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给金融市场带来难以估量的冲击.本文基于高频数据,运用向量自相关(VAR)模型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美国黄金期货市场收益和波动率的传导路径和影响程度.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供需渠道、金融渠道、市场间波动率溢出效应三种传导路径影响黄金市场.(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黄金收益有持续平稳的负向作用,对黄金波动率有持续的正向影响但影响较小,且具有滞后性.(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主要是通过跳跃波动影响黄金市场波动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黄金期货合同的保证金要求是如何确立,以及保证金要求的改变会如何影响黄金期货市场。通过分析2009年1月到2014年12月黄金期货合同的相关数据,发现对保证金要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对应的黄金期货合同的价格波动幅度。此外,保证金要求的改变对黄金期货合同的交易量和价格波动率几乎没有影响。对不同到期日的黄金期货合同,到期时间越长的合同价格更容易受到保证金要求变化的影响。另外,保证金要求的改变对黄金期货投机者的影响要大于套期保值者。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为了规避风险,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快速增长,但其本身又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如何有效监管是我国一直在研究的问题,16年11月28日,银监会《衍生工具交易对手违约风险资产计量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中亦可看出,金融衍生工具监管问题在我国所受的重视,然而由于我国衍生产品交易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以及现在出现的监管方面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信用衍生工具的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兵 《济南金融》2004,(6):28-30
本认为信用衍生工具风险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重的信用风险和风险传导的特殊性。出于对金融稳定的考虑.必须对其进行监管。由于传统的监管体制不适应,风险管理技术的不适应,以及传统上对银行衍生工具表外业务监管资本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的划分.信用衍生工具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监管应进行相应的监管模式、监管技术、监管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6.
自2001年到2011年,全球黄金市场经历了12年的大牛市,而在这其中,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更是促进使黄金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避险工具,也促使黄金期货市场成为全球交投最为活跃的期货市场之一。中国黄金期货市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应运而生,历经4年多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第八大黄金期货市场。但与海外发达国家的黄金期货市场相比,中国黄金期货市场的制度设计尚存一定的缺陷,其发展面临着制度障碍。针对黄金期货市场的问题症结,需完善法律规则、培养机构投资者、提升交易所监管职能、加强投资者教育,以全面求得市场发展的制度解。  相似文献   

7.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轮金融危机中,金融衍生品成为众矢之的。对场外衍生品和场内衍生品不加区分,造成了人们对场内衍生品的误解。数据分析表明,以期货为代表的场内衍生品市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稳定,继续发挥功能作用。危机之后,大力稳步发展以期货为代表的场内衍生品,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7年至2019年有关中国期货市场政策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表明,在政策效果上,虽然限制性政策起到了较好的稳定市场的作用,但却产生了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下降的负面影响;在期货立法上,中国期货市场政策虽然逐渐完善起来,但依旧缺乏高阶位法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信用衍生工具风险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双重的信用风险和风险传导的特殊性.出于对金融稳定的考虑,必须对其进行监管.由于传统的监管体制不适应,风险管理技术的不适应,以及传统上对银行衍生工具表外业务监管资本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的划分,信用衍生工具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监管应进行相应的监管模式、监管技术、监管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黄金消费和投资需求近年来持续强劲,全球各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陆续推出了黄金期货品种,其在全球黄金市场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新兴市场黄金期货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全球新兴市场黄金期货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股票、股指期货跨市场信息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推出后,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信息监管成为金融监管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信息经济学为基础,结合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的风险关联特性,研究信息在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传导的一般规律,并分析了跨市场信息监管在信息传导过程中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分析比较了海外证券市场跨市场信息监管具体运作体系,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特殊性提出我国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信息监管框架、流程和以跨市场信息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的黄金市场发展:现状、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黄金市场长期以来是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市场。本文在介绍全球黄金市场现状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英国、瑞士、美国和日本为样本,详细比较研究了上述各国黄金市场的监管体系、税收制度、市场结构、参与主体以及黄金非货币化后各国的黄金储备状况,总结了其在黄金市场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明确指出,中国应对此积极借鉴,建立健全相关法律监管,实施对市场长远发展有利的税收政策,完善以场内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稳步开放市场,进一步增加黄金储备并实施立体储备战略,确保中国黄金市场的稳健运行和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横截面绝对偏离度(CSAD)方法对CZCE棉花期货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棉花期货市场不存在明显的"羊群效应"。  相似文献   

15.
16.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渠道受限、成本高等一系列融资困境。文章从小微企业自身发展与外部融资方式等多个角度入手,归纳总结了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利用债券市场工具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可行性;结合对目前几种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债券市场工具的比较分析,提出信用增信、风险缓释措施和融资结构设计等三个方面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核心关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VECM模型,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线性与非线性信息溢出,并检验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发挥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线性信息溢出方面,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只有线性均值信息溢出,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只存在线性方差信息溢出;非线性信息溢出方面,两个市场之间不存在非线性均值信息溢出,不过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方差信息溢出;沪深300股指期、现货市场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不过不同于成熟市场中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方面居于主导地位的结论,我国股指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方面占主导地位,而期货市场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权期货品种已成为世界期货市场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品种。根据碳排放权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本文选取欧洲气候交易所的交易品种作为研究对象,分阶段、分品种对其交易品种的流动性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总结碳排放权市场流动性特征变化,得出碳排放权期货市场的发展经验,为今后我国碳排放权期货市场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日益发展壮大,债券发行数量和品种大幅增加,债券市场交易日趋活跃,有力助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但中美债券市场制度的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债券市场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做市商制度发挥不充分、债券市场监管权力分割、信息披露制度执行不力、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完善做市商准入与考评体系、重塑债券市场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Using both daily and intraday dat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utures trading mechanisms employed by TSE/OSE (automated system with Saitori matching) in Japan and SIMEX (open outcry) in Singapore.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relative performance, we compare interday return volatility and intraday price transmission of Nikkei/JGB futures between Japan and Singapore. Regarding Nikkei futures, we fi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between OSE and SIMEX. We find both OSE and SIMEX have significant higher variances and negative first-order autocorrelation at the open than at the close. We also find Granger causality in both directions of intermarket price transmission between OSE and SIMEX. Regarding JGB futures, empirical results are different between TSE and SIMEX. JGB futures on SIMEX has a lower volatility at the open and first-order autocorrelation at the open is not significant. In addition, we find unidirectional lead from Japan to Singapore in JGB futures. In conclusion, since Japanese trading system does not reduce return volatility and causes delay in the open, the benefit of Saitori matching is questionable. On the other hand, we find weak evidence that the Japanese trading system is more efficient in price reporting. There is no conclusive evidence that either SIMEX open outcry or TSE/OSE Saitori matching dominates the price discovery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