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荐理由:新一轮美元灾难正在发生。美元无度贬值,已经引发世界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日本、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和韩国都在考虑抑制货币升值的问题,这不仅会引发以美元计价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刚性上涨,而且全球性通货膨胀会恶性爆发。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第一次使通货膨胀的全球性传导成为了可能。而全球经济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以及国际游资投机炒作,则是引发本轮全球性通胀的根本原因。目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具有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一直面临通货膨胀的难题,世界各国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3.
当前美国持续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这将进一步推动美元贬值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扬,从而引起全球新兴市场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货膨胀。对于出口企业而言,海外市场的通货膨胀,同样会对企业的信用风险产生重要影响。面对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成为当前信用管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通货膨胀的性质及宏观经济长期稳定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07年至2008年6月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认为引发此番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不舍理的经济增长结构.其他诸如原油、粮食、矿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过是这一根本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文章认为,此类情况需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减少流动性,实现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来化解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5.
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借助市场低利率和美元贬值来制造通货膨胀预期,实现国内经济恢复和发展。而在全球范围内,受该政策影响而出现了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诸多问题,引发了新一轮的全球经济波动。本文从量化宽松政策的现状、产生原因入手,重点分析了该政策通过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两方面作用机制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就此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持续贬值引起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国际资本流动扩大.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我国通货膨胀屡创新高.文章从美元贬值导致的国际原材料价格波动、国内外利率因素、人民币预期升值三个角度,分别结合国内经济增长,探讨了国际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经济的过热增长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主导因素,但外部冲击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我国不完善的汇率和利率机制,推动了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冲击,国际因素对我国工业领域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对消费领域而言偏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物价普遍上涨问题日益显现。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部分农产品主产国减产及世界生物燃料产业对粮食需求大幅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距、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物价普遍上涨问题日益显现。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部分农产品主产国减产及世界生物燃料产业对粮食需求大幅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距、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通胀蔓延近期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推动美元贬值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在此背景下,一些新兴市场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征兆。  相似文献   

10.
卢麒元 《浙商》2008,(10):35-36
中国会在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影响下,开始资产和商品价格的重置。如果借此机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国将迎来经济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历史上铜铸币的货币贬值问题,本文从中国历史上铜币贬值的实例分析入手,指出铜币的货币贬值具有纸币通货膨胀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由贬值货币投入流通引发,因而具有质的点、导致价格标准混乱;引起劣币驱逐良币等。  相似文献   

12.
1996年11月12日,我国外汇储备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1004.5亿美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国.但是,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因为外汇储备增加引起的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增多,却极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尤其是滞后的通货膨胀.一、过多外汇储备引发通货膨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当中经常伴随发生的现象,一定范围内的通货膨胀虽然对经济有短暂的刺激作用,但通货膨胀会引发价格与工资的螺旋上升。在一轮一轮的价格上升中,纸币越来越贬值,直至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人们开始失去对货币的信心,从而爆发出严重的经济危机,如何对通货膨胀进行有效宏观调控是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对通货膨胀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IS-LM曲线分析了通货膨胀下政府的必要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惠岱 《中国市场》2008,(13):68-69
本文从流动性过剩、劳动力工资加速上升、大宗商品进口成本提升及美元贬值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提出在弱美元、强商品的格局下,我国的通胀形势除了需考虑中国独特的经济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复杂的全球背景。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而食品和能源产品价格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加剧了全球通胀风险。美元贬值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风险加大,石油、粮食、铁矿石、食用植物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0,(6)
近来,由于希腊出现资不抵债的困境引发的欧元信誉危机,引发了欧元对美元的大幅贬值。连带着包括欧元区在内的欧洲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在  相似文献   

17.
近期,人民币的两面性——对外升值却对内贬值让人们大为不解。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前汇率相比,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了9%。另一方面,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严峻,猪肉、蔬菜、房产等价格的上涨让更多人切身体会到“钱越来越不值钱”。升值和贬值是方向截然相反的词汇,看似人民币陷入了一种怪圈:我们感觉不到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带来的购买力增强,却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人民币购买力日益削减的无奈。  相似文献   

18.
海外市场上的通胀会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通胀蔓延近期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推动美元贬值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在此背景下,一些新兴市场出现了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征兆。  相似文献   

19.
从2005年7月的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迄今已经升值了20%,但是近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连续4日跌停,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向的种种思考。笔者认为,人民币连续大幅升值后,在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人民币适当贬值是正常反映,,应正确理解人民币适度贬值。  相似文献   

20.
《销售与管理》2008,(7):72-74
因为十多年前那场东南亚金融危机,“热钱”问题便成为事关中国经济和金融安全、稳定的题中之义。近期在越南出现的恶性通货膨胀、货币大量贬值等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热钱流入问题的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