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同货币替代一样,反向货币替代也是开放经济下的一种货币性扰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人民币强烈的升值预期,中国出现了本币替代外币的反向货币替代现象.考察我国的反向货币替代现象,除了可以从货币替代的变化程度来看以外,还可以从我国企业和家庭的外币存款、央行的外汇占款、银行代客结售汇以及人民币周边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反向货币替代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其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对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带来冲击、妨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效用等不利的一面.这就需要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积极利用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要防范反向货币替代的负面效应,以最大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跻身于国际货币之列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相应地会给该国带来铸币发行收入等经济利益以及政治上的利益,但同时也使该国面临着诸如货币需求及汇率波动、货币政策失灵等问题。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综合比较其收益和成本,从而使人民币的国际化沿着正确的道路迈进。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与亚洲经贸关系的加强,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必然走向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动态的进程,是指人民币如何从一种在国内经济中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逐渐发展为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也意味着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可以通过制定国际金融规则来体现国家长远利益和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措施。这一举措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国外学者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系统梳理表明,中国经济与贸易规模使得人民币初步具备了国际化的条件,但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滞后、资本项目不完全可兑换以及汇率管理构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障碍;人民币国际化在给中国带来多方面利益的同时,也会使中国面临诸多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的首选路径是从区域性的贸易结算货币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储备货币;以合理的次序推动国内金融改革与开放,有利于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由之路,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离国际货币的地位更进一步,对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还有很多制度性的障碍,我们离真正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际化的进程中会不断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我们应科学地制定适合我国的货币国际化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稳步地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彭红利 《生产力研究》2011,(12):14-15,20
中国要想在全球金融资源的竞争与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就必须解决贸易大国与金融小国的矛盾,这需要依托于金融的崛起,而金融崛起则要求拥有国际化的货币环境。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但是从长远看国际化带来的收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如何借鉴日元国际化经验,发挥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同时将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是我国政府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亟需考虑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不断深化,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也不断增加,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重建,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人民币充分实现国际化、成为世界货币之前,我们不能忽视了货币国际化可能产生的各种潜在风险,应当全面清醒地认识货币国际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科学合理地制定各种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以渐进方式稳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诸多弊端的暴露,人民币国际化日益成为决策层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布局上不断出台政策,意在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中取得先机。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货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得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中国经济特点,提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国际环境条件和国内经济、制度政策以及政治军事实力等要素条件,提出国际环境、中国国内基本经济因素和作为保障条件的政治军事力量均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支持,但是,贸易结算外汇化、人民币不完全兑换和汇率缺乏弹性等制度安排形成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掣肘。因此,要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必须承受更大的市场冲击风险,加快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要素禀赋结构的视角观察当前仍处于进程中的人民币国际化,指出了过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使中国的发展更加偏离比较优势,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筹建国际板市场则类似"东施效颦"之举。本文在破除特里芬难题与国际铸币税等有关货币国际化认识误区的基础上,提出过剩资本输出是货币国际化的动力与目的的假说,继而指出向要素禀赋结构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输出中国资本,寻求人民币区域化才是符合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举措,而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意义上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要素禀赋结构的视角观察当前仍处于进程中的人民币国际化,指出了过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使中国的发展更加偏离比较优势,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筹建国际板市场则类似"东施效颦"之举。本文在破除特里芬难题与国际铸币税等有关货币国际化认识误区的基础上,提出过剩资本输出是货币国际化的动力与目的的假说,继而指出向要素禀赋结构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输出中国资本,寻求人民币区域化才是符合中国国家经济利益的举措,而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意义上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李庆麟 《经济师》2011,(2):205-206
世界的国际货币竞争已步入新的时代,人民币在亚洲乃至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人民币要顺应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趋势,抓住机遇,未雨绸缪,有层次、分阶段地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必然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途径.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趋势,归纳了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条件,分析了当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行使货币职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金融交易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各国的贸易往来、金融交易日益频繁,经济体量增加的同时使本币的国际化成为可能,而人民币国际化为维护我国及各贸易国的利益和稳定国际金融体系将有巨大助力作用.但人民币的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金融体系也不够成熟,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本文从五大方面进行阐述,分别介绍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背景及现状,详细阐释此进程的动力及目的,同时简介日元与欧元的国际化进程及机制,通过分析与借鉴对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及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的程度是比较低的,这种低的最重要标志是人民币在全球的影响力远不及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力。虽然有媒体报道说,有40个国家的央行把人民币作为储备性货币来看待,但它毕竟不是一个可自由交易的货币,所以不能说人民币是一个全球重要的储备货币,所以我们必须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有两个目标,一个就是要它成为可自由交易的货币,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汇率制度改革能够达到的目标.中国已经完全具备了人民币可自由交易的几乎所有的条件,如果我们和  相似文献   

16.
1.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贸易国,但其货币不能自由兑换,更不是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对外国货币过度依赖,承受极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大量的外汇储备承受极大的贬值损失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利益首先,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减少对外国货币的依赖,减小企业和居民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承受的汇率风险;其次,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最后,随着人民币逐步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中国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结果,也是维护中国国际利益的重要手段。人民币国际化在获取铸币税收支的同时,有利于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稳定与公正,增强中国国际收支调节能力,减小汇率风险,促进中国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9)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越强,其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就越高,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发展,人民币也开始逐渐走向国际化。文章首先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背景及其进展作了简要分析;再从贸易结算与储备货币功能发挥这两个领域详细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与中国金融改革之间的关系;最后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视域下中国金融改革的推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王博 《时代经贸》2012,(10):167-168
全球金融危机和债务可持续性问题暴露了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完善,人们已经开始质疑主要国际货币的长期储值能力。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了难得的时间窗口。中国政府抓住历史机遇,迎合市场需求,积极推出相关政策,从贸易领域推动了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自2009年4月8日试点以来,得到了指数型增长。但是从长期来看,人民币与已有国际货币在诸多方面还存在差距,必须清楚认识制约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因素,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刘芮 《现代经济信息》2014,(16):174-175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诸多手段中,货币互换协议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当前广泛采用的两种方式,货币互换协议能够有效实现人民币的短期输出,从而加快人民币融入国际市场的速度;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够切实优化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降低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汇率风险。本文拟通过谈论当前人民币国家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基于货币互换协议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人民币国际化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