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以资源奇缺、人口密度极高的弹丸之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成为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信息中心。江苏经济发展条件的某些方面与香港有相似之处。在饱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之际,进行苏港经济的比较分析,对于借鉴香港发展的体制和管理经验,加强两地间的经贸合作和交流,进一步促进江苏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苏港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经过从转口贸易转为出口导向的经济起飞和现代工业成熟的阶段后,80年代后香港逐步完成了由以轻工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转变。香港经济的…  相似文献   

2.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是其政体隶属关系的重大转变。依据1990—2007年的有关统计资料,选取入境客流量、环比增长率、占出境游客比率和占入境旅游比率4个指标,定量分析了回归前后7次重大事件及政策变化对旅游双向互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隶属英国租界,经济发达出游率高,在旅游流互动中处于强势地位;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随着大陆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大陆入境香港旅游则成为旅游互动的核心,庞大的客流量和旅游购买力成为拉动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990—2007年,香港赴大陆旅游客流量由1 653.3万人次增加到7 794.9万人次,占大陆入境旅游比由60.2%下降至59.1%,比例变化不大;而大陆入境香港客流量由75.4万人次增加至1 548.7万人次,占香港入境旅游比由11%增长到55%,依赖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张兴昌 《经济纵横》1996,(12):59-61,73
香港回归与吉林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张兴昌香港回归祖国,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吉林省虽然在地理位置上距离香港较远,但香港回归依然会对吉林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香港回归的历史机遇,促进吉林经济的发展,是应予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接轨辨义香港回归后,大陆与香港经济必然要“接轨”。所谓经济接轨,不是让香港“削足适履”来适应大陆经济,也不是让大陆“裒多益寡”去平衡两地经济。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总体方针和《基本法》指引下,大陆与香港经济的接轨必然是双向的、系统的和循序渐进的。接轨后的经济必然要求双方作出程度不同的、必要的、动态的  相似文献   

5.
黄河清 《新经济》1995,(6):40-43
从1979年以来的两岸经贸发展历史来看,贸易和投资是两岸经贸合作的主要形式。1993年以前,两岸经贸合作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也不乏各种投资热潮。1993年以来,两岸经贸合作高潮迭起,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虽然台湾与大陆的直接贸易渠道尚未开通,但两岸经香港进行的间接贸易却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6.
李兆德 《新经济》1997,(8):17-22
香港回归后,作者深信香港金融自主权不可能改变。而且,由于中国内地、香港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日趋紧密,外汇储备强大,将吸引更多外资流入香港。香港、内地优势将得到发挥,从而使香港金融中心、债券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两地的经济发展将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7.
香港回归后,香港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区,同内地的经济合作在以往民间交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特区政府和中央、特区政府和内地地方政府融洽合作的有利因素.另外,内地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加入WIO组织指日可待、特区行政长官首份施政报告以及内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等既为两地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同时为两地经贸合作带来了挑战和竞争.A.内地作为香港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不变  相似文献   

8.
2012年香港国民教育风波戏剧性地收场,掩卷沉思,国民教育与公民教育有何不同,国民教育应不应该包括公民教育,香港回归之前香港在英属殖民地统治下,香港的教育体系沿袭英国体系,在香港有英国国民教育和公民教育,大英"臣民"、"子民",在政治上是去中国化教育,没有中国意识,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意识,由于港英政府的误导,香港缺乏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香港公民教育没有在学校引起重视,香港回归后专门设立了公民教育的相关机构,香港的公民教育发展起来,香港公民教育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坚持公民教育的生活化和国际化。通过香港公民教育的发展,再反观大陆的公民教育,我们发现大陆在公民教育方面已落后于香港,必须充分地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一、闽台经贸合作呈现新特点 随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和我国加入WTO的临近,海峡两岸的经贸关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祖国大陆加入WTO之后,台湾也将作为一个单独关税区加入世贸组织,共同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两岸的经贸关系将面临新的调整。两岸的经贸合作将在WTO的框架内进行,即意味着台湾当局必须放弃与WTO条款相背离的对大陆的贸易限制,对两岸经贸合作的限制将有所放宽,特别是放宽对大陆资金、产品输入台湾的种种限制,这将有利于大陆增加对台投资和减少对台的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与香港的信息技术产业合作刘向东(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一随着“九七”香港回归中国,香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同北京这个中国的政治、科技文化中心的联系与合作必将进一步加强。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内加强香港与北京信息技术产业的交...  相似文献   

11.
欧阳东 《经济论坛》1997,(13):41-42
今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一方面表明,香港的殖民统治已经结束,一百多年的民族耻辱得到洗雪,祖国统一大业掀开新的篇章,香港将迈入新纪元;另一方面表明,香港回归将对内地和香港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了解香港经济发展的特点,借鉴与吸取其成功的经验,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香港市场经济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其特点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超常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由于香港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国际资本大量汇入到这个地区。目前,已注册持牌的海外银行在香港就有85家;到1996年…  相似文献   

12.
王德福 《经济论坛》1997,(11):12-12
香港回归与河北发展机遇在河北省政协第七届委员中,有17位是旅港委员。在前不久召开的河北省政协七届五次全会上,旅港委员们就“香港回归与河北发展机遇”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座谈,达成了共识。今年7月1日,香港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一方面给香港经济注...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月1日内地与香港.澳门签署的CEPA正式实施,一年以来.大陆与港澳的经贸合作成果已超出了CEPA字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外界称:CEPA的签署首先体现了中央政府的实质支持;其次惠及港.澳,特别有助于香港经济早日复苏:第三.有助粤港合作更加紧密;第四,CEPA签署.还具有样板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个多世纪以前,汕头稍后于香港对外开放,自那时以来,汕港经贸关系一直在发展,最近20年来,汕头设置经济特区,汕港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年前,香港回归,首先实践“一国两制”,这就为汕港的跨世纪经贸合作的提供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5.
香港经济发展的历程、主因及未来赵炳章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从此,香港又回到了祖国怀抱。这是雪洗百年之耻、宏扬民族之威的大事,国人高兴,世界关注。香港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胜利,表明当代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为了记住...  相似文献   

16.
黄鹤群 《经济论坛》1997,(11):10-11
香港回归后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会动摇□黄鹤群随着香港回归祖国日益临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能否继续保持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香港的这一地位不但不会因其回归而发生动摇,相反还会有所增强。一、香港现有的金融优势和雄厚实力,是保持和增强香港国际金...  相似文献   

17.
陈从本 《经济师》1997,(8):14-15
香港回归与我国经济发展●陈从本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历史环境,使香港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之一和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心。50年代以来,它与内地保持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两地间的经济合作更加密切,贸易额迅速增加。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回归后:粤港金融的衔接与发展廖文(佛山大学香港回归之后,内地和香港都将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两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中,如何顺利实现两地金融的衔接,是关系到香港能否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内地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陆和香港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异。作者认为,尽管双方在注册会计师的产生、发展、类型、考核、管理等方面不同,但作为双方会计界,应在下列问题上尽快达成共识:(1)香港回归祖国后,双方注册会计师能否在对方执业?(2)“九七”以后,香港会计师公会与中国大陆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关系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问题的达成,非常有利于双方的利益,特别是有利于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因此,双方应早做准备,力争早日达成.  相似文献   

20.
香港回归的经济展望●林泉水香港回归祖国具有极其重大的政治意义与经济意义。体现“一国两制”的香港基本法,为香港更加繁荣稳定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根本保证,这也就为香港回归祖国以后的经济前景作出了科学展望。(一)香港更加繁荣的前景已经确定无疑地很快就要为世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