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倩 《魅力中国》2010,(23):153-153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水平的高低,对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农村基础层民主法治建设理论基础,再接着从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促进和提高两个方面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其法治作用表现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实现社会稳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法治建设存在不足,立法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依法行政基本原则贯彻不力,司法公正独立的理念难以确立。从法治层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对策,坚持民主法治原则,履行依法行政,坚持司法公正独立。  相似文献   

3.
刘莎莎 《黑河学刊》2009,(6):112-114
法治被作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确立以后,得到了中国社会的普遍认同。实现法治或进行法治建设,成为了我们极为重要的现实任务。法治是一个整体,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民主宪政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的和谐。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确立民主宪政观念,弘扬民主宪政精神,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而农村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目前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中国农村法治建设须在农村立法、法律意识、基层民主以及法治运行等方面予以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和谐社会与法治密不可分。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胡锦涛一贯强调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并在不同场合,从不同层面阐释了以和谐法治为核心的法治思想。胡锦涛法治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机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蔡理雄 《开放潮》2006,(11):64-6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农村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农村法治是我国法治实现的基础。农村法治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民主法治置于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首位,是对于民主法治价值与功能的科学认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谐社会的涵义,正确处理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见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内在的高度统一性.构建社会和谐,首先必须建立理性的法治.无法治,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就无法实现国家民主,无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无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建设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以公平公正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司法人员的司法伦理道德建设,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平台。加强司法伦理道德建设,只有坚持公正、人性、平等、理性等原则,才能使司法人员真正以人为本.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树立公平正义、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柳忠田 《改革与开放》2014,(10):66-66,68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民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的民主法治就没有整个社会的民主法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提高对农村民主法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监督体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村级民主法制建设领导机构,规范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0.
<正>一、司法公正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司法公正是维护和实现民主法治的重要内容。当今时代,和谐社会应当是建立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之上,或者说,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时期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与效率,而且应当包括民主法治在内的社会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党  相似文献   

11.
易凤兰 《乡镇经济》2011,2(3):76-82,87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而言的一种治国方略,中国在20世纪末(党的十五大)明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1世纪初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建设目标。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的内在根据就在于二者在价值上的契合。文章详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行政法治在民主的价值、自由的价值、平等的价值、公正的价值和秩序的价值等价值上的价值契合。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是要把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方略逐步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清理我们头脑中陈旧的法律意识,更新法律理念,以全新的法律理念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国锋 《特区经济》2007,(5):162-16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从法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出发,着眼于新农村的法治现状,提出优化农村法治环境,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章舜钦 《黑河学刊》2006,3(3):69-71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长期建设、全社会共同参与、依法建设的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应明确:在全社会加强民主法治教育,在推进立法、发展民主制度、完善权力监督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面、系统地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将民主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和谐社会一定是一个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16.
杨春 《理论观察》2008,(6):67-68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也是一种价值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实质首先在于构建法治化的社会。这首先是因为,和谐社会与法治在价值目标上的一致性,其次还因为,在目前阶段,离开法治,就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关系出现。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着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我国开始了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民主与法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两大主题。把握民主与法治之间的适度张力,达成民主与法治的动态平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应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法治渗透着正义的影子,可以说法治的灵魂是正义。法治作为规范人类自身的一项制度规范,是体现与渗透着人类正义理念的一项制度。法治正义是和谐社会正义之术,是构建和谐社会正义观的基本核心因子。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正义观构建的路径选择--法治正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应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法治渗透着正义的影子,可以说法治的灵魂是正义。法治作为规范人类自身的一项制度规范,是体现与渗透着人类正义理念的一项制度。法治正义是和谐社会正义之术,是构建和谐社会正义观的基本核心因子。  相似文献   

20.
建设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以公平公正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司法人员的司法伦理道德建设,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平台。加强司法伦理道德建设,只有坚持公正、人性、平等、理性等原则,才能使司法人员真正以人为本,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树立公平正义、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