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军华 《公司》2000,(6):31-31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些进退两难的情形:一是如若履行合同,将给本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如若不履行合同,又担心要承担违约责任。那么,在哪些情况下,企业可以单方解除合同呢?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但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法定的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一方当事人就可以依法解除合同,终止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是合同的单方解除。《合同法…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2002,(9)
<正> 律师先生: 我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进退两难的情形:一是如若履行合同,将给本厂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二是如若不履行合同,又担心要承担违约责任。请问:在哪些情况下,我厂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某化纤厂厂长张可张可同志: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但是,在合同履行过程  相似文献   

3.
[审理] 法院认为,原、被告之间买卖食用精制非碘盐,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合法,原、被告之间形成的买卖合同关系合法有效,而被告出售的食盐不符合双方的约定,又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和第一百一十一条"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4.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经济领域中合同的履约率仅为3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合同存在违约.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国际贸易是以合同为中心进行的。不同国家企业之间订立的货物进出口合同统称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它是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涉外经济合同。为了使不同国家的当事人能够有效地订立、履行合同,并协调合同全过程的各种关系,逐渐形成了这方面的国际惯例与规则。熟悉和掌握这方面的国际惯例与规则,是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促进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一、合同、合同法及惯例 合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为产生、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而达成的协议。合同通常具有三个特征:(1)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而不是单方的法律行为。只有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大陆法又称为“合意”),合同才能成立。(2)合同的目的是产生某种民法上的效果,如变更原来的约定,消灭当事人事先所缔结的债务关系等。(3)合同是合法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凡是违法签订的合同均无效。合同法就是调整各种合同关系的法律制度。目前,在国际贸易的合同方面起法律规范和约束作用的主要惯例规则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英国《—八九三年货物买卖法案》、《法国民法典》、美国《统一商法典》等等。其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所谓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合同关系是人们之间的一种最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围绕合同的订立及履行而制订的合同法则是调整这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为了在经济活动中减少因违反合同法的规定而产生不必要的民事纠纷,本文仅就合同的订立程序及其生效要件谈一下<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小企业》2006,(7):64-64
合同解除权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依据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解除合同的权利。《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相似文献   

8.
案例分析     
报编辑同志:去年,我们厂与一家外商签定了机械设备的购销合同,但对方在履行合同的期限和产品质量问题上发生了违约行为,经多次协商,至今未达成一致意见。请问,现在我们应当怎样运用法律来解决问题?宁夏:张庭贵张庭贵同志:涉外合同纠纷处理方面的重要问题是管理辖权和适用法律的问题。因为涉外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是外国法人或公司,合同有时会涉及到外国法律管辖和法律适用问题。而外国的法律和我国的法律是不同的。因此,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当事人一般尽量约定合同适用本国法律,这样对当事人来说是有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6条第1…  相似文献   

9.
违约责任论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违约责任即违反了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因商品房预售引起的纠纷主要集中于迟延交付商品房的违约纠纷和商品房买卖中面积误差引起的纠纷。如何解决和预防,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应对商品房迟延交付的措施 (一)严格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 不安抗辩权又称为先履行抗辩权,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它是指双务合同成立后,根据合同约定应当先履行合同义务的当事人在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有不能履行合同义务之虞时,在对方没有对待履行或者提供担保之前,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义务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王仁慧 《民营科技》2013,(4):191-191
违约责任是我国《合同法》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制度,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通过约定在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时应当承担具体的法律责任,从而使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确。违约责任的主要内容是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时应当承担的财产责任。违约责任的承担以法律保护为后盾,在发生了违约情况后,由当事人根据合同的约定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责任,如果就确定违约责任或者承担违约责任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请求仲裁机构(有书面约定的情况下)或者法院予以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2.
末位淘汰是否违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来了,是否意味着在我国企业中广泛存在的"末位淘汰制"行将终结? 在<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前若干天,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正式表示,"末位淘汰制"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劳动合同法>中企业解除合同的情形中没有包括"末位淘汰制".  相似文献   

13.
预期违约制度是我国<合同法>中的重要制度.它是为了解决合同生效后至履行前合同履行上的风险而建立的一项法律制度.我国<合同法>虽然对预期违约制度作出了规定,但它和英美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相比,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随着<合同法>实施的十多年来,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亟待立法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发挥预期违约制度的功能,以维护交易秩序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合同解除是合同当事人在一定情况下依法进行的一项法律行为,其目的在于消除原合同对双方当事人的法律约束力,其效果是导致合同不再履行,并恢复至合同成立前的法律状态.它是当事人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所行使的一个特殊的重要法律救济手段.我国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和涉外经济合同法对此均有专章(节)规定.但与各国民法的有关规定相比,我国现行合同解除制度仍不完善,特别是三部合同法的规定不统一,一些合同解除制度的重要内容如解除的法律后果等规定不够完备.本文仅就合同解除的性质、条件和效力等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实交易中,当事人在合同中所使用的文字、条款有时并不能明确表达他们的真意,如遇字词句等文义含糊或歧义,或约定不详等.当事人若由此发生争议,即需对合同内容作正确解释.现行合同法有关合同解释的规定较为简单,故在实践中常遇到困难.本文仅就合同的一般解释方法作粗浅探析,试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违约责任     
<正>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约定或法定义务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解除合同等民事责任。其主要特征是:1、违约者人的性质是一种民事责任,不是行政责任、刑事责任;2、违约责任是在合同依法成立之后,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民事责任,而不是签订合同之前和签订合同过程中所产生的缔约过失责任,其为先契约责任,而不是契约的违约责任;3、违约责任的产生基于合同一方或双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事实,第三人的行为不构成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4、违约责任是  相似文献   

17.
秦敏  王佰超 《民营科技》2011,(11):125-125
根本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完全不履行合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合阿主要义务或预期违约致使履行不能,其结果严重影响到另一方根据合同有权期待的经济利益的情形。根本违约责任或补救方法主要可采取赔偿损失、解除合同、宣告合同无效等三种。根本违约的免责理由主要是不可抗力,它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人力不可控制的意外事故。在根本违约问题上,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不够具体、明确,现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的<合同法>已由全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新的<合同法>吸收了西方的"预期违约"制度,适应了社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求,是一个实质性的突破.如果合同双方一方有预期违约现象,另一方为了减少损失,不必等到合同到期,可提前起诉.  相似文献   

19.
胡怀 《上海企业》2004,(9):60-62
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合同是否有效,有效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国家给予法律保护。合同成立后不一定都是有效的,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几种结果,一是有效合同;二是无效合同;三是可变更或可撤销合同;四是效力待定合同。什么情况是有效合同,什么情况是无效合同或者是可撤销合同,如何确定,需要经过什么程序,后果又是怎么样的?《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作了具体规定。第一、有效合同 合同法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有效合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民法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开发涉及面广,开发过程中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稍有差错,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有关开发合同签订后,对方当事人若有违约行为,则更会造成难以估价的损失。因此,在房地产开发中如何运用法律武器防范对方的违约行为显得尤为重要。从法律的角度而论,违约行为按其是否发生在合同履行期间,可分为实际违约和预期违约。实际违约是现实的、客观存在的不履行或不按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义务;而预期违约表现为将来不履行合同义务,是一种现实危险,它可能转化为实际违约,也可能因违约方撤回违约的行为或意思表示而消失。对于实际违约,因违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