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道     
《国土经济》2006,(2S):76-77
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这在饮茶中也充分体现出来。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桔皮、薄荷、桂元等,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爱怎么喝就怎么喝。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来喝。“清饮”又分为四个层次: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称之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细细品味.可称之为“品茶”:如果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则可称之为“茶艺”: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升华.此为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相似文献   

2.
4月8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在五山校区新学生活动中心门前,举办了“花艺茶艺”文化节之“茶意满园”游园活动。茶叶界、茶艺界人士,教授学者、茶叶专业大学生、品茶爱好者等茶人茶客,起来参加。这个学生、品茶爱好者等茶人茶勤务员,起来参加。这个茶艺文化  相似文献   

3.
善待上访者     
中国的词汇实在丰富。大领导下来叫视察,这省到那省叫考察;领导向群众问事叫询问,文人们一加工则叫作“亲切询问”。唯有“上访”一词则留下来专让下层人使用。上访者大多是平民百姓.而且一般是有冤情,有苦情或者至少是自认为有冤情,有苦情的平民百姓。细推敲,上访一定是撇开了直接上司而到上一级上访,村民找村主任,那叫“问”,不叫上访。所以说。上访就一定越了级。上访既然是平民百姓的事,事情就麻烦了。这上访的人不懂敲门不会“请问”,硬是直冲冲地闯进你的门,直冲冲地说话。往日里你坐着品茶的沙发他“腾”地一下就窝进去…  相似文献   

4.
饮茶三昧     
李庚 《乡镇企业》2001,(3):45-45
“日高久渴漫思茶”,口燥则饮,是解渴。没什么顾忌的,但饮茶如果作为一种艺术的品茶,却很讲究。周树人曾言“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于十年的尘梦。”撇开周的人品不谈,从字面上看。也算得茶中三味了。古人饮茶有四不,即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景不好,饮者鄙兽。  相似文献   

5.
饮茶,应算最具中国特色了,而茶亭,在我国几乎遍布乡邑,堪称国粹之一。举凡交通要道、名胜景区,为方便游人旅途歇憩,茶客解瘾品饮,大多建有茶亭。来都是客,在茶亭里,边品茶边扯山海经,上自皇宫国是,下至黎民琐事,无奇不有,无所不及。而大凡楼台亭阁,几乎无处不“联”。“茶亭”与“茶联”这两的结合,便“合成”了世间难寻的国粹了。闲暇细品那些缀饰于茶亭的茶联,有如茗香爽口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6.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企业应如何有效利用全球资源?以何种方式进入海外市场才能形成竞争优势?以怎样的产业布局可以合理地规避风险?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曹玉书道出中国企业“走出去”四大攻略。  相似文献   

7.
茶叶,大自然赐予的天然饮料,嗅之清香、品之甘醇。中国人的茶文化绵延数千年,“品茶”更是成为了许多人的一大喜好。春意复苏,也就又到了新茶上市
  的季节,春茶是一年三季茶中品质最好的茶叶,理所当然就成为了茶叶市场的宠儿,身价自然不菲。如何选购品质好的新茶呢?这当中大有诀窍:一看色泽、二观外形、三闻香气、四品茶味、五捏干湿。  相似文献   

8.
一直想为苏州的女书家做点什么,2010年秋终于有了机缘。是年十月,“吴门书道”应邀赴湖南交流,得识该省女书法家协会主席吴萍女士。吴主席热诚谦和,交谈中表达了对苏州文化的敬重之意,并积极倡议来年苏湘两地女书家联袂办展,共叙友情。回苏后,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泡茶与泡mm,都是一个泡,都是工夫,都是文化;品茶和品女人,都是一个品,都是妙趣,都是享受。而我要说的是,时代不同了,凭什么“泡”这个行为动作只属于男人?泡茶与泡男人,都是一个泡,都是工夫,都是艺术;品茶和品男人,都是一个品,都是妙趣,都是享受!  相似文献   

10.
汉字,又叫“方块字”。横平竖直、撇捺钩提,这看似简单的笔画游走,竟也包含了“龙飞凤舞”,一张一弛,个性凸显。“字如其人”,看人先看字。透过人写在纸上的字,不仅仅能看出写字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也仿佛能够读懂这个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天下人赚钱有三个方法,你赢我也赢,即“利人利己”是最聪明的,此其一:有不少人是“损人利己”,这不好,此其二;还有一部份是既不利己,也不利人,这是最笨的,此其三。这里的“己”指的是公司,“人”指的是业主。[编按]  相似文献   

12.
秋安 《中外企业文化》2011,(9):I0041-I0041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关键是要会教育孩子。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早就告诫过父母们:“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平常人”就是心地平和、能与人和谐相处的心理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3.
闫石 《成功之路》2012,(8):18-18
所谓“小聪明”并非真的聪明,所以“小聪明”具有贬意,被加上引号。在生活中,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并不鲜见,几乎在哪里都能见到。事实证明,经常耍“小聪明”的人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红楼梦》书中的名言“聪明反被聪明误”指的就是这种“小聪明”。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往往总是低估了别人的智商,这一点是最不可取的,也是一个人失败的原...  相似文献   

14.
有资料说,美国开发西部时,很多人跑到西部去淘金,恨不得一锄挖出个“金娃娃”。唯独有个老头不加入淘金行列,他偏要以卖水为生。原来,美国西部多是沙漠荒野,视水如油,淘金者总得要饮水才行。于是,淘金者掏了金,他也发了财。 这“老头卖水”的事,耐人寻味。时下,我国也敲响了“西部大开发”的锣鼓,内地许多企业、个人跃跃欲试,总想到西部去搞个“大项目”,或者揽个“大工程”,正如当初美国人到西部去要“淘金”一样。这个愿望当然不能说不好。但大家都“淘金”,“吃水”又怎办?没有“水”如何“淘金”?这“卖水”的事总得…  相似文献   

15.
声音     
《经营者》2009,(3):10-10
“人们不想花钱也不想投资,这反过来又加深了恐惧。我们要打破它,这需要时间。”——巴菲特形容美国眼下经济困局如同遭遇“经济珍珠港”.美国人陷入了“恐惧周期”。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无论是活50年还是100年,也不会改变最终死亡的规律。这大概算作“命”;但一个人怎么活,活得精彩还是憋屈,却是一个人的道路选择,这大概算是“运”。  相似文献   

17.
画“正”字是由数十年前上海戏院中的司事们记“水牌账”演变来的。清末民初,上海戏院非常发达。戏院又称“茶园”,一般上下两层.楼上的座位叫“花楼”.左右偏座叫“包厢”。楼下为正厅,座位前设有八仙方桌,可以品茶吃酒:后座则是条凳,票价最为低廉。那时剧院还没有门票,仅由“案目”(服务员)在戏院门口招徕看客,并领看客入座,  相似文献   

18.
冯保军 《劳动月刊》2012,(12):14-16
他们既是堂兄弟,也同是亿万富豪,因事业冲突,两人点燃了攀比之火。为了争面子,他们先是拼命“烧钱”;钱拼不过了,堂哥便决定和堂弟“拼妻”,他有意破坏堂弟的婚姻,想用这顶“绿帽子”狠狠地羞辱他;当矛盾到达顶点时,他们两人“拼命”了……  相似文献   

19.
武汉商界高层人员“跳槽”频频。2000年,中商集团徐东平价广场总经理吴建社率30多人集体“投奔”鲁巷广场.2002年初,武汉商界首位CEO-中南集团首席执行官乐荣军又辞职了。一波未平,余波又起。在这之前,武商集团副总经理邬涛、周泽敏同时离职,跳槽到另一家上市公司。其后不久。武汉商界第一位辞去公职应聘到武商集团的甚经理胡球心也“孔雀东南飞”虽然“良禽择木而栖”,人才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但这一连串的商界商层人员的额频跳槽引发的“地震“不能不引起业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背后不仅仅只是人才的流动,不仅仅只是“机制不留人、待遇不留人、环境不留人”,更重要的是反映出我国传统商业面临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胡泳 《中外管理》2005,(11):24-25
从战略作用上看,“人单合一”是海尔为了成为真正的国际名牌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国际化战略,也是其实现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从形成机理上看,“人单合一”是张瑞敏市场链思想的深化,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SBU”理念在广度和长度上的延伸。张瑞敏赋予了这简单四个字以一种相当高的地位:“海尔模式,就是“人单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