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你只看到我的价格,却忽略了我的品质。你有你的抱怨,我有我的坚持。当然最后买卖能否成交,还要靠市场决定。”这就是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在中国汽车市场,就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对于车价的敏感度不低。但在各种豪车、合资车、自主车反反复复的“加价”、“降价”中,大部分买车人的神经早已变得愈发坚强起来,与其说是理性,不如说是无奈。所以车企为每一款新车上市定出的“厂家指导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反垄断视角出发, 将纵向交易互动关系中的价格歧视与市场势力问题纳入到上游制造商工艺创新决策研究框架中, 比较分析不同定价模式下买方市场势力对上游创新程度、厂商利润以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当下游市场中存在买方市场势力时, 上游制造商在歧视定价策略下攫取最大利润; 统一定价策略下的创新程度最大。对于具有买方市场势力的零售市场而言, 三种定价模式下的消费者福利相同, 且均高于下游两个市场无买方势力的消费者福利。对于不具有买方势力的零售市场而言, 采取统一定价策略能够实现消费者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买还是等?或许在“金九”销售旺季,消费者从来没有这么纠结过。同样纠结的还有开足马力备战旺季的车商们。相对于往年的“金九”,今年市场成色会否大打折扣?由于汽车三包规定10月份正式实施,部分消费者为了享受三包政策保护,延迟了购买车辆的时间,这将间接推迟今年汽车销售旺季的到来。同时,广州车牌竞拍价格一路飙升、摇号中签几率大幅度下降。这也影响着“金九”成色。  相似文献   

4.
“买方市场”的形成,给各行各业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必须更多地研究市场。设计行业亦不例外,过去在“卖方市场”的环境中搞设计是“人求我”,如今“买方市场”已经形成搞设计是“我求人”。这一变化迫使山东省纺织设计院加快了观念更新,抓住技术、质量、服务三个竞争环节不放,紧追市场潮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而争取了主动,路子越走越宽。(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把设计单位纷纷推向市场,实行社会化服务,随着竞争主体不断增多和市场空间相对变小,加之客户挑剔性增大,市场变得难以“侍候”,使设计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没有金刚钻,…  相似文献   

5.
所谓“定位”,就是在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地。产品品牌定位,就是明确主攻的细分市场、个人品牌定位.就是界定自我,明确“你是谁”、这里面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你最在乎什么,你最在乎谁;二是你的“目标消货者”期望什么,  相似文献   

6.
“回扣”这个词儿,这几年我们大家已是耳熟能详了。我代表单位花一万元买了你们单位的产品,然后你倒塞给我一千元。这一千元就叫你送给我的回扣,由我这个采购员悄悄装进了自家的口袋。谁给我的回扣多,我就买谁的产品,质次也罢,价高也罢,我是很不在意的。这。自然是买方市场上生出的一个“怪胎”。而生活中的另一种“回扣”,未必已引起人们的警觉,实在值得一议。 张三被提拔当了某长,某领导马上对其暗示:“这次提你,班子成员中争议不小,要不是我从中做了一些工作……”言下之意,已不言自明,那是要你知恩思报──来点“回扣”…  相似文献   

7.
2012电商大战算得上风云际会波澜起伏,作为默默承受着一波波通货膨胀的消费者,不管买鸡蛋或买冰箱无非求个便宜,而且一味追求便宜之外其实更追求性价比。那么,热衷网购的你真的抢着便宜了吗?ECPI,即消费者网购价格变化幅度,简称为价格指数。  相似文献   

8.
一、工业品市场供求态势及原因分析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品供求总量继续了“七五”时期的高速增长趋势,工业品市场供求的总体格局出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品市场自1991年以来一直保持了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生产资料的供求由于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影响,呈不稳定的波动状态,1991~1993年上半年,受国民经济强劲增长的影响,呈供给紧张、价格普遍上涨;1993年下半年受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供求形势发生逆转,一度形成买方市场;1994年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平淡,一些生产资料供过于求;1995年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供求关系有…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购买行为是一个行为过程系统;是一个包括消费者的购买依据、购买目标、购买时机、购买地点、购买方式、购买后评价等子系统的行为过程系统。它是指消费者根据什么来决定买不买,买什么,什么时候买,在什么地方买,怎样买以及向谁买的过程,而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购买行为发生的原因。企业的产品生产者,要使自己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药味IT     
“黄金有价药无价”,那些购买过厦门 中药厂生产的中药“八宝丹”的人,一定对这句话有深刻的体会。这种具有清湿利热、活血解毒、去黄止痛的药,一盒竟然要卖到1500元,赶上了一台彩电的价钱。 面对你吃惊的表情,厦门最繁华的一条大街——中山路上药店的售货员会给你一个大白眼,用带着闽南口音的普通话对你说:“爱买不买”,一幅“孺子不可教也”的样子。 作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国家基本药物的一种,“八宝丹”确实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在北京、天津、福建和东南亚等地都具有很高的声誉。对中药行业的人来说,八宝丹这样的价格是自然而然的事,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11.
陈俐慧  马琳 《工业技术经济》2003,22(5):65-65,87
当前,世界的主要战争,已经由枪炮战争转向激烈的经济战争,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是一场不宣而战的特殊经济战场。在这场“战争”中,消费者选择市场,竞争双方在争夺市场。从我国市场形势看,种种迹象表明买方市场已经形成,这预示着企业的经营将更加艰难。我国已加入WTO,更进一步加快了国内买方市场的发展步伐。什么是买方市场?经济学家解释成:对买方有利的市场,买方成为市场的主导,买方是上帝。作为卖方的企业则处于相对被动地位,他们除了为消费者提供从商品质量到价格以及售前、售后等优质服务外,企业之间还要展开激烈竞争,这就是“买方市场”。反之,1978年前后期间,由于方方面面物资供应不足,从粮、棉、油、  相似文献   

12.
在商品包装中创造独特的商标形象卢小群俗话说:货买一张皮。好的商品包装是“无声的推销员”,它能将商品、包装和广告统一为整体,出色地实现自我宣传、自我表现的广告作用,成为商品行销的主要方式。而商标是商品包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商标的商品包装就等于没有...  相似文献   

13.
有一项调查显示,有很多消费者对于节能器具,如节能灯、节水马桶等,往往是“弃之不甘,用之不愿”。细究起来,诸如此类节能产品之所以叫好不叫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节能产品价格偏高,消费者节能所获得的收益,竟抵不上购买节能产品多付的成本。试想,只节能不省钱的产品,谁愿意掏腰包去购买呢?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考虑由政策设计来“扶一把”:或是像日本那样对使节能产品的普通家庭给予经济鼓励政策;或是像德国那样由政府对绿色电力采取差额补贴。可见,有许多节能产品之所以难以推广应用,主要被不合理的“制度门槛”挡住了市场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类型正在发生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深刻变化,所谓“卖方市场”,是指生产者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表现为产品供不应求;“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相反,消费者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产品供过于求。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内将这两种类型的经济叫做“资源约束型”和“需求约束型”经济,实际上就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一、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转变的表现  这种转变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主要有:  1消费品市场。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运行的最大特点是供不应求,表现为“短缺经济”,许多基本生活品凭证供应,消费面十…  相似文献   

15.
“老婆,去帮我买瓶新的汽车香水回来。”“哦……为什么要我去买?”“你平时不是喜欢香水吗?买了那么多什么诱惑啊毒药啊……”“那跟汽车香水又不一样!”“反正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相似文献   

16.
梁龙 《中国纺织》2009,(2):96-98
“在网上买衣服,不仅省力、省时,还能轻松地找到自己适合的款型,货比多家,重要的是物美价廉,随时、随地、随心的‘逛’,我现在越来越喜欢网购啦。”小张高兴地说:“我的衣服,大到风衣,小到袜子什么的,都是在网上买的,质量也不错。”  相似文献   

17.
<正> 工业市场是由一切购买商品和劳务,并将他们用于生产其他商品或劳务以出售给消费者的组织所构成。也就是说,工业顾客是除产品最终消费者以外的所有顾客。人们研究更多的是消费品市场及其营销活动。而对工业市场营销研究重视不够,事实上工业市场在我国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也正在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作为工业企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低价中标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在“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后,要以变应变,坚持做到“以成本支持价格,以价格取胜市场”,一方面要继续中大参与市场竞争承接项目的力度,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邯钢经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汽车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价格相异互残现象”,即多个经销商销售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汽车,而售价却不相同,彼此间出于竞争和获利需要竞相压价,使销售群体利益严重受损。本文试就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作一探讨。一、价格相异互残现象产生原因1.供过于求是互残现象产生的宏观土壤。只有厂家生产能力剩余。产品过剩才有积压产品,经销商才会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吸引用户,故只有买方市场才存在价格相异互残现象。2.“薄利多销”是导致互残现象的内在起因。每一个经销商都熟知“薄利多销”的道理,但忽略了汽车产品是…  相似文献   

20.
《工业会计》2004,(5):66-66
小户型,这一专门针对年轻群体设计的商品房种类,其交易市场经历了由感性活跃到理性平静的发展历程。从2001年开始,北京的房屋“租赁客”越来越多,小户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2002年,小户型的开发市场日益活跃、大批资金涌入;2003年,小户型市场冲动因素明显,大量消费者购买小户型房产用于居住、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