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范芳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4,19(3):62-63
深入研究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利弊,对发挥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激励约束作用和产权变革功能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收购的正当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家的目光逐渐从物质资料生产领域,转移到了资本市场的运作领域。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管理层收购被大量采用,很难避免地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于是,有人开始追问,管理层收购的正当性在哪里?即使是原来支持管理层收购的学者也开始惊呼“MB0突变”带来的后果。管理层收购的正当性问,题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为何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管理层收购理论被经济学家介绍到中国以来,便迅速受到一些学者、国企经营管理人员、证券从业人员等的极力推崇。这与地方政府急于出政绩、甩包袱的愿望结合,甚至与希望在国企MBO中获得利益的政府官员的动机结合在一起,使管理层收购、经营者持股一类的改制活动更加有市场。1999年5月四通公司实现MBO,随后在一些民营企业中开始实施MBO,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对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经营管理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都有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诸如管理层收购的融资问题、收购价格问题以及信息披露问题等。本文从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出发,对粤美的管理层收购进行分析,揭露出我国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管理层收购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是产生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新型并购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创新,MBO对于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等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国有股减持的全面展开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深化,MBO被广泛运用于国有企改革方面。文章首先分析了MBO的含义、主要特征、操作方式;深入剖析了国内外MBO的现状及我国进行MBO的特点,并就如何完善和规范发展我国的MBO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政策法律方面的约束和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失效是导致非完全管理层收购成为我国管理层收购主要模式的主要原因,由此最终导致了新的“内部人”控制、管理层套现等行为扭曲现象。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不但可以缓解来自政策和法律方面的约束,同时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职工收购:国有小企业改革创新●程想元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收购与兼并在1897年产生于美国,发展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先后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收购与兼并浪潮,从“大鱼吃小鱼”的一般收购与兼并发展到了“小鱼可以吃大鱼”的杠杆收购,进而产生... 相似文献
9.
10.
杜立聪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6):96-98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上非流通股转让的火爆,管理层收购作为上市公司资产收购的一种新形式,开始走向前台.但我国的管理层收购与西方的管理层收购在运作方式和形成背景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而且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障碍.为了保障管理层收购的健康发展,有必要从法律上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1.
股利分配是企业向股东派股利,股利 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在股利分配决策中, 企业要确定股利支付日期、股利支付形式。 股利支付比例以及支付现金股利所需资金 的筹集方式等,但最主要的是确定股利支 付比例,这又取决于企业采取什么样的股 利分配政策。所谓剩余股利分配政策是指 企业利润在按规定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之 后,如果企业存在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 一定的目标资金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 权益资本,先从盈余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 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笔者认为,这种股 利分配政策是一种理想的股利分配政策。 一、剩余股利… 相似文献
12.
股利分配政策是股份公司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公司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密切相关。在对两种股利理论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以及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并在进行原因分析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企业经营所得的利润只是企业内部筹资的可能来源,国为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在报表上反映的税后利润并不一定就是在此期间现金净额。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当期并不表现为现金支出,应收账款、应付几款等项目在当期也不立即反映为现金收入或支出,因此公司税后利润的分配不能只依照损益报告表中的帐面数据,资金到底是有余或不足还要看计划期内货币资金的实际流动情况而定。所以企业内部筹资来源的筹划,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股利分配的策略。本文将着重探讨西方股利分配策略,股利分配理论及支付方式等。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收购中的股权定价问题是备受争议的一个焦点问题。文章以1997年至2007年我国实施了管理层收购的22家上市公司总计34次股权转让价格为作为研究样本,对每股收购价格和每股净资产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我们的实证检验发现,每股收购价格并不显著低于收购前最后一次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单从每股净资产的角度来讲,并不能说股权出让方存在资产流失现象。我们的实证检验还发现,不存在管理层利用会计手段在MBO之前突击调减每股净资产以降低收购成本的现象,实行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增长速度虽然是下降的,但其绝对值仍是增长的。最后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股权的正确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公司股利分配方式的利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的股利分配是一个复杂的财务问题 ,它不仅影响到投资者的当前利益 ,而且影响到公司的筹资、资本结构调整和投资决策以及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协调等一系列未来发展问题。就股利的支付而言 ,除了现金股利之外 ,还有股票股利、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等多种方式 ,传统的、单一的股利分配方式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研究不同的股利分配方式 ,权衡其中的经济利益 ,对于公司理财者摆脱传统的财务分配方式 ,将股利分配作为有效的理财工具 ,以及维护公司及其股东的正当权益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激励扭曲下的管理层收购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传统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绩效下降后的管理层收购是明晰企业产权,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经营绩效的理性改革。本文分析指出,实践过程中供求双方激励扭曲下的管理层收购反而是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有企业绩效下降的重要原因。从需求角度而言,攫取由双边垄断的交易结构和以净资产价值为基础的交易价格共同形成的巨额“交易利润”是管理层收购国有企业的主要动力;从供给角度而言,预算约束硬化下以财政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各级政府总是存在卖出亏损或绩差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均衡分析表明:在法制和资本市场不完善时期,管理层通过关联交易、操纵项目投资和财务报表等灰色方式制造企业绩效恶化的假象,却可能无损于企业真实绩效;而随着法制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使企业绩效真正地变差反而可能是管理层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股利分配政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以伊利股份股利分配政策为例,从其历年股利分配的数据出发,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管理层收购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外上市公司MBO的特点从目前已实施的MBO案例来看,我国上市公司MBO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其运作模式大部分都是由管理层在外部设立一个收购主体,这个主体都是所谓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或是科技发展公司,即壳公司。二是收购性质都是协议收购,还没有出现美国MBO通行的要约收购方式。出让方有法人股也有国家股。三是控股权。虽然各公司MBO的规模不等,但MBO后原来的管理层大都取得了对公司的控股权,比如粤美的MBO后由管理层持股的美托投资公司持有公司股份22.19%。四是从股权转让的价格来看,80%以上低于公司最近的每股净资产值,折… 相似文献