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转移、产业承接、产业升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使产业分工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转移正成为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参与,承接国际与区域产业的转移,在国际产业链条的分解与资源全球化配置中把握机遇,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在协同互动中推动产业调整与产业发展,而生产要素的转换和流动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使产业分工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转移正成为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参与,承接国际与区域产业的转移,在国际产业链条的分解与资源全球化配置中把握机遇,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在协同互动中推动产业调整与产业发展,而生产要素的转换和流动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产业融合与产业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 ,是由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用于其它技术及其产业 ,使得两种产业或多种产业融为一体 ,并逐步催生出新的产业属性的结果。高新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及产业管制放松等 ,深刻地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组织的创新。顺应产业融合潮流 ,应在产业规划、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以及技术、人才、金融和规制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创新 ,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与产业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怎样建设世界制造业基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课题。对我国来说,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关键是我们能否在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实现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推动世界制造业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5.
产业     
《现代经济信息》2009,(7):14-14
谷歌遭遇入华四年来最大打击;传戴姆勒欲购保时捷股权;全球两大矿业巨头望合并;平安银行30亿次级债获批;鸿星尔克助力朝鲜挺进世界杯。  相似文献   

6.
产业     
《经济师》2000,(12)
从事国民经济中同一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的总和。各产业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其总和构成国民经济整体。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将产业划分为三大门类 ,即 :第一产业 ,农业 ;第二产业 ,工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 ,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国民经济部门。这三大门类中又分为若干大类、中类和小类。产业概念是发展的 ,最初指工业 ,以后指物质生产领域 ,现在多趋向于包括物质生产资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世界各国的产业划分不尽相同。产业  相似文献   

7.
产业     
《新经济》2004,(5):8-8
  相似文献   

8.
产业     
《现代经济信息》2009,(5):14-14
中国电信全面接手卫通基础电信业务;今年全国汽车产业将首破1000万;秦皇岛港煤炭储量持续下降较最高峰下降1/2;南航推出首张手机电子登机牌  相似文献   

9.
沈寅安 《经济论坛》2010,(9):109-111
本文对2007年浙江省42个产品部门的投入产出表进行物流产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后认为,浙江省物流业已成为基础产业,但还不是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0.
周阳 《经济》2006,(7):68-70
有人预计,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2006年最有吸引力的词语之一。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发展的地方化也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地图上,那些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甚至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聚集于某些特定区域。这些由于高度聚集于某些特  相似文献   

12.
信息产业的产业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无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韩国、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不约而同地将信息产业作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因此研究信息产业的产业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和趋势,是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变量,研究湖北省产业发展所处的融合、集聚状态及其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对于制定适应产业发展要求,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价值。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先进制造业与电子信息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态势进行测算,采用区位熵对湖北省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聚状态进行测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融合、产业集聚对先进制造业竞争优势提升的贡献。结果表明,湖北省处于融合非集聚状态,产业融合对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度低,不仅制约了湖北省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还挤出了产业融合的竞争优势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4.
15.
谨防我国产业转移造成产业空洞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厘清空洞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产业“走出去”仍有很大空间,尚不存在本土产业海外转移引发的产业空洞化风险,及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地区产业转移可能产生空洞化风险的现状,最后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天营 《经济管理》2007,(15):81-84
针对我国经济长期线性粗放式增长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和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本文提出了实行产业设计破解这一难题的思路,探讨了在我国实施产业设计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在产业设计中确定发展产业的基本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胡元礼  张宇 《经济管理》2004,(11):15-17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效应分析,指出我国应通过扩大对国际转移产业的吸纳规模,发展跨国经营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8.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能源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重要的作用。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范式(即结构一行为一绩效分析)的根本要义是强调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进而在给定的市场结构中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我国的电力产业具有国有企业为主、较强的各级政府垄断和行政管制等特点,所以产权结构变化和规制体制的有效性也是影响市场绩效的重要结构性因素。本文基于传统SCP分析范式,结合对电力产业产权结构和规制体制的分析,解读我国电力产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刘英奎 《时代经贸》2008,6(10):55-55
首先,产业集群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但我们目前对产业集群的理解,有些方面是非常模糊的。通过对有些资料的思考我认为,产业集群确实有高端、低端之分,高端的产业集群和低端的产业集群区别在于竞争的模式、发展模式、创新模式和企业合作的程度等,这些确实存在着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具有优势的重合产业大都集中在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为避免落入产业承接的陷阱,我们认为西部地区在主动承接工业领域内具有优势的产业转移的同时,应加强承接农业和服务业领域内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