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在论及近代史上的中西冲突时,除了“殖民主义”和“商品——资本输出”之外,我们还习惯地使用“文化侵略”这样一个概念,用来指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对中国的种种影响。我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上,异质文化的交融是一种普遍现象,尽管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文化”的争鸣与本文的界定透过历史的广角镜,我们会发现,有关“文化”的界定如同人类的历史一样丰富多彩。早期的人类学家将一切烙有人类文明印记的事与物都称之为文化。一根木棍不是文化,当它被当成工具为人服务时,就成为文化。按照这种定义,文化被赋予了极其宽泛的内涵与外延。人类学家克利福特·格尔茨认为: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包括价值观、习俗、象征、制度以及人际关系。另一些学者将一个社会或地区的知识、音乐、艺术和文学作品的集合定义为文化。哈佛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奥尔兰多·帕特森则认为:文化是指…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什么?这是多少年来人们试图正确解答的又一个“哥德巴赫猜想”。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工业革命,进入世纪之交的现代文明社会之际,对文化取得了这样一个共识:文化是“精神财富”。世界上许多著名学者都认为,“21世纪的经济学将由文化与产业两部分构成”,“开发文化的经济价值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文化必将成为经济进步的新形象”。作为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将怎样在下一个世纪重铸经济支撑点,迎接开发文化时代的到来?战略转移此其时也本世纪中叶,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共产党人在定都北京的同时,也为这个消费性城市的发…  相似文献   

4.
文化变迁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宁  郭碧燕 《经济论坛》2002,(12):28-28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就像是一驾马车的两组车轮,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与文化的进步是互动的,但在这二者的关系中,经济发展优势是占主导地位的。这可以用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来解释。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的驱动,这种“革命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如果有什么事物阻挠了它的发展,它就会冲破障碍,“勇往直前”。文化这个人类社会的软件随着人类社会各个经济发展时期不同的硬件条件不断地融合、更新。这些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5.
"消费和谐"的演进机理及其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涛 《经济学家》2005,(5):125-127
“和谐”是指人类所处的各种关系中的协调、平等和基于良性循环的社会发展机制与状态,而“消费和谐”是指消费组织在“两轨”、“两场”的作用下,使消费组织系统内部与外部达到的一种动态的均衡状态。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消费和谐”可以有不同内涵:从经济系统内部看,“消费和谐”应包括消费与生产的和谐、消费与流通的和谐等;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社会的发展就是文明的进程。文化学之父泰勒认为“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综合体。”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而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本身也成为文化的部分。文化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般来讲,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然而,无论如何划分,文化伴随人类的生存发展而存在,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活动的文化研究又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本文拟就从现代经济社会中…  相似文献   

7.
所谓现代化,是指包含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总体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整个过程。马克思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称作人不断解放自身的过程!”因此,从这一意义说,现代化的走向,就是向着自由的迈进。 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自由发展的历史 1、物质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自由发展的历史。物质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当人类的祖先只是在原始森林里寻找坚果树叶维持生命的时候,他们还只是作为动物生活着。动物也进行生产,但是它们…  相似文献   

8.
三年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是本届政府既定的目标之一。企业文化作为影响企业竞争实力的资源,多年来一直未能引起重视,特别是国企文化以其强大且相对滞后使得国企改革步履艰难。因此,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研究,对于国企的改革和发展尤为重要。1企业文化 “文化”,这一术语源于社会人类学。《辞海》(缩印本)中是这样定义“文化”的:“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讲,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应表述为“企业所创造的生存…  相似文献   

9.
浙江传统文化与企业家阶层形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佑林 《江南论坛》2004,(11):50-51
什么是文化?哈耶克认为,文化乃是一种由习得的行为规则构成的传统,这种规则可能起始于人类所拥有的不同的环境情势下知道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能力。文化的经济学界定是:文化是指人民所习得的与遵从的特定价值观体系,它构成了人们的主观模型,人们无论是进行生产、交换、还是分配、消费活动,总是需要一个特定的价值观体系来帮助判断决策。文化的内容包括最基本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  相似文献   

10.
贫困概念及其类型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普万 《经济学动态》2006,(7):7-69,119
一、关于贫困概念的界定1.缺乏说。Townsend(1979)认为:“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贫困”。Oppenheim(1993)认为:“贫困是指物质上的、社会上的和情感的匮乏,它意味着在食物、饱暖衣着方面的开支要少于平均水平”。世界银行(1980)认为:“当某些人或某些家庭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社会公认、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社会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雷诺兹(1993,中译本)认为:“所谓贫困,是说在美国有许多家庭,没有足够的收入可以使之有起码的生活水平”。童星、林闽钢(1993)认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以及没有发展的机会和手段这样一种生活状况”。国家统计局(1990)认为:“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相似文献   

11.
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失去或放弃的资源。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资源,还包括经过人类加工的物资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特定目的”是指需要对成本进行单独测量的任何活动,也就是成本对象,例如一件产品、一项设计、一项服务、一个客户、一种商标、一个部门或者一项工作计划。“失去”是指资源被消耗,例如材料在生产中被消耗掉、设备在使用  相似文献   

12.
汪丹 《开放时代》2013,(6):209-220
色彩是人类认识、感知世界与美的重要形式与媒介。色彩之美在于对各种关系的感受,每个族群都有其心照不宣的社会文化密码,这套“内在”的社会文化密码可通过“外显”的色彩去读取。白马藏族人在衣饰、建筑上对不同色彩的混搭运用,形成生动直观的“色彩编码”。色彩的编码是社会文化的灵动表达,透过对色彩编码的解读可以领略一个族群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与社会文化的文法之美。  相似文献   

13.
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生态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念决定着人类文化创造的目的选择、社会发展方向和命运。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的实质是人本身的危机,是人类在功利主义价值观指导下造成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彻底摈弃那种寅吃卯粮、竭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的传统做法。反思和批判现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建立新的价值观,这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功利及功利主义功利(utility)一词是18世纪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派最早在严格的政治哲学和伦理学意义上予以系统论证的一个价值范畴,原义为“功效”、“效用”、“效益”等等。…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创新的伟大历史作用的高度概括和理论升华,也是被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我们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现实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内在地规定着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内在根据。然而,这只是一种现实可能性,这种现实可能性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才能转变为现实,这种有目的的活动,主要是指主体…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江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就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总要求──“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立党、立国之本,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但我认为,“三个代表”,关键是要当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 一、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功能及其对精神文明的双重影响●周爽市场经济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是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的过程。由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作用,世界各国在发展中会呈现出某种“趋同”的趋势。但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又会造成市场经济文化的不同类型。一位...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化的形成至今不过10年的时间,对于网络文化的概念,学术界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所指的含义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可以对网络文化做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在网络时代人类的物质、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也可称之为信息文化,与农业文化、工业文化是同一个层面上的概念;狭义的网络文化则仅指其中的精神文化,即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同时也包括网络影响下的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思维特征等。人们在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网络文化通常是指狭义上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8.
历史处于跨世纪转折的重要关头,未来文化发展走势究竟如何,是文化人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本文就此谈点肤浅认识,就教学界。 一 “文化”一词的内涵,根据《辞海》对“文化”条目的解释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总称为“文化”。当然,也有把一般知识泛指为“文化”,如“学文化”、“文化水平”等等,我  相似文献   

19.
文化,涉及了人类生活的广大方面。同时,文化又是一种积淀物,是一个大的群体通过若干代的个人和群体努力而获取的。这些共同接受并采用的言行模式和沟通体式,使我们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生活于具有一定技术技能、受到一定地理环境限制的社会之中。伦理是指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规范。伦理准则与伦理规范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反映。文化常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并且渗透在各个方面。人们的行为是由其文化的若干方面决定的,称为“文化倾向”。文化倾向一般涉及七个方面:世界观、人性观、人际关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0.
根据档案研究目的和研究角度的不同:档案价值概念大致有三种观点:传统的档案价值观认为,“在档案学和档案工作实践中,通常所说档案的价值,是指档案的“利用价值”或“使用价值”。还有人认为档案的价值是指档案的“保存价值”。这种档案价值观比较注重档案的社会使用价值,主要是从档案的属性以及从鉴定工作的角度认识档案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