的出厂日期;更有甚者在自己的产品上贴上他人商标,假冒他人产品等.从类型看,一是经营者利用新闻媒介进行“误导宣传”.新闻媒介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期刊杂志等.二是户外广告的“误导宣传”.这是经营者不用花大钱就能宣传自己的一种类型.经营者只需在门前或公共场所张贴出广告即可.这种广告应变性强,可根据消费者心理或竟争对手的策略灵活应变,今天贴一张“大放血”,明天贴一张“大模奖”,后天再来一张“大派送”的广告.这种广告的“误导宣传”性最强、危害性最大.  相似文献   

2.
去年秋季,南京餐饮界策划出“螃蟹10元一只”的“事件”,成为引人关注的热门话题。做如是“蚀本”买卖,有的商家非但没有蚀本,而且居然发了一把,靠10元螃蟹吃“肥”了自己;有的则大相径庭,花了可观的广告吆喝费,10元螃蟹反而吃“瘦”了自己。10元螃蟹策略本是市场营销学上讲的“晕轮效应”定价法。其原理在于:店家将一种顾客关注率较高的商品价格订低甚至低于成本出售,以此产生晕轮效应,即使得顾客爱屋及乌,产生该店商品价格低的整体好感,从而促使店家美誉度提高,顾客盈门。此法应用得当,能产生信誉和利润“双丰收”的奇效。在公款消费锐减,螃蟹“相对过剩”,餐饮业“高处不胜寒”的市场背景下,推出10元螃蟹策略,可谓理性的抉择。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界人士都感到,“面向顾客”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畅销与否,经济是否繁荣,因为购买商品的是顾客而不是市场。市场是顾客造就的,尊重顾客,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与顾客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就给对手设置了沟通该顾客的鸿沟。这种赢得顾客的营销策略远比直接思考如何赚钱重要。“生日快乐”乔·吉拉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为什么普遍偏弱?一个重要原因乃是营销七习惯于“同化”市场,即以与众相同的产品去争夺相同的目标顾客。国内外一些大获成功的企业则不然,他们很注重“异化”市场,这就是以同中见异的产品去赢得不同的目标顾客,从而别开生面,在同类商品市场上拥有自己独特的细分市场。 据说,日本的泡泡糖市场曾长期被“劳特”垄断,其他企业很难涉足其间。但“江崎”决心打破这种垄断。他们深入市场调查后发现,“劳特”的消费对象是以儿童为主,目标顾客和产品品种都比较单一,而成年人的泡泡糖市场潜力还很大。于是“江崎”果敢地  相似文献   

5.
报载,某外门公司在京举办一次展销会,在自己的产品旁边立元大牌写道:“请您操作,弄坏和奖”,真让参观者和顾客们大开眼界、赞叹不已。“弄坏有奖”并非外商的幽默,而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推销产品的策略。因为如果让你“乱动”一番,其产品仍安然无恙.那么知名度必然巨增.你便无形中为他做了义务广告。倘若产品被你“弄坏”了,他又可以针对存在问题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使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这样买卖双方都放心、满意,何乐而不为呢?“弄坏有奖”的促销策略可谓精明之至矣!无独有偶,去年在国内的一次展销会上,北京通县九洲床具…  相似文献   

6.
<正>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经营与竞争已由产品导向、竞争导向过渡为顾客导向,其本质表现是千方百计争夺顾客。真正的赢家是那些潜心研究并深刻了解顾客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购买什么、期待什么,进而全力为顾客创造最大化的有效价值的企业。因为在新的市场环境里,所有的企业都是为顾客而生,而不是以自己的产品或利益为中心,经营制胜的关键就是以顾客为本,将顾客满意紧贴在心。达不到顾客的需求或不能使顾客满意的企业,不管现在看上去有多么红火,注定会被淘汰。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多数商家都是一窝蜂地追求表面上的“一对一”,教会一个销售人员做到热心周到是一回事,至于真正掌握如何识别、跟踪并与一个个的客户打交道,进而做到产品或服务的“量体裁衣”,那实在是另外一码事儿。“一对一营销”的核心思想是:以“顾客份额”为中心,与顾客互动对话以及“定制化”。企业应该从关注市场占有率到关注个体顾客的“顾客份额”上来,关注本企业产品在顾客所拥有的所有该产品中的份额,并努力提升对这个份额的占有。了解“顾客份额”的目的是用来对顾客进行区分,我们可以把顾客归属到“需去争取的”、“需进行培养的”和“…  相似文献   

8.
《湖南房地产》2005,(6):42-4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产品不断丰富,社会需求方式以及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市场竞争日趋加剧。而市场竞争的本质特征就是“争夺顾客”,没有顾客就等于没有市场。于是,以顾客为导向,力求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的经营管理新理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并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80年代,日本企业凭借产品的高质量征服国际市场。进入90年代以来,日货日益受到欧美企业的冲击,市场占有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使日本企业不得不逐步改变营销策略,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在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基础上,把主要精力放在为“上帝”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上,从经营到理念到员工的一言一行,不但要令顾客满意,甚至要超越顾客的期望值,在服务上时常让顾客有“贴心”和“新鲜”的感觉。这一革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条,日本营销专家们称之为对待顾客的“黄金定律”。一、一切为顾客的企业理念。日本营销专家认为,顾客满意就是企业管理的首要  相似文献   

10.
传统营销一般是把理论和实践的重心放在吸引新顾客的策略上 ,主要强调完成交易而不是建立关系 ,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了售前和售中活动中。而今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现代企业营销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在与顾客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主管营销的经理人员想必都看到过这样一些有说服力数据 :吸引一个背后顾客的成本可能是保持一个现有顾客的5倍 ,公司如果能够降低5%的顾客损失率 ,就可能增加25%~85%的利润。由此可见 ,致力于争夺新顾客的进攻性营销要比倾力维系老顾客的防守性营销付出的代价高得多。所以 ,“留住顾客”作为现代营销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近期来,一些诸如“联营加工、帮您致富”、“诚寻合作”之类的广告频频见诸电台、报端,着实吸引了一批想致富又苦无门路的人。这些广告大多条件诱人,包供应原料、包产品运费、包产品回收,投入少、见效快,甚至于合作成功后,连来回路费都包,有的广告更是不失时宜地打...  相似文献   

12.
上海强生公司有一个令人回味的广告:一个母亲在医院里拥抱、轻抚她的新生婴儿。在柔和乐曲的伴随下,广告结尾是这位母亲在触及婴儿手指时禁不住欣喜而泣。这种爱的语言把强生品牌和温柔的爱意与关怀联系在一起,不仅消费者忘不了,也同时显示出广告的奇特艺术效果。这使我联想到眼下电视屏幕上的一些广告,有的粗俗不堪,离题万里,有的内容平平,过目即忘。这不但起不到宣传产品目的,还劳民伤财,浪费了人力物力。 由广告推至产品,也是如此。艺术性强、个性独特的广告当然可以增强宣传效果,引导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认识,但广告只能使人们对产品有一种间接的表象认识,消费者最终选择与接受某产品,则靠的是产品本身的个性及对消费者的吸引程度。这就提示我们的企业必须紧紧盯住消费者的心里,在产品的个性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广告是为影响视听的,通过策划,使公众产生对产品的亲和,对企业形象的认可。因而,广告既是一种营销手段,也是一种公关策划;既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广告只有适应这些生长氛围,才易对公众产生积极、健康、正面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树立产品和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适者生存”,对于广告策划,贵在这个“适”字。适可而止,不可太过山东秦池酒厂继1995年以6666万元夺得中央电视台广告黄金段位竞标“标王”后,1996年又以321211800元的天价,再夺CCTV标王。虽然秦池以“大吐血”而一时成为新闻关注的热点,但绝大多数人认为,作为广告策划这是一大败笔。《经济日报》、  相似文献   

14.
稍微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眼下乳品市场上“益生菌”是个很火的词,广告上也常出现“送你×千万”、“送你××亿”的诱惑语言。在超市的乳品货架上有数种益生菌酸奶。记者发现,在各种品牌的酸奶包装上几乎都有“益生菌”的字样,而配料表中最常见的是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所不同的只是有的产品的配料中包含了以上四种菌,而有的是两种或三种。那么,益生菌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离不开产品的开发更新,日本人的“产品搅拌”开发策略值得一学。 据资料介绍,日本的产品开发很多是“产品搅拌,”即通过“搅拌”将若干不同新产品的技术构造综合在一起,演变出成千上万种形式的新产品,并很快推向市场。这种通过“搅拌”出来的新产品,具有不同的“个性”,因而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的顾客和不同的市场。 日本精工钟表公司常年生产1000多种不同型号、款式的手表,但它们都是在四、五种手表的基础上“搅拌”出来的。设计人员将机件、表壳、表面以及表带按照不同销售对象进行多  相似文献   

16.
商品大潮中的广告战,也可以说是广告心理战。这种心理战的“靶子”是消费者心理,谁能确立准确的攻心目标,把话说到“点子”上,谁就是广告战的赢家。这就要求广告必须树立一种面对受众的意识,透彻地了解和准确地把握消费者心理。求“新”这种心理的主要特点是追求新颖独特,希望购得新产品。只要是时髦和新潮的产品,就设法购买,而在价格方面并不过多计较。例如,在食品上要求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最根本的检验标准是企业价值体系是否科学 ,是否合理 ,是否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改造企业价值观 ,就是要把人的价值与尊严纳入企业价值体系 ,把对人的观照摆在企业思索与考察视野内的第一参照系的位置 ,把对人的终极关怀视为企业价值选择的最高准则。总之 ,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一、“一切为了顾客”的市场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市场占有份额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市场是企业最直接的驱动力 ,也可以说 ,市场就是企业的生命。“一切为了顾客”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市场发展策略。首先要尊重顾客 ,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其次 ,要以顾客满意为指标。企业要从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从企业自身的观点来定义消费者需求 ,要充分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及需求 ,然后据此开发产品 ,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应有超前意识。第三 ,在定价、促销、分销及服务环节中 ,要以方便顾客 ,给顾客带来实际价值和效益为主要原则。在服务上 ,要做到服务态度礼貌优雅 ,服务方式方便灵活 ,服务环境洁净舒适。同时 ,做到服务情感化 ,让顾客在使用产品和享受服务时 ,能感到美与愉悦。最后 ,要做好售后服务 ,...  相似文献   

18.
陈颐 《企业经济》2005,(2):65-67
本文从可采眼贴膜的案例出发,在市场细分的理论基础上,阐述了市场细分的变量分类,在顾客“对产品的反应”一类变量中,论述了产品市场化的两极性导致了顾客的需求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两大类,重点研究了顾客的潜在需求对细分变量的影响,提出了充分市场细分”的概念,并“且分析了以此为基础的营销策略。最后在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可采眼贴膜凭借“充分市场细分”的策略制胜于市场的案例,为本文的观点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再好的产品,顾客在使用过程中,总难免会对产品的性能、色彩、包装等诸方面感到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难以与厂家直接沟通联系的情况下,就会通过抱怨发泄出来。对“上帝”抱怨的态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有些企业对顾客的抱怨置之不理,甚或认为是无事找岔,而精明的企业却能正确对待“抱怨”,把“抱怨”变成改进产品生产的“指示器”,从而  相似文献   

20.
市场竞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争夺顾客”。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一位美国企业总裁说:“我们不是要满足顾客,而是要取悦于顾客”;“让顾客满意不是装装门面而已,我们要靠它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